晚清先後出現洋務,維新及共和三個政策,那一個能夠達到富強?

2008-01-12 2:47 am
請問晚清出現洋務,維新及共和三個政策,那一個能夠能到富強?請各位幫忙回答。

回答 (2)

2008-01-12 8:33 am
✔ 最佳答案
我認為洋務運動能令中國達到圖強的目的。




首先,洋務運動歷三十多年,分三期,重點在于「強兵」,「軍事」,「富國」。以發展軍事工業,編練新式陸軍,介紹西方知識,效法西方軍事訓練,交通事業,興辦各種民用企業。



其次,洋務運動建立了亞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北洋艦隊,令到日本不得不向德國購入吉野號對付。又在天津創立電報總局,先後興建唐胥鐵路,京漢鐵路,津沽鐵路等鐵路,又建立開平礦務局,以機器開採煤鐵等,更建立同文館,培訓翻譯人才,且派大批留學生到美學習,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則是其中一員,為中國現代化作出努力。



可惜洋務運動因為見識不足,守舊派反對,慈禧太后挪用軍費建頤和園等等因素,令洋務運動失敗,更使北洋艦隊因十幾年沒更換武備而敗于日本之下,否則洋務運動可令中國提前進身列強。



然而在維新運動方面,許多改革都是由洋務運動中演變而來,如建立譯書局,翻譯西方書刊,這是由同文館所改變。又以新法訓練海陸軍,士兵改用洋槍等,這都是由洋務運動中改革,因此不能令中國圖強。



最後革命運動雖推翻滿清,但令到中國在民國初年進入軍閥割據局面,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等等奪權局面不斷出現,令民國時期的中國黑暗不堪,民不聊生,加上日本的入侵,令共和制度受到挑戰,因此不能令中國達到富強的目的。



總括而言,最能令中國達到富強目的是洋務這項主張
參考: 我之前的最佳
2008-01-12 2:54 am
維新
能夠達到富強

變法內容
新政內容主要涵蓋教育、軍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體制。其最終目標,是推行君主立憲制。康有為向光緒皇帝贈送康有為自己的著作《日本變政考》和《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還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攬要》的譯本和其他有關各國改革的書。這令光緒傾向以明治維

教育改革
這是維新派最重視的地方,細節包括︰
舉辦京師大學堂
所有書院、祠廟、義學、社學一律改為兼習中西學的學堂
各省會設高等學堂,郡城設中等學堂,州縣設小學
鼓勵私人開辦學堂
設立翻譯、醫學、農務、商學、路、礦、茶務、蠶桑速成學堂
派皇族宗室出國遊歷,挑選學生到日本遊學
廢八股、鄉會試及生童歲、科考試,改考歷史、政治、時務及四書五經,以及定期舉行經濟特科
設譯書局
頒發著書及發明給獎章程,保薦格致人才

經濟建設
康有為強調中國必須以工商立國,才能富國養民;另因為官辦企業多弊病,故也著重鼓勵民辦企業。
設鐵路礦務總局、農工商總局,並在各省設分局
廣泛開設農會,刊印農報,購買農具,訂立獎勵學藝、農業程序,編譯外國農學書籍,採用中西各法切實開墾
頒發製器及振興工藝給獎章程
在各地設立工廠
在各省設商務局、商會,保護商務,推廣口岸商埠
開放八旗經商的禁令,名其學習士農工商自謀生計
倡辦實業,促進生產。

軍事
改用西洋軍事訓練
遣散老弱殘兵,削減軍餉須支,實行團練,裁減綠營,舉辦民兵
頒發興造槍砲特賞章程
籌設武備大學堂
武科停試弓箭騎劍,改試學科

政治
裁減冗員
設置京卿學士,以集思廣益
準許地方官與士民上書
改上海《時務報》為官報,創設京師報館
開放新聞自由
按月分類列名每年收支
康有為還有好些未發表的新政,如尊孔聖為國教,立教部、教會,以孔子紀年,制訂憲法,開國會,軍民合治,滿漢平等,皇帝親自統帥陸海軍,改年號為“維新”,斷髮易服,遷都上海等。根據康有為所講,自軍民合治以下的新政都得到了光緒的同意。

變法的影響
只有短短103日的變法,最後因為宮廷政治鬥爭的緣故而告失敗。過去多數人將運動的失敗歸咎於慈禧及朝庭中保守大臣反對改革而發動政變。但近年亦有歷史學家認為,維新運動自開始即不具有成功希望,慈禧太后的改革政策比百日維新更有可行性。慈禧太后在怒不可遏中責問光緒帝為何要行新法,跪於案左的光緒帝戰戰兢兢地回答說:“是因自己糊塗,洋人逼迫太急,欲保存國脈,通融試用西法……”慈禧怒斥:“難道祖宗不如西法?鬼子反重於祖宗乎?……”。除了光緒未具備足夠的權力和威望推行改革外,維新派人物(特別是作為智囊的康有為)對政治現實的無知,和他們對西方社會制度的粗糙瞭解,亦註定運動的失敗。以“廢科舉”為例,這牽涉到大清帝國千千萬萬“老童生”的權利,維新派自然被罵為“名教罪人”、“士林敗類”、“首倡邪說,背叛聖教,敗滅倫常,惑世誣民”。康廣仁不得不勸其兄:“八股已廢,力勸伯兄,宜速拂衣,雖多陳無益,且恐禍變生也……弟旦夕力言,新舊水火,大權在後,決無成功,何必冒禍……”。又在致何易中的信中指出:“伯兄規模太廣,志氣太銳,包攬太多,同志太孤,舉行太大。當地排者,忌者、擠者、謗者盈衢塞巷,而上又無權,安能有成?弟私竊深憂之,故常謂但竭力廢八股,俾民智能開,則危崖上轉石,不患不能至地。今已如願,八股已廢,力勸伯兄宜速拂衣,雖多陳無益,且恐禍變生也。”

由於變法的失敗,中國失去了一批傾向在原有制度下實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張激烈變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後造成了清朝的覆亡,中國兩千年的帝制亦畫上句號。除此以外,朝庭中本來較為開明有為的大臣在政變後有些被貶,其他亦多被排擠到中央以外;間接亦造成了之後發生的義和團事件。


收錄日期: 2021-04-24 10:24:4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11000051KK0281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