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發芽薯仔含毒素 不應進食
食物安全中心表示,部分食用植物,例如四季豆、馬鈴薯、北杏、竹筍、白果、鮮金針等,含有天然毒素,進食後可引致毒性反應。
不過,適當的處理,包括經收割後的處理程序及徹底烹煮,可清除某些天然毒素,或大大減低其毒性。
業界應避免儲存過量馬鈴薯或儲存太久,而已發芽、變綠或腐爛的馬鈴薯,不應製成食品。市民如發現馬鈴薯發芽、變綠或腐爛,應立即棄掉。
不同植物含不同毒素
食物安全中心顧問醫生何玉賢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不同的食用植物,可含有不同的天然毒素,若處理不善,進食後可引致毒性反應,包括胃痛、噁心、嘔吐,嚴重者可影響中樞神經。
例如,馬鈴薯便含天然毒素鸭生物鹼,而北杏、竹筍、木薯及亞麻籽,則含有氰鸭。
該中心集中研究這些食用植物中所含天然毒素的情況,並抽取5種常見的馬鈴薯樣本,包括新薯、褐色馬鈴薯、紅皮馬鈴薯、黃皮馬鈴薯及黃皮腰薯化驗;該5種馬鈴薯樣本的鸭生物鹼含量,介乎每公斤26 - 88毫克。
鸭生物鹼主要集中在薯皮,薯肉均未檢測到這種毒素。
鸭生物鹼水平符標準
何玉賢指出,檢出的鸭生物鹼水平不會影響健康。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缳生組織聯合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認為,食用每公斤含20 - 100毫克鸭生物鹼的馬鈴薯,不會構成問題。
不過,已發芽的馬鈴薯樣本情況則不同,在紅皮馬鈴薯樣本的芽部,鸭生物鹼含量高達每公斤7,600毫克。
由於鸭生物鹼不能透過烹煮而去除,故市民應避免進食已發芽、變綠或腐爛的馬鈴薯。
研究顯示,北杏、竹筍、木薯及亞麻籽樣本中,由氰鸭釋放出的氰化物毒素含量介乎每公斤9.3 - 330毫克。
切成小塊烹煮可除毒
要預防氰鸭的毒性,可把有關的植物切成小塊,然後在沸水中烹煮,這樣可有效去除超過90%的氰鸭毒素。至於通常毋須烹煮的亞麻籽,則應控制進食的份量。
何玉賢說,香港人普遍食用的其他植物,如青豆類(四季豆、扁豆、刀豆)、紅腰豆及白腰豆含植物血球凝集素,只需在食用前徹底洗浸乾淨及煮熟,已可去除大部分毒素。
鮮金針含有秋水仙鹼,乾製過程可把這有害物質去除,故曬乾的金針適宜食用。
椰菜花、西蘭花、椰菜等蔬菜中含有的致甲狀腺腫物質,黃豆中含有的胰蛋白蹆抑制劑,這些毒素都可通過加熱,降低毒素的含量。
接百多宗組胺中毒案
野生菇類含有不同毒素如毒蕈鹼,這些毒素難以去除和破壞,所以市民應避免採摘野外菌類進食。
缳生署在過去3年,接獲百多宗因天然毒素(雪卡毒素、河豚毒素)及組胺中毒的個案,市民應避免大量進食珊瑚魚,或自行烹煮河豚及其他含河豚毒素的魚類或有關產品進食。
至於組胺則較常見於吞拿魚、鯖魚、沙甸魚和鯷魚等魚類,若魚類存放不善,便容易產生組胺,故應妥善包裝有關魚類產品,並儲存在溫度攝氏4度或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