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看佛教是不是一個迷信宗教呢?

2008-01-10 7:19 am
由一位當代南傳佛教大師寫作的

內觀訓練 / 莫因西亞多 著

願一切眾生順利成功
  下面的說明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教的是阿毗達磨對宇宙的基本觀點,第二部分
是基於這些基本觀點的內觀禪修的說明,這種練習特別注重對身體姿勢移動與變化的
檢查的內觀上,它可導引更深層的內觀與智慧,這智慧同時是這種練習的主題與結果

行者必須瞭解的基本觀念與問題
  問︰請解釋物理與心理現象的真實面貌。
  答︰所有的物理現象都是會敗壞的、無我的與無實體的,所有的心理現象是無我
的與無實體的。
更新1:

更精確說,所有眾生的身體內都有二十八種物理現象,也有心理現象,包括意識 、心理要素及涅槃。很重要的是,我們的內觀練習,必須注意而且看到所有物理現象 的物質特性,這點可由將所有物體分解成八種成分而做到(註︰我們不透過名稱與觀 念,而直接體驗所有色法的特性,例如,「地板」是透過眼睛看到一塊塊的顏色,或 是透過觸摸到冷、硬、靜止等而認識,我們所有的認知都是由這些元素而來,並由他 們建立觀念與名稱),它們是︰  

更新2:

 四種基本元素︰     堅固或堅硬元素(地大)     凝聚性或流動元素(水大)     動能或冷熱元素(火大)     動的元素(風大)   加上︰     色     香     味     食物   問︰這是行者追求終極真理所必須研修的嗎?   答︰萬物都有終極真理的特性,因此終極真理存在於任何物理與心理現象,而且 我們可以在檢查他們的功能與性質時看到。這些真理不容易被看到,是由於我們的觀 念,由於我們的錯覺,我們以為物理與心理世界是實體性或恆久性的。

更新3:

問︰我們要如何才能破除事物具有實體與凝聚性的觀念?   答︰方法之一是檢查一般的物件,以找出它們是由零件(parts)組合而成的真 實特性,例如,當水倒入牛奶時,牛奶這個組合便與水這個組合交錯混合,其他的非 生命物件也是如此,它們會令人有凝聚與實體的錯覺,但它們終究是由元素或群組構 成,這些元素或群組以各種組合形成整個宇宙,當行者透過禪修直接體認而理解這點 ,純淨的知識就產生了。

更新4:

  問︰終極真理如何運用在生命體呢?   答︰禪修者對待生物應與無生物一樣,才能發現他們的根本特性。所有生物,無 論他們是何種形態,都會展現出實體與凝聚的樣子,為了拋棄這種錯覺及自我的錯覺 ,行者應該把動物視為是由心理與物理的群組、零件與元素構成,沒有任何「我」或 生命在後面操控,依循這個原則,應該視所有碰到的事物為元素而已。我們對這些貼 上名字的概念,稱他們是男人、女人、動物等等,其區別祇存在於世俗的層次,而不 在終極的實相,因此,以毗婆舍那發展出的分析知識所看到的萬物,不是恆久的靈魂 或個體。

更新5:

超越這種觀念或概念,行者將看到所有的生物祇是一堆有形的群組或元素(註︰ 肉體的群組是所有似乎是固體物所組成的最小粒子,這些粒子不斷地改變),這種知 識將導致對色法與心法的真相與關係有清楚的內觀,最後能以寧靜的心看到所有事物 的來與去,達到深層的內在和平,行者甚至將看到慈善、道德、慈悲等的修行也是相 對的,並非如表面看到的那麼好,因而不會黏著這些。

更新6:

問︰佛教對元素的觀念如何與現代物理學調和?   答︰藉著揚棄實體的觀念,科學家已經將所有物質分析出超過一百種元素,這些 元素或電子經過檢查以後,甚至已成為祇是在廣大空間內的能量波,這種粒子或波永 遠都是動態的,因此現代物理學已指出,萬物最基本的無常與沒有靈魂的特性。 問︰根據佛教心理學,什麼是終極實體?   答︰禪修者應瞭解有四種終極實體(註︰這些佛教心理學所建立的終極實體也與 五蘊有關,意識是識蘊,心理要素還包括行蘊、受蘊與想蘊,而物質構成色蘊,祇有 涅槃是在這五蘊的無常流動之外)。

更新7:

