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紀曉嵐的資料

2008-01-11 2:35 pm
我要做一份project,是有關於歷史人物的,所以想找紀曉嵐的資料,他的一些出生的資料、一些偉事等等,特別想找有關他的趣事。愈多愈好好好!
Thanks

回答 (4)

2008-01-14 12:46 am
✔ 最佳答案
紀昀

紀昀(1724年6月15日-1805年2月14日),字曉嵐,又字春帆,晚號石雲,又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諡號文達,文學作品、通俗談論中,一般稱之為紀曉嵐。

清朝直隸獻縣(今中國河北獻縣)人。清代著名學者,曾任乾隆年間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和《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編輯] 生平
官臣人家出生,父親紀容舒是著名的考據學家,做過京官。紀曉嵐自幼聰穎過人,有「神童」之稱。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鄉試中解元,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進士後入翰林院供職「庶吉士」。

1768年因給親家盧見曾通風報信而捲入鹽政虧空案被發配新疆烏魯木齊,於沿途積極與當地人交流,寫了不少的作品,後整理成冊,即為著名的著有《閱微草堂筆記》。

二年後因乾隆皇帝修書需要,由劉統勛薦舉,將其從新疆召回,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起,任《四庫全書》館的總纂官,收書三千五百零三種,共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又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熱河志》。歷任編修、左庶子、福建學政、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禮史、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等。嘉慶十年(1805年),紀曉嵐老死於京城,壽高八十二歲。生前自撰輓聯:「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禮親王代善之後昭槤評價他:「北方之士罕以尉博雅見稱於世者,惟曉嵐宗伯無書不讀,博覽一時。所著《四庫全書總要》總匯三千年間典籍,持論簡而明,修辭淡而雅,人爭服之。今年八十猶好色不衰,日食肉數十斤,終日不啖一粒穀,真奇人也。」


[編輯] 軼事
紀曉嵐具有幽默風趣的真性情,清人牛應之《雨窗消意錄》說:「紀文達公昀,喜詼諧,朝士多遭侮弄。」

中國大陸電視連續劇《鐵齒銅牙紀曉嵐》,把大學士紀曉嵐(張國立飾)描繪成一名聰明機智的才子,而故事則圍繞紀曉嵐與大貪官和珅(王剛飾)在乾隆皇帝(張鐵林飾)前後鬥智鬥力的各種經歷而發展。

但這些劇情大部份都不是史實,首先,紀曉嵐生平並不受乾隆皇重用。乾隆用人「頗以貌取,文達貌寢短視,且江北人,故不為純帝所喜。一時若翁覃溪、朱竹君、王蘭泉、鄒一桂皆不得朊仕,際遇頗相似,純帝所許為明敏之才,率外擢督撫。若於文襄、梁文定、董文恭,皆以弄臣蓄之」。紀曉嵐長相太醜,只能做乾隆的詞臣,而無法做乾隆的寵臣、重臣。一次乾隆還罵紀曉嵐:「朕以你文學優長,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爾何妄談國事!」[1]。乾隆還曾公開說:「其派出之紀昀,本系無用之腐儒,原不足具數」[2]。

但是紀曉嵐具有幽默感仍是事實,他跟乾隆君臣之間流傳許多軼事,例如他曾直呼乾隆帝為老頭子,他竟能硬拗成「「老」乃長壽之意,萬年長壽為「老」也;「頭」為萬物之首,天下萬物的首領即「頭」矣;「子」乃聖賢之稱,孔子、孟子均稱「子」焉。連在一起,則是「老頭子」!」。

在對聯方面,紀曉嵐可說是舉世無雙。紀曉嵐出過一副燈謎。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彷彿,既非家畜,又非野獸。
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上也有;對東西南北模糊,雖是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看了,猜不出答案,在得知其答案為字的偏旁謎,即「猜謎」二字,竟對紀曉嵐大加讚賞。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壽辰,紀曉嵐撰聯賦詩:

四萬里皇圖,伊古以來,從無一朝一統四萬里;
五十年聖壽,自前茲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乾隆大喜,將紀曉嵐擢為京察一等。民間廣泛流傳的紀曉嵐對對子故事,有真也有假,甚至是張冠李戴。據說紀曉嵐妻子曾出一聯:

月照紗窗,格格孔明諸葛亮
此題巧妙處在於不同的兩個詞卻復指同一個人,竟將紀曉嵐難倒,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才有人用梅蘭芳的名字對上:

風送幽香,每每畹華梅蘭芳
紀曉嵐喜養犬,曾有一犬喚為「四兒」(當時四子未誕),隨其發配新疆,感情彌篤。後在被詔回修書途中,被家中傭人毒殺,紀曉嵐氣急之余,厚葬之,遂將傭人居舍題為「師犬堂」。


[編輯] 著作
紀曉嵐認為自己的作品超不過古人,所以不重著述,「隨手散失,並不存稿」。李元度言:「公胸有千秋,故不輕著書,其所欲言,悉於四庫書發之。」紀曉嵐晚年講,「我早年就學習詩歌,其間意氣風發,與天下同好互相唱和,總是不甘人後。如今我年紀差不多八十歲了,卻轉而瑟縮不敢著一語,平生所寫的稿子也不敢自存」。但還是流傳有《閱微草堂筆記》、《紀文達公遺集》。


[編輯] 後裔
紀曉嵐妻誕有四子,但大兒早折,故一般認為紀家有三子三支後裔。

紀曉嵐故居

紀曉嵐故居位於北京珠市口西大街241號。原為雍正年代兵部尚書陝甘總督岳鐘琪的故居。紀曉嵐在這裡住了兩個階段,分別是從11歲到39歲,和從48歲到82歲,前後共計六十多年,閱微草堂是紀曉嵐給自己的居所起的雅號,在此寫下了《閱微草堂筆記》。他在《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五《姑妄聽之(一)》中寫道「余虎坊橋宅,為威信公[1]故第,廳事偏東,石高七八尺,雲是雍正中造宅時所賜,亦移自兔兒山者[2]。南城所有太湖石,此為第一。余又號孤石老人,蓋以此雲。」[3]。原閱微草堂的太湖石,後又被遷回中南海瀛臺兔兒山。

現在的閱微草堂原來東小院的北屋門上懸掛著「閱微草堂」的匾額,後來被直隸會館取走。院中有紀文達公親手種下的海棠、紫藤依然生長茂盛,至今每逢春天清香四溢。紀曉嵐曾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寫道:「藤今尤在,其架用棟樑之材,始能支柱。其蔭覆廳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書室一院。花時紫雲垂地,香氣襲人。」[4]。 紀曉嵐去世後,這裡的房產幾經易主,直隸會館、梅蘭芳、張伯駒、肖長華、劉少白、等人都曾購置過這裡的房產,梅蘭芳還在這裡開辦過國劇學會和國劇傳習所,曾為京劇富連成科班的宿舍。50年代成為宣武區黨校。1959年10月,在當時北京市長彭真創導下,山西口味的晉陽飯庄在此開業,因曾是紀曉嵐的故居,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來這裡聚會抒懷,老舍、臧克家、曹禺等人也常與此聚會、賞古藤。許多國際友人也喜歡到這裡體會濃厚的人文特色,美國前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殊、前國務卿舒爾茨、鮑威爾等人都曾到此用餐,品嘗特色的香酥鴨。1986年被列入宣武區文物保護單位。

2000年時,正逢北京的兩廣路改造工程,位於虎坊橋的紀曉嵐故居面臨了拆毀的命運。經專家學者上書政府,廣泛呼籲,主路繞開了故居。2002年初,晉陽飯店由故居院內遷移至東側的小樓,市政府投資重修了草堂,並建立紀曉嵐故居對外開放。
2008-01-14 3:48 pm
纪昀(1724年6月15日-1805年2月14日),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又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谥号文达,文學作品、通俗談論中,一般稱之為紀晓岚。

清朝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曾任乾隆年间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和《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官臣人家出生,父亲纪容舒是著名的考据学家,做过京官。纪晓岚自幼聪颖过人,有“神童”之称。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乡试中解元,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进士后入翰林院供职“庶吉士”。

