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植物...的圖片和介紹"-^^

2008-01-06 6:00 am
灰蝶,優美纖春蜓,黃扇蝶,
招潮蟹,油杉,克氏茶,豬籠草
這些蝴蝶,植物...的圖片和介紹"-^^
(THX!~~)

回答 (1)

2008-01-06 6:14 am
✔ 最佳答案
灰蝶:http://www.hkls.org/butt-lycaenidaec.html

優美纖春蜓:http://fotop.net/tsetan/tsetan548

黃扇蝶:黃扇蝶(裳鳳蝶)是本港惟一受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列明保護的野生無脊椎

動物。黃扇蝶的幼蟲只吃印度馬兜鈴的葉片維生。不幸的是, 印度馬兜鈴極稀有, 目前只有數叢在新界大埔八仙嶺山腳和林村谷觀音山腳樹林中野生,前者已被劃入地產發展範圍而行將不保。因此,本港野生黃扇蝶有滅絕的危機。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助理經理喬建欣介紹她們在九十年代初與香港海洋公園合作的黃扇蝶繁殖計劃,成功地把印度馬兜鈴引種到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和上水大龍農場內,建立了穩定的黃扇蝶種群,為香港保住一個幾乎滅絕的物種。

招潮蟹:招潮蟹的外貌:

  招潮蟹最明顯的特徵是雄蟹的兩隻螯大小不同,其中一隻﹝通常是左螯﹞大得不成比例,往往跟蟹身其餘部份差不多大,而且顏色鮮艷,有特別的圖案。招潮蟹的英文名稱是一個小提琴手蟹,因為當雄蟹搖動牠的大螯時,就好像一個小提琴手在演奏一樣。雌蟹的大小和形狀都跟雄蟹差不多,也有同樣長柄的眼睛,不過,雌蟹的螯很小,而且兩隻大小一樣。

招潮蟹的種類:

  招潮蟹屬於招潮屬,全世界已知的招潮蟹共有六十二種,其中四種可在香港找到,包括海棲招潮蟹、弧邊招潮蟹、清白招潮蟹和粗腿綠眼招潮蟹,而紅樹林裏只有海棲招潮蟹和弧邊招潮蟹兩種。孤邊招潮蟹是香港最大的招潮蟹,甲殼黑色,有淺藍色條紋,可長到直徑四厘米大。雄蟹的大螯呈銹紅色,有橙色斑紋,螯端則為白色。海棲招潮蟹出沒於紅樹林向海那邊的鬆較淤泥上,到米埔去的人較難見到。海棲招潮蟹體型小得多,甲殼只有一點五厘米闊。雄螯呈白色或綠色,甲殼為綠色和棕色。

招潮蟹的特徵:

  招潮蟹有一個神秘特徵,就是牠的身體能轉換顏色。至今仍沒有人能肯定牠變色的原因,也許是作為保護色,也許是為了遮擋太陽的紫外光和調節體溫。晚間淺色白天深色的這種變化,肯定跟太陽和潮汐的每日循環有密切關係。有趣的是,即使招潮蟹被困在完全黑暗的地方,其身體也會依時變色。

招潮蟹的攝食:

  就像其他蟹一樣,招潮蟹是橫行的。招潮蟹的腿雖然短,卻可以跑得很快,不過最多只能急奔幾秒鐘。牠們在地面上攝食,因此只有在海水低潮時才能離洞覓食。招潮蟹用小螯收集淤泥顆粒推入口中,口內有一特別器官,可以將食物分類和過濾。如果雄螯因意外失去小螯,牠用大螯也可以照樣攝食,這種狀態能維持數星期甚至數月,直至一隻新的小螯長成為止。

招潮蟹的居住環境:

  地洞是招潮蟹生活的中心,躲在洞中,牠們既可避免水陸各類捕食者的襲擊,又不怕被太陽曬乾。在社會行為方面,蟹洞所扮演的角色也非常重要,有幾種招潮蟹利用地洞作為求偶表態的中心及交配地點。最深的蟹洞可深入地下一公尺以上,這些洞是弧邊招潮蟹造成的,深洞對冬眠的蟹有很大好處。住近海邊的較小的海棲招潮蟹,多數建造較淺的地洞,只有三至四厘米深。招潮蟹用小螯那邊身體的腿挖掘淤泥築洞,所有挖出來的泥土都會被帶到離洞口一段距離的地方才拋掉。在漲潮前,招潮蟹會用一團淤泥塞好洞口;這樣做的目的,可能是令洞內能保存空氣,以便躲在其中的招潮蟹呼吸。

招潮蟹的鬥爭:

  雄性招潮蟹的大螯可以重達該蟹總體重的一半,長度可為該蟹甲殼直徑的三倍以上,很明顯地,這隻獨特的大螯在招潮蟹的生活中一定扮演著重要角色。事實上,大螯已被證實有幾種重要作用。當雄蟹準備交配時,牠的洞口便變成一個小地盤的中心,雄蟹會極力守住這個地盤,不讓不受歡迎者入侵。如果另一頭雄蟹走近,牠便會搖動大螯,作為警告信號;牠也可以用大螯在自己的甲殼或淤泥地面上拍打,造成一種警告聲音。有某幾種招潮蟹更利用這種拍擊聲來吸引雌蟹進洞。  如果兩頭雄蟹爭奪地盤或異性,大螯便成為搏鬥的武器。首先,雄蟹將大螯向著對方屈曲和伸展數次,然後,半曲著螯,突然逼近敵人,雙方大螯交接,互相摩擦著的下半部邊緣,隨而互相以掌節﹝螯的上半部﹞扣緊。此時搏鬥成了角力,直至一方將對方從地上扯起,扔到一旁,才分出勝負。

招潮蟹的繁殖:

  在交配季節,成熟的雄蟹會表演特別的大螯揮動動作來吸引雌蟹,這種行動稱為求偶表態,通常在洞口附近進行。當雌蟹走近時,雄蟹的大螯會愈揮愈快;如果求偶成功,雌蟹便會跟隨雄蟹進入地洞交配。靜靜地在一旁觀察招潮蟹這些動作,會覺得樂趣無窮。最佳的觀察地點,是基圍的水閘或浮橋處。要盡情地欣賞這種獨特的“舞”,可拿著望遠鏡靜坐一會兒,招潮蟹不久便會從牠們的地洞中冒出來,表演其“舞”。

油杉:形態特徵:喬木,高達30米;樹皮粗糙,暗灰色,縱裂;枝條開展,初時密被毛,桔紅色或淡粉紅色,二、三年生枝淡黃灰色或淡黃褐色。葉線形,長1.2-3厘米,寬2-4毫米,先端圓或鈍,基部漸窄,上面綠色,具光澤,無氣孔線,下面淡綠色,沿中脈每邊有氣孔線12-17條。毬果圓柱形,熟時淡褐色或淡栗色,長6-18厘米,直徑5-6.5厘米; 種鱗通常寬圓形,頂端近圓形,間或中央微凹,邊緣向內反曲,鱗背露出部分無毛;種子矩圓形,長1-1.3厘米,一側有黃棕色翅。


地理分布:僅見於鶴咀、赤柱。福建南部、廣東、廣西、貴州、湖南南部、江西西南部、雲南西南部、浙江西南部及越南北部。


生境與生態:生於海邊丘陵。花期:3-4月;種子10月成熟。


油杉特產我國及越南北部,是古老的孑遺種類,對研究我國南方的植物區系有一定學術價值。木材堅實耐用,供建築、傢具等用,又可作園林綠化樹種。本種受《林務規例》(香港法例第96章附例)保護。已開展採種、育苗,進行人工繁殖,並成功地在郊野公園建立種群。城門標本林有栽培。(http://www.hkherbarium.net/Herbarium/html%20text/11Keteleeria%20fortunei%20.htm)

克氏茶:http://hk.geocities.com/plantjdx/camellia_crapnelliana.htm
形態特徵:小喬木,高5-7米,樹皮橙紅色。葉厚革質,倒卵狀橢圓形至橢圓形,長8-12厘米,寬4-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無毛,邊緣有細鈍齒;葉柄長0.6-1厘米。花單朵頂生,直徑8-10厘米,無柄;苞片3;萼片5,倒卵形,外面有脫落性茸毛;花瓣白色,6-8片,倒卵形,長3-4.5厘米,基部連生,最外2片有毛;雄蕊多數,離生,長1.7厘米;子房有毛,花柱3。蒴果球形,直徑7-10厘米。
  

地理分布: 柏架山、茅坪。廣西、福建和浙江。
  

生境與生態:生於山坡林緣或疏林中。花期:12月;果期:次年6-9月。

豬籠草:簡介

豬籠草為食蟲植物,主要分佈亞洲熱帶地區。一般

高不及一米,葉片長橢圓形,葉片頂端連接著向下

彎曲的捲鬚,在捲鬚的頂端有一捕蟲囊,呈圓筒形。

捕蟲囊綠色或稍帶紅色,項端有囊蓋,內側平滑,

並佈滿蜜腺,分泌香甜蜜汁,引誘昆蟲進入。消化

液呈酸性,有消化昆蟲能力。掉進囊內的多數是螞

蟻,也有野蠅和蚊等。除野生外,亦有盆栽品種,

花意代表危險。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53: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05000051KK0457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