一、物質。   二、心理要素。   三、識覺。   四、涅槃。   這些是超乎任何想法與觀念,而且行者是可以直接體驗與檢查的,行者也可看到 前三者都有無常的特性。 問︰我們如何瞭解識覺?   答︰有六種識覺︰     一、眼識。     二、耳識。     三、鼻識。     四、舌識。     五、身識。     六、意識。

更新8:

這些意識具有「趣向」或「知道」識覺對象的特性,現在我們可以延伸我們的認 識到「整個世界」,正如佛陀所教的,包括︰ 識覺  感覺器官    對象 眼識  眼       可見物 耳識  耳       聲音 鼻識  鼻       香 舌識  舌       味 身識  身體      可觸、有形物 意識  意根      心的對象

更新9:

這十八種境界構成我們的世界,行者可以看到眼識與眼和可見物同時產生,而且 是依賴它們才能產生;耳識與耳和聲音同時產生,而且依賴它們才能產生;餘依此類 推。每一刻都有六識之一及相隨的感覺器官與對象的生起與消逝,藉著發展具穿透的 察覺能力,行者將瞭解到,沒有任何永恆的「我」或「自我」,祇有一連串這十八種 對象、感覺器官與識覺的生起與止息,行者應仔細思考,直到他從深信靈魂或恆久個 體的迷障中解脫為止,他應檢查心理與身體的真實本性,直到瞭解兩者的關係為止。

更新10:

問︰我們要如何破除有關色法及物體產生,以及心理現象產生的疑惑呢?   答︰想破除有關色法及心法之起源的疑惑,必須要有正思惟。身口意三行、識覺 、溫度與食物是所有生物的製造者(註︰這些是傳統上所知道的生命食物,也是所有 生物生起的因緣),同樣地,六種感覺器官與感覺對象是心理現象的製造者,

更新11:

所有的 行(karmic action)都有果報,果報來自善行或惡行的個別行動,這個行與果報的 過程是世界輪迴不止的核心,想要瞭解這點,行者必須徹底地檢查自己的心理與物理 現象,直到看清這個過程如何在他自己的內心運作為止,然後,他將不再對法、佛陀 及佛陀的教導存有懷疑,他將會看到輪迴的開始與結束,或是死亡與再生的輪迴,並 瞭解所有心法與色法的緣起。

更新12:

更進一步解釋,緣起是所有物理與心理現象有條件存在的輪迴特性,若瞭解這點 ,再加上無我,形成了實現佛陀教誨的基礎,它指出,世俗所謂的自我、身見、男人 、女人、動物等存在的各種物理及心理現象,並不是一個盲目的巧合,而是因與緣的 結果,這說明了輪迴與苦是依賴條件的,也說明何以透過消除這些條件,所有苦必將 消失,緣起的十二個鏈結關係是︰

更新13:

一、無明,欠缺智慧是所有罪惡的根本,這是產生行的條件。    二、行依賴無明而生。    三、識覺依賴行而生。    四、名(心理)與色(物理)依賴識覺而生。    五、六種感覺器官依賴名與色而生。    六、接觸依賴六種感覺器官而生。    七、感受依賴接觸而生。    八、渴愛依感受而生。    九、黏著依渴愛而生。    十、存在因黏著而生。   十一、再生因存在而生。   十二、老與死依賴再生。

更新14:

  鏈結一、二、八、九與十是再生的五個行因,而鏈結三、四、五、六與七是輪迴 的五個業報。   這是物理與心理現象一個簡單而完整的因果序列,輪迴乃是基於這個關係而轉, 如果行者用功思考,最後瞭解心法與色法的這些因緣,他將自疑惑中得到澄清。

更新15:

樓下的人,我問的問題是探討,佛教區的所有人都明白佛教原理,如果我再去問他就不是問題,只是提供多點資料,就沒了問題的本意。人就是有一種習氣認為自己是極對,不能接受和理解中性原理,"迷信""妄想""執著"平常心去看,了解多點身邊東西不是好嗎? 為什麼有些人會那麼執著一個妄想? 拜神為了什麼?就是為了一個" 我 "

更新16:

QQ 解釋得很好,其實所謂宗教都是向著同一道路,就是心回歸平靜,冷靜,可以觀察到自己慾念升起,其實世上沒有任何東西值得追求或存有,財富,地位,名聲,我們的心念若是貪求、黏著的話,就會很在意得失,我們就會為外物所控制,寶貴生命就會消耗在追求與害怕失去地位、名譽、財產及任何東西上,成為真正的僕人、奴隸。主人、奴隸之別祇是一念之差,我們應該小心。總之,我們面對外境時,最好確認自己保持獨立、清楚,不被外境牽著鼻子走,否則,我們就會處於不利的位置上,當我們執著的東西消失時,我們就會痛苦,而萬物必然會消失。

更新17:

要從自己的慾念解放出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用"戒",所以不論佛教徒OR基督教是人都要" 守戒 " 就是人的慾望太多連人自己本身都不察覺 希望可能做"心無掛礙" 引用一句名帥的話: 有智慧的人沒有過去或未來,他瞭解自由其實就是知道沒有獲得或失去任何東西,不必追求或存有任何東西。

更新18:

一﹑戒的意義,從消極上來說是防止作惡,積極方面是作善,止持並行,“惡”要停止,“善”要奉持。戒的最高含義,應該行善而不行,亦是犯戒。這就是戒的精神──應當要做的善行,你不做就是犯戒。 二﹑戒對治一切煩惱。不作煩惱因,便斷煩惱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三﹑戒要重視出發點。如見到別人美好的東西,心想據為己有,雖然未有偷盜的行為,但已生起盜念,雖未有犯戒之行為,而已有犯念。反之,為救三位善人而殺一惡人,破戒之情尚可原諒。  

更新19:

佛教的戒很嚴格,普通在家佛教徒要5戒 不殺生戒:佛教以慈悲為主,慈悲就是有惻隱之心,不忍殺害眾生,佛陀的慈悲是位無微不致的。我們學佛應該與佛陀一樣有同等的慈悲心。佛教中有六道輪迴之說,今生為人,來生可能為畜;前生的父母親朋,也許今生淪落在畜生道中為為羊......。如果我們殺生,可能所殺的都是我們前生中的父母﹑師長﹑親朋,那豈不是一件殘酷的事嗎?所以佛教中的不殺戒,目的就是為了擁護﹑提倡我們的愛心,長養我們的慈念,因此我們對於一切眾生,都應以柔和愛心來愛護之。

回答 (9)

2008-01-15 9:14 am
✔ 最佳答案
樓上的基督徒,你知道"宗教" 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嗎,佛教與孔教都只是哲學,不是宗教信仰? 好心啦! 人云亦云,中文宗教的意思簡單來講是指有所宗,有所教,即有自己的宗旨,價值觀,理論和教導實踐的方法.宗與教兩字合用是由中國禪宗開始的,再深入的解釋請你到圖書館拿一些中國學術思想史看看,不要胡亂拾人牙慧,貽笑大方! 英文religion 語意是:re-union with God 再回歸神也,意思是指人要藉基督的救思重新回歸神的天國,翻譯成中文宗教兩字是18世紀日本人的借譯,其實與中文原意不可混為一談(其實中文宗教兩個字意義是帶有人文與人本精神的),宗教信仰一等定要講第一因的創造神或神意論嗎?否則就只是哲學不是信仰?宗教信仰的準則是否一定要以基督教為準則,現在是文化資訊開放的21世紀,你以為還是野蠻的宗教裁判所時代!佛教是佛陀的教導,正信的佛教徒並不是因為佛會行什麼神績而信佛,學佛就是向老師學習成正覺之路,佛經即使有講佛陀會示現神通,但佛教並不需刻意吹噓和標榜什麼神通,神績!講到那些叫死人翻生及死人復活那些不乎合理性和違反客觀自然規律的故事,佛教當然欠奉,否則佛教會好像基督教知識站一樣,招來反基人事的嘲弄和貽人話柄!

閣下如果認為佛教講輪迴是不合logic,那基督教的第一因神創論豈不是更不logic,第一因本身就是二律背反的理性矛盾!其實,佛教比基督教歷史老500年,如果沒有其宗教深度,恐怕己成了人類的過去歷史!佛教與基督教的價值觀與文化背景跟本不同,何需要基督徒去論斷是否迷信,比如一個中國國樂演奏家,是否一定要拿西洋音樂家的標準去論斷並得到其認可才算是音樂家?

