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根據本地一項研究指出,港人參與運動的比率僅為11%,而澳洲及新西蘭則為50%,而日本也有14%。現在的青少年較少做運動,兒童及青少年從事中度體力活動,如打網球及踏單車等,平均每日只有29分鐘,相比成年人平均每日做36分鐘中度體力運動為少。與此同時,一般兒童及青少年平均每日卻坐達8.2小時,情況令人憂慮。
須知道運動對於發育中的年輕人尤其重要,因定期運動可強化骨骼、肌肉和關節,令身體靈活、健康,常用電腦做功課的同學,更應定時進行適當的伸展運動,減輕肌肉勞損;香港康體發展局曾於2001年發表一項研究,表示定期做運動能減輕或預防疾病及都巿病症,因此,從小多做運動,長大後自然比別人更健康。
2) 癡肥成風 運動可健美
現在的年輕人不但少做運動,還饞嘴愛吃營養欠佳的食物和含高脂肪的快餐,以致癡肥,而且癡肥個案有上升趨勢。亞洲人身形雖較西方人細小,但脂肪比例實際遠超於西方人,因此患上與癡肥相關疾病的比例與西方國家基本相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有近五分之一人士(即超過10億人口)過重,由1995年的12%增至2002年的18%。而在香港,兒童肥胖問題亦有趨向嚴重之勢,1993年每10個孩子有1個是胖子,至2001年則增至1.5個。
要做個有活力的年輕人,同學們當然要關注自己的健康及體態,而一般醫生建議,要取得長久健美之效,必須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在均衡飲食的大前提下,適當控制飲食,並透過運動提高新陳代謝率,增加熱量的消耗,自然有助控制體重,加上運動能強化肌肉,顯現身體線條美。當然,健美須有道,有疑問應先向家庭醫生查詢。
以下提供一些運動減肥小貼士,可供大家參考:運動後的首半小時,應該先飲水補充運動時失去的水分;劇烈運動後,不應在首半小時內進食固體食物,否則可能引致腸胃不適;如運動後感食慾大增,應先飲水,之後吃低脂低熱量的食物,這樣才可以控制體重,切勿立即大吃大喝啊!
3) 紓緩壓力 成績更佳
雖然部分青少年不愛做運動,但運動除可令身體健康,亦有助促進精神健康。根據醫院管理局一項調查發現,運動量與心理狀況有著密切關係。就整體心理健康而言,運動不足者比經常運動者較差;出現負面的心理狀態的機會率(如缺乏自信、容易感到不快及憂鬱等情況),前者又較後者多2成至6成。
原來運動期間,人的大腦會釋放出大量的內啡(endorphin),令人產生愉快的感覺,又同時促進色氨酸(tryptophan)分泌,容易透過血液進入腦部,改善抑鬱情緒。運動還有鎮靜情緒的作用,減低個人的焦慮情緒,因為運動可促進新陳代謝,加速排走有害的壓力荷爾蒙,令人暫時遠離緊張、焦慮的環境,面對功課多,學習壓力大的同學們,不要忽視運動可減壓的好處。
此外,運動會增加腦部的血流量,為腦部帶來更多營養,使它運作更健全、更有效率,又能幫助腦內褪黑激素的分泌,提升睡眠質素。可見若運動得宜,同學們在應付考試時就更加得心應手。
把運動當成生活一部分
運動既然對身心有莫大裨益,何不就由今天開始?對於面對沉重功課及考試壓力的同學來說,只要我們把運動變成生活及興趣的一部分,如經常走路及上落樓梯、在校園內外多散步,多選擇動態的戶外消閒活動等,便可從容體驗運動對身心的好處。據研究顯示,每日進行最少半小時或以上的帶氧運動,對健康有莫大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