1768年因給親家盧見曾通風報信而捲入鹽政虧空案被發配新疆烏魯木齊,于沿途积极与当地人交流,写了不少的作品,后整理成册,即为著名的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二年后因乾隆皇帝修书需要,由刘统勋荐举,将其从新疆召回,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起,任《四库全书》馆的总纂官,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共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又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熱河志》。历任编修、左庶子、福建学政、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史、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等。嘉慶十年(1805年),紀曉嵐老死於京城,壽高八十二歲。生前自撰輓聯:“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禮親王代善之後昭槤評價他:“北方之士罕以尉博雅見稱於世者,惟曉嵐宗伯無書不讀,博覽一時。所著《四庫全書總要》總匯三千年間典籍,持論簡而明,修辭淡而雅,人爭服之。今年八十猶好色不衰,日食肉數十斤,終日不啖一粒穀,真奇人也。”

紀曉嵐具有幽默風趣的真性情,清人牛應之《雨窗消意錄》說:“紀文達公昀,喜詼諧,朝士多遭侮弄。”

中國大陸電視連續劇《铁齿铜牙纪晓岚》,把大學士紀曉嵐(张国立飾)描繪成一名聰明機智的才子,而故事則圍繞紀曉嵐與大貪官和珅(王刚飾)在乾隆皇帝(张铁林飾)前後鬥智鬥力的各種經歷而發展。

但這些劇情大部份都不是史實,首先,紀曉嵐生平並不受乾隆皇重用。乾隆用人“頗以貌取,文達貌寢短視,且江北人,故不為純帝所喜。一時若翁覃溪、朱竹君、王蘭泉、鄒一桂皆不得朊仕,際遇頗相似,純帝所許為明敏之才,率外擢督撫。若於文襄、梁文定、董文恭,皆以弄臣蓄之”。紀曉嵐長相太醜,只能做乾隆的詞臣,而無法做乾隆的寵臣、重臣。一次乾隆還罵纪晓岚:“朕以你文學優長,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爾何妄談國事!”。乾隆還曾公開說:“其派出之紀昀,本系無用之腐儒,原不足具數”
但是紀曉嵐具有幽默感仍是事實,他跟乾隆君臣之間流傳許多軼事,例如他曾直呼乾隆帝為老頭子,他竟能硬拗成“「老」乃长寿之意,万年长寿为「老」也;「头」为万物之首,天下万物的首领即「头」矣;「子」乃圣贤之称,孔子、孟子均称「子」焉。连在一起,則是「老头子」!”。

在對聯方面,紀曉嵐可說是舉世無雙。紀曉嵐出過一副燈謎。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獸。
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上也有;對東西南北模糊,雖是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看了,猜不出答案,在得知其答案為字的偏旁謎,即“猜謎”二字,竟對紀曉嵐大加讚賞。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壽辰,紀曉嵐撰聯賦詩:

四萬里皇圖,伊古以來,從無一朝一統四萬里;
五十年聖壽,自前茲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乾隆大喜,將紀曉嵐擢為京察一等。民間廣泛流傳的紀曉嵐對對子故事,有真也有假,甚至是張冠李戴。據說紀曉嵐妻子曾出一聯:

月照紗窗,格格孔明諸葛亮

此題巧妙處在於不同的兩個詞卻復指同一個人,竟將紀曉嵐難倒,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才有人用梅蘭芳的名字對上:

風送幽香,每每畹華梅蘭芳

纪晓岚喜养犬,曾有一犬唤为“四儿”(当时四子未诞),随其发配新疆,感情弥笃。后在被诏回修书途中,被家中佣人毒杀,纪晓岚气急之余,厚葬之,遂将佣人居舍题为“师犬堂”。

紀曉嵐認為自己的作品超不過古人,所以不重著述,“隨手散失,並不存稿”。李元度言:“公胸有千秋,故不輕著書,其所欲言,悉於四庫書發之。”紀曉嵐晚年講,“我早年就學習詩歌,其間意氣風發,與天下同好互相唱和,總是不甘人後。如今我年紀差不多八十歲了,卻轉而瑟縮不敢著一語,平生所寫的稿子也不敢自存”。但還是流傳有《閱微草堂筆記》、《纪文达公遗集》。