連宗教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都不理解就大發謬論,真是無知!本人一向認為宗教比較是沒有意思,只是對那部分不學無術自以高人一等虛有其表的偽基督徒不屑而已!
2008-04-28 1:02 am
真不希望世人去到死後才知道甚麼是真甚麼是假
2008-01-24 9:37 am
回答與問題無關,此其一。

欠缺禮貌,此其二!就算別人有錯,閣下應該謙虛賜教,以禮相待,才不辜負孔孟兩位先賢對我們的教導。

單憑這位基督徒回答,頂多百多二百字,而閣下居然能夠把「宗教裁判所」、「野蠻」等等字眼套用當中作回應,相信是閣下偏見作怪。

第三,基督教和佛教,皆是形而上學範疇,兩方皆有盲點。「不乎合理性和違反客觀自然規律的故事,佛教當然欠奉」此話不盡不實,難道輪回、阿鼻地獄之說,皆是理性可証明之?所以說,從哲學角度,佛基兩派,不相伯仲!閣下何必貶基挺佛雙重標準?

負評也,勿怪。
2008-01-14 2:06 am
我是基督徒,我不想評論兩個宗教,因為佛教根本不用人去"信",而只是一種哲學思想,存有這種思想的人不是迷信,只不過是這人與釋迦牟尼有相同的思想和價值觀。
若果一個人拜或燒香比釋迦牟尼(其實釋迦牟尼沒有要人家拜他),或向釋迦牟尼"祈求",無疑這人是用自己的想法以為釋迦牟尼有"神力"或可以行神蹟奇事,這可能與釋迦牟尼本身所體會和教導的不同(未傳入中國前的理念),因為他從未自認自己有資格受敬拜,他亦從未行過神蹟奇事,他只不過是普通人,更不用說燒香求神問卜等事。
至於所謂的輪迴之說,也不知是否真的出自釋迦牟尼之"發現",從人類歷矢和邏輯學來看.......,唔怕得罪講句,佛教徒用一些深奧的中文字講到好似好高深似的,但其實帶人遊了大花園之後都只是表達了"無答案/不知道"。當然亦可以講人缺乏智慧,人生不是每樣事都有得解,我都很明白,所以我覺得,如果佛教和孔教都只不過是一種思想,是不會有迷信的。佛教很多道理是很多飽學之士或經歷豐富的人都可以講到的!
2008-01-11 9:31 am
神是真的,我能為此作見證

在一個很特殊的情況下我聽過神的聲音(如我說謊願神重重降罪於我),所以知道神就是聖經中的那一位,故此人要藉著耶穌(信基督教,不是天主教)才能得救.其實在現今也有很多人與神有過奇妙的相遇,只不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經歷
其他人的真實見證:
http://b5.ctestimony.org/yxqj.htm
http://goodnews.my100megs.com/articles-p.htm
一個曾死過的人的經歷
http://bibletimes.netfirms.com/jesus/read.php?tid=5410#18672
2008-01-11 7:13 am
當你的內觀訓練完畢以後 ,
是否 " 見山非山 , 見水非水 " 呢 ?
我想 , 內觀訓練完畢以後 ,
應該 " 見山仍是山 , 見水仍是水 " ,

佛學 " 破有立無 " , 只因世人執著自性的有 ,
怫學 " 破無立有 " , 只因修道者執著自性的無 ,
佛學到底是立有 ? 還是立無 ?
佛學不說有無 , 只說因緣 ,

當你以無物 , 無我 , 無神 , 破人家有物 , 有我 , 有神之說 ,
人家亦可以以有物 , 有我 , 有神 , 破你無物 , 無我 , 無神之說 ,
誰對 ?
兩者皆對 ( 從有與無不同角度觀測 ),
兩者亦錯 ( 執有執無都不對 ) ,

當你以佛學解構世間萬象時 ,
小心陷入 " 虛無 " 陷阱 ,
佛學本身並非破 " 有神論 " ( 破有立無 ) 而來的 ,
信有神者 , 是世間萬象因緣和合而生有 , 無自性的有 , 仍然是有 ,
信無神者 , 亦是世間萬象因緣和合而生無 ,
有無皆無自性 ,
豈能以無破有 , 以有破無 ?

