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次鄂州-盧綸------語譯

2008-01-08 4:19 am
晚次鄂州-盧綸------語譯
可唔可以解釋每隻字..清清楚楚...唔該晒..
coz我要出去介紹呢首詩..=]=]
THZ``=]=]
10號要present喇...thz=]=]

回答 (1)

2008-01-08 6:01 am
✔ 最佳答案
晚次鄂州-盧綸
 
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依語覺潮生。

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雲高氣爽,遠遠可望見漢陽城,孤舟還要走一天的路程。商人白天睡覺感覺風平浪靜,駕船人半夜說話,讓人感覺潮水上漲。在三湘地區,因愁苦變白的雙鬢正遇上蕭條的秋色,面對明月,不禁有萬里歸鄉之心。田園家產的舊業已經隨著征戰被毁光,更不能忍受長江上戰鼓的聲音。

由於戰亂,盧綸被迫浪迹異鄉,流徙不定。在南行途中,他寫了這首詩。
 
首聯寫“晚次鄂州”的心情。厚厚的雲散開,江天晴明,舉目遠眺,漢陽城依稀可見,因為“遠”,還不可及,船行尚須一天。這樣,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詩人由江西溯長江而上,必須經過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直抵湖南。漢陽城在漢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點題,述說心情的喜悦,次句突轉,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筆勝挪跌宕,使平淡的語句體會微妙的思致。詩人在戰亂中風波漂泊,對行旅生涯早已厭倦,巴不得早些得個安憩之所。因此,一到雲開霧散,見到漢陽城時,怎能不喜。“猶是”兩字,突顯詩人感情的驟落。這二句,看似平常叙事,卻彷彿使人聲到詩人在撥動著哀婉纏綿的琴弦,傾訴著孤凄苦悶的心曲,透紙貫耳,情韵不匱。
 
  次聯寫“晚次鄂州”的景况。詩人簡筆勾勒船倉中所見所聞:同船的商賈白天水窗倚枕,不覺酣然入夢,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揚帆,風平浪靜;夜深人靜,忽聞船夫相喚,染暮加纜扣舷之聲,不問而知夜半漲起江潮來了。詩人寫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筆墨中卻透露出他晝夜不寧的紛亂思緒。所以盡管這些看慣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給他平增枯澀乏味的生活感受。
 
  三聯寫“晚次鄂州”的聯想。詩人情來筆至,借景抒懷:時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節,無限的惆漲已使我兩鬢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卻馳故鄉,獨對明月,歸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詩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詩人的家鄉則在萬里之遙的蒲州(今山西永濟)。秋風起,落葉紛下,秋霜落,青楓凋,詩人無賞異地的秋色之心,卻有思久别的故鄉之念。一個“逢”字,將詩人的萬端愁情與秋色的萬般凄凉聯系起来,移愁情於秋色,妙合無垠。“萬里歸心對月明”,其中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有迢迢萬里不見家鄉的悲悲戚戚,亦有音書久滯盈懷妻兒的凄凄苦苦,真可謂愁腸百結,煞是動人肺腑。
 
  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为何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呢?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深入一层: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不是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本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诗人只不过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得连环承转,意脉相连,而且迂徐从容,曲尽情致。在构思上,不用典故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在抒情上,不用泼墨来露出筋骨。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读来觉得舒畅自若,饶有韵味。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47: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07000051KK034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