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涼洲詞

2008-01-09 1:39 am
涼洲詞有好多首,但係我首首都要.不過我可以唔要王翰果首.
(要有作者.時代)

回答 (2)

2008-01-09 2:03 am
✔ 最佳答案
王之渙的〈〈涼洲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作者簡介

王之渙,688-742,字季凌, 排行七, 原籍晉陽(今山西太原),五世祖隆遷居絳州 (今山西新絳)。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謗辭官,家居十五年。晚年出任文安 縣(今禹河北)尉,卒于官舍。為人慷慨有大略,善作邊塞詩,與高適、王昌齡、崔國輔等唱和,名動一時。靳能為作墓志,稱其“歌從軍,吟出塞,皎兮 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聲,傳乎樂章,布在人中”。《全唐詩》 存絕句六首,皆歷代傳誦名篇。

註釋

涼州詞︰《樂府詩集》卷七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引《樂苑》雲︰ “《涼州》,宮曲名,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遠進。”鄺隴右道涼州,治姑臧(今甘肅武威)。此詩用《涼州》曲調,並非歌詠涼州。 北朝樂府《鼓角 橫吹曲》有《折楊柳》,歌詞雲︰“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下馬吹長笛, 愁殺行客見。” 玉門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

《涼州詞》賞析

此詩經“孤城”為中心而襯以遼闊雄奇的背景。首句“黃河直上”,有人 認為很費解,故易“黃河”為“黃沙”。然而“黃沙直上”,天昏地暗,那能 看見“白雲”?其實,“黃河直上”並不難理解。李白與王之渙都寫過沿黃河西望的景色,不同點在于︰李白的目光由遠而近,故創出“黃河之水天上來” 的奇句;王之渙的目光自近及遠,故展現了“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奇景。遙望 西陲,黃河由東向西,無限延伸,直入白雲,這是縱向描寫。在水天相接處突起“萬仞山”, 山天相連, 這是豎向描寫。就在這水天相接、山天相連處, “一片孤城”,隱約可見。這,就是此詩所展現的獨特畫面。

前兩句偏重寫景,后兩句偏重抒情。然而后兩句的情,已孕育于前兩句的 景。“一片孤城”,已有蕭索感、荒涼感。而背景的遼闊,更反襯出它的蕭索; 背景的雄奇,更反襯出它的荒涼。“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這“孤城” 顯然不是居民點,而是駐防地。住在這裡的征人,大約正是沿著萬裡黃河直上 白雲間,來此戍守邊疆的。久住“孤城”,能無思家懷鄉之情?這就引出了三 四句。羌笛吹奏的不是別的,而是“愁殺行客見”的《折楊柳曲》,其思家懷鄉之情已明白可見。妙在不說思家懷鄉,而說“怨楊柳”。“怨”甚么呢?從 結句看,是怨楊柳尚未發青。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 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有助于加深對這個“怨”字的理解。詩意很婉曲︰聞《折楊柳曲》,自然想到當年離家時親人們折柳送別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 由親人折柳的回憶轉向眼前的現實,便想到故鄉的楊柳早已青絲拂地,而“孤 城”裡還看不風一點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詩意如此委婉深濃,而詩人意猶未足,又用“不須”宕開,為結句蓄勢,然後以解釋“不須”的原 因作結。 意思是︰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 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 “怨”它又有何用?黃生《唐詩摘抄》雲︰“王龍標‘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裡愁’,李君虞‘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與此並同一意, 然不及此作,以其含蓄深永,只用‘何須’二字略略見意故耳。”寫景雄奇壯 闊,抒情含蓄深永,正是這首詩的藝術魅力所在。
2008-01-09 8:33 pm
1. 唐五代 - 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
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
應馱白練到安西。

2. 唐五代 -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48: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08000051KK0240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