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文言文虛詞
[編輯首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尋
文言文虛詞有很多,最常見的有十八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最為人所熟識的是之、乎、者、也。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字中的某些並非只能做虛詞使用,有時也可以做實詞,下面僅列出做虛詞時的常見解釋。
目錄[隱藏]
1 而
2 何
3 乎
4 乃
5 其
6 且
7 若
8 所
9 為
10 焉
11 也
12 以
13 因
14 於
15 與
16 則
17 者
18 之
19 參考條目
[編輯] 而
- 用作連詞,相當於「又」、「而且」、「卻」、「如果」、「接著」或可能不譯出- 用作代詞,相當於「你的」
- 訓為「能」,如「學而時習之」。
[編輯] 何
- 用作疑問代詞,後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作「為什麼」、「哪裡」、「什麼」
- 用作副詞,用在句首或動詞前,表示反問,可譯作「怎麼」
[編輯] 乎
[編輯] 乃
[編輯] 其
- 用作代詞
a) 表示第三人稱,可譯作「他」、「他的」、「他們」、「他們的」
b) 代替事物,可譯作「它」、「它的」、「它們」、「它們的」、「其中」
c) 指示代詞,指代事物。可譯作「這」、「這個」、「這些」、「那」、「那個」、「那些」
d) 用作語氣詞,表示估計、推測的,可譯作「大概」、「也許」、「恐怕」、「還能」、「怎麼」、「難道」
e) 表示第一人稱,可譯作「己」。如「先脩其身」,其身者,己身也。
[編輯] 且
且=而且
[編輯] 若
[編輯] 所
[編輯] 為
- 用作介詞,指出對象,相當於「替」、「給」、「向」、「對」、「跟」、「對於」
- 用作介詞,指出原因,相當於「因為」
- 用作介詞,表示被動,相當於「被」
- 用作動詞,相當於「做」、「作」、「成為」
- 用作介詞,相當於「在」、「當」
- 用作語氣助詞,無實義,常與疑問代詞「何」、「焉」配合用,相當於「呢」
[編輯] 焉
- 用作語氣詞,用於句末,相當於「啊」、「呢」
- 用作語氣詞,用於句中表示停頓,可不譯
- 用作代詞,相當於「他」、「他們」、「它」、「在這裡」、「在那裡」
- 用作疑問代詞,相當於「豈」、「如何」
[編輯] 也
- 經常用於句末,表示各種語氣
a) 表示肯定語氣
b) 表示疑問語氣
c) 表示感嘆語氣
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
[編輯] 以
- 用作介詞,表示原因,相當於「因為」、「由於」
- 用作介詞,表示工具、憑借,相當於「用」、「將」、「拿」
- 用作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和處所,相當於「在」、「從」
- 用作連詞
a) 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相當於「而」、「又」、「並且」或不譯
b) 表示承接關係,相當於「而」或不譯
c) 表示目的關係,相當於「來」、「以致」
d) 表示因果關係,相當於「因為」
[編輯] 因
[編輯] 於
- 用作介詞,表示地點,相當於「在」、「從」、「到」
- 用作介詞,表示原因,相當於「由於」
- 用作介詞,相當於「對」、「對於」
[編輯] 與
[編輯] 則
- 用作連詞
a) 可譯作「就」、「卻」、「然而」、「可是」、「倒是」、「那麼」
b) 常和「非」、「不」呼應使用,可譯作「就是」、「不是……就是」
[編輯] 者
- 用作助詞
a) 指人、物、事、時間、地點等,相當於「的」、「的人」、「的東西」、「的事情」、「的地方」
b) 放在主語之後,表示稍微停頓或判斷
[編輯] 之
「之」字的用法, 主要有以下四大種:
人稱代詞
作第三人稱代詞,通常用作賓語,稱代人,物,事,可譯作「他,她,他們,她們,它」等。 例: 桓侯故使人問之
可活用於稱代自身或對方。例: 君將哀而生之乎?
用作雙賓語中的近賓語。例: 公語之故, 且告之悔
用作兼語,既是前面動詞的賓語,又是後面謂語的主語。 例: 吏護之還鄉
當主謂詞組擔任賓語時, 可用作主謂詞組的主語。 例:聞之死,欲住
指示代詞
相當於「此, 這」。例:均之二策, 寧許以負秦曲
語氣助詞
用在句末,在動詞,形容詞或時間詞後面,湊個音節, 無實義, 不必譯出。例: 公將鼓(動詞)之。例: 頃(一會兒, 時間詞)之, 煙焰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結構助詞
用在定語與中心詞中間, 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的」字。 例:魏莊子之歌鍾也
用在主語與謂語中間,使其失去獨立性而變成主謂結構,做句子的主語,謂語,賓語,以及狀語,定語等。 例:大道之行也, 天下為公
用在前置的賓語和動詞之間, 不必譯出。 例: 詩雲: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用在主語與介詞結構之間,以強調介詞結構,不必譯出。例: 至之市,而忘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