纪晓岚妻诞有四子,但大儿早折,故一般认为纪家有三子三支后裔。
參考: wikipedia
2008-01-11 2:50 pm
紀曉嵐(1724年6月15日—1805年2月14日),本名紀昀,字曉嵐,又字春帆,晚號石雲,又號觀弈道人,諡號文達。清朝直隸獻縣(今中國河北獻縣)人。清代著名學者,曾任乾隆年間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和《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1724年,生於河間府
1734年,到京師跟隨名畫家董邦達學畫
1747年,應順天府鄉試,以解元奪魁
1754年,中二甲第四名進士,選入翰林院
1763年,任福建提督學政,主持江南考務
1768年,因兩省淮鹽運使盧見曾官銀虧空之事,被發配新彊
1770年,受詔還京,充任翰林院編修,編撰四庫全書
1800年,創作筆記本文學小說<閱微草堂筆記>問世
1805年,在京師溘然長逝,享年82歲

在數十年的宦海生涯中,紀曉嵐靠機智聰敏伴隨乾隆左右,成為一代文臣,仕途順利、榮寵備致。他為官一生清廉,在官場游刃有餘,為人處世小心謹慎,也常常利用才智與和坤斗智斗勇,曾與劉統勛父子智取和坤20萬兩作賑災之用。但乾隆始終不讓他發揮經邦治國的才幹,只命他專心做學問。雖然得寵於乾隆、嘉慶兩朝,但未能施展濟世抱負,一生就如唐代的李太白相似
一代文宗--紀曉嵐生平簡述


紀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謚號文達;生於清雍正二年,卒於清嘉慶十年(公元一七二四--一八零五年);直隸(今河北省滄州市滄縣)崔爾莊人;是活躍在清朝乾隆嘉慶盛世的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編纂家、評論家和詩人,並曾以其非凡的文才、學識與成就,被譽為「一代文宗」。
紀曉嵐以才名世,號稱「河間才子」。曾有記載說他「少奇穎,讀書目數行下。夜坐暗室,目閃閃如電光,不燭能見物。比知識漸開,光亦斂矣。」如此看來,紀曉嵐在幼時似乎是具有某種特異功能的。這裡且不去考證他的特異功能是否存在;但可以確定,紀曉嵐自幼即是聰穎過人、刻苦讀書而又博聞強記的。
紀曉嵐在二十九歲時(乾隆十九年)中進士第,後曾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任禮部尚書,二度任兵部尚書,並被授為內閣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銜,兼國子監事。他還擔任過多屆的鄉試正考官、會試同考官及會試總裁官等,慧眼選拔和培養了數以千計的人才,對促進乾隆盛世的繁榮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紀曉嵐一生中最突出的功績,是領修了《四庫全書》。乾隆三十七年,他受命任四庫全書館總纂官。這部卷帙浩繁的《四庫全書》,集古中國之文英,薈中華之書萃;是中國歷史上,也是世界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大叢書。全書分經、史、子、集四大部,四十四類,收書三千四百六十一種,七萬九千三百零九卷,約八億四千萬字,篇幅相當於明《永樂大典》的三倍半。紀曉嵐還親手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二百卷,《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著錄了未收入《四庫全書》的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種,總計一萬零二百五十四種。
這段期間的紀曉嵐,表面雖看似風光,但實際上在那個文字獄盛行的年代,卻如在夾縫中求生存般的艱辛。他雖為官五掌都察院,三任禮部尚書,兩任兵部尚書,嘉慶時任太子少保兼國子監事,協辦大學士等職;也曾在龍顏大怒時,被貶斥為「倡優」、「腐儒」。話說有 一次,當他向乾隆皇帝提出有關軍國大政的建策時,乾隆皇帝變顏色道:「朕以汝文學尚優(我是因你學問不錯),故使領四庫書(所以讓你總領修編四庫全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實際上是把你當個藝人一樣蓄養看待),汝何敢妄(你怎麼敢)談國事!」一國之重臣,在君主的眼裏,形同藝人,玩玩鬧鬧,何嘗有什麼抱負可言。就在如今的電視劇裏紀昀的作用也不過是應對子,做文字嬉游﹔誦贊詞,陪著皇帝微服私訪而已,哪敢越雷池半步?故爾紀昀雖在高位,政績上,卻沒有太大的作為。這種局限性,也是由不得他的。
紀曉嵐以其卓越的學識與非凡的才華聞名朝野;在民間更因他廉政愛民、才學出眾,特別是因他性喜詼諧、機智過人,而流傳了許多關於他的傳說和趣聞軼事。
2008-01-11 2:48 pm
紀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謚號文達;生於清雍正二年,卒於清嘉慶十年(公元一七二四--一八零五年);直隸(今河北省滄州市滄縣)崔爾莊人;是活躍在清朝乾隆嘉慶盛世的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編纂家、評論家和詩人,並曾以其非凡的文才、學識與成就,被譽為「一代文宗」。