佛學講求自然律 ,
善 , 惡 , 無記業之因 , 自有善 , 惡 , 無記業之果 ,
善因不會落惡果 ,

基督教講求律之創建者 ( 神 ) ,
因律而有神 , 因神而有律 ,
無律則無神 , 無神亦無律 ,
故神與律 , 本體是一個 ,

信佛者 , 信其因果律 ,
信神者 , 信其生起因果律者 ,
故 , 信有神 , 信無神 , 同屬於同一個律中 ,

-------------------------------------

佛學並非 " 唯物論 " , 亦非 " 唯心論 " ,
是心物互動生起的交互作用 , 所產生的一切現象 ,
無物即無心 , 無心即無物 ,
很多人誤解了佛學是虛無主義 ( 唯心論 ) ,
故此 , 物理現象和心靈現象 , 本來同屬一體 ,

---------------------------------------

為什麼有些人會那麼執著一個妄想? 拜神為了什麼?就是為了一個" 我 "
-----------
凡人皆有妄想 ,
不信神 , 去學佛 , 同樣是妄想 ,
凡夫豈無妄想 ,
修行者因妄想成佛而去修 ,
無妄想心 , 還能修甚麽 ?
為的是甚麽 ? 同樣為了一個 " 我 " , " 我要成佛 " ,
成佛後自然再無妄想了 ,

信神為了甚麽 ?
當然為了一個 " 我 " ,
我歸於神後 , 自然亦再無我了 ,

--------------------------------------------------------

很多人以為佛學與神學不同的地方 ,
就是佛學來自自力 ( 自救 ) , 神學來自他力 ( 神助 ) ,
實則 , 兩者都不完全 ,
無自則無他 , 無他亦無自 ,
故無所謂的自力與他力之異體 ,
修行者必依於外緣力 ,
無外界的事物 , 何來還有自己 ,
無自己何來自力生起 ?

信神者若無所信之對象 ( 自己 ) ,
他力的對象又是甚麽 ?
既然他力的對象就是自己 ,
就必須因自信 ( 自力 ) , 才能生起信神的力用 ,
故自他之力本是一體 ,
再無所謂自力他力之分別 ,

--------------------------------------------------------------

當你內觀訓練完畢後 ,
不要 " 見我非我無我 " ,
要 " 見我還是我 " ,
2008-01-10 8:55 pm
正信佛教是人類的最高知慧, 對人性觀察很深入, 是一套很高檔的人生哲學!
以上別是個人淺見, 你問"基督徒", 誰又可代表基督徒呢?
所有答案還只不過是個人見解而已!
至於民間佛教, 見神佛就亂拜,以求財求福,愚見真以為是無知迷信了!


2008-01-12 13:03:56 補充:
基督教是人都要" 守戒 "? 你不了解基督教了! 有些基督徒確是靠守戒來改變行為, 但真基督教是由改變內心開始, 以致行為隨之而變, 戒便不是行為的动力, 內心也無戒的存在!靠戒的基督徒, 多是一些偽善者,論断者, 行為假裝而內心未變!
2008-01-10 8:04 pm
一、無明,欠缺智慧是所有罪惡的根本,這是產生行的條件。

那無明又從何而生.要依賴乜野而生?

而鏈結三、四、五、六與七是輪迴 的五個業報。

因果之說~~連貫輪迴 之說
請問是佛教那一教派的學說?

乜野叫業報?

要做幾多業報先可成佛?

佛究竟係唔係神?

2008-01-10 12:07:10 補充:
六、業報 業報的觀念,是佛教出現前,印度固有的傳統思想。這是通俗上,勸人為善的常用手段。然而,如果一直停留在以業報威脅為動力的修行裏,那麼,對佛法真髓的把握,恐怕是會有所不足的吧! 人的行為,表現在外,影響別人的同時,也經由別人的反應,反射回自己的內心,或深或淺地留在自己的記憶之中。不論是因影響別人,而受到別人的回報,還是留在記憶中,等待機會(因),準備隨時順著自己的貪、嗔、疑、我見執著(緣),左右著自己,最後,受影響的(果報),都是自己,這就是所謂的業報了。

2008-01-10 12:08:44 補充:
既然係咁~都係唔好自作孽

2008-01-10 12:10:20 補充:
你地都係唔根答我,免我報返我身上.同時又為你地積左業,害埋你.慘
2008-01-10 5:42 pm
枉費筆墨!基徒冇咁好心情嚟睇咁長令佢哋「迷」妄嘅「信(訊)」息,一於話佛教「迷信」到爆燈!
樓主應該去佛教網頁發表,廣取意見。


收錄日期: 2021-04-19 16:49: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09000051KK0467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