紀曉嵐以才名世,號稱「河間才子」。曾有記載說他「少奇穎,讀書目數行下。夜坐暗室,目閃閃如電光,不燭能見物。比知識漸開,光亦斂矣。」如此看來,紀曉嵐在幼時似乎是具有某種特異功能的。這裡且不去考證他的特異功能是否存在;但可以確定,紀曉嵐自幼即是聰穎過人、刻苦讀書而又博聞強記的。

紀曉嵐在二十九歲時(乾隆十九年)中進士第,後曾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任禮部尚書,二度任兵部尚書,並被授為內閣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銜,兼國子監事。他還擔任過多屆的鄉試正考官、會試同考官及會試總裁官等,慧眼選拔和培養了數以千計的人才,對促進乾隆盛世的繁榮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紀曉嵐一生中最突出的功績,是領修了《四庫全書》。乾隆三十七年,他受命任四庫全書館總纂官。這部卷帙浩繁的《四庫全書》,集古中國之文英,薈中華之書萃;是中國歷史上,也是世界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大叢書。全書分經、史、子、集四大部,四十四類,收書三千四百六十一種,七萬九千三百零九卷,約八億四千萬字,篇幅相當於明《永樂大典》的三倍半。紀曉嵐還親手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二百卷,《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著錄了未收入《四庫全書》的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種,總計一萬零二百五十四種。

這段期間的紀曉嵐,表面雖看似風光,但實際上在那個文字獄盛行的年代,卻如在夾縫中求生存般的艱辛。他雖為官五掌都察院,三任禮部尚書,兩任兵部尚書,嘉慶時任太子少保兼國子監事,協辦大學士等職;也曾在龍顏大怒時,被貶斥為「倡優」、「腐儒」。話說有一次,當他向乾隆皇帝提出有關軍國大政的建策時,乾隆皇帝變顏色道:「朕以汝文學尚優(我是因你學問不錯),故使領四庫書(所以讓你總領修編四庫全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實際上是把你當個藝人一樣蓄養看待),汝何敢妄(你怎麼敢)談國事!」一國之重臣,在君主的眼裏,形同藝人,玩玩鬧鬧,何嘗有什麼抱負可言。就在如今的電視劇裏紀昀的作用也不過是應對子,做文字嬉游﹔誦贊詞,陪著皇帝微服私訪而已,哪敢越雷池半步?故爾紀昀雖在高位,政績上,卻沒有太大的作為。這種局限性,也是由不得他的。

紀曉嵐以其卓越的學識與非凡的才華聞名朝野;在民間更因他廉政愛民、才學出眾,特別是因他性喜詼諧、機智過人,而流傳了許多關於他的傳說和趣聞軼事。

話說紀曉嵐當禮部侍郎的時候,一天尚書和御史連袂來訪。
聊著聊著,突然外頭跑來一隻狗。
尚書心中突生一計要取笑紀曉嵐,
便道:「咦,你們瞧那是狼是狗?」(侍郎是狗)
紀曉嵐知道尚書在捉弄他,當下也不動聲色的說:
「要分辨狗或狼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看牠的尾巴,
尾巴下垂的是狼,上豎是狗。」(尚書是狗)
一旁的御史大笑道:
「哈哈,我還不知道那是狼是狗呢,
原來上豎是狗,哈哈,哈。」(尚書是狗)
此時紀曉嵐不慌不忙的接著又說道:
「另一種分辨的方法就是看牠吃什麼。
狼是非肉不食,狗則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
這下子連御史也噤聲無言了。


收錄日期: 2021-04-23 23:58: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11000051KK0045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