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病毒現時被稱為非細胞實體
而不在任何一"界"中
病毒是一種可以在其它生物體間傳播並感染的微小粒子,直徑約為20到400奈米。這些粒子中含有遺傳物質(如RNA或DNA),它只有一層蛋白質外殼及攜帶遺傳訊息。當病毒感染了細胞,病毒的遺傳物質就控制了細胞的功能,以複製更多的病毒,可導致該細胞死亡。在原核生物間傳播的病毒,也稱為「噬菌體」或「吞噬體」。
病毒的起源不是很清楚。現在最流行的解釋是它們來源於其它寄主有機體,起源於例如質體或轉座子的。也有人認為它們是簡化了的微生物或分別起源於原始海洋的有機生物湯。不同的病毒可能起源於不同的機制。
對於病毒是否為生物體有所爭議,因為病毒不能完全符合生物定義,例如它們在宿主細胞外無法自行代謝與繁殖。不過病毒擁有基因,且受自然選擇作用,也可視作一種處於生命定義邊緣的生物體。
病毒於1898-1899年首次被發現,俄國科學家伊凡諾夫斯基(Iwanowski)發現將菸草花葉病的病原體濾液,以細菌無法通過的濾器過濾後,其濾液仍具有感染性,當時將此現象認為是細菌的分泌物所致,並稱之為濾過性病毒,伊凡諾夫斯基因此被稱為病毒學之父。現代病毒學研究,始於1915年F. W.特沃特和1917年F. 德雷爾發現了感染細菌的噬菌體。1940年代,人類利用電子顯微鏡首次看到病毒的型態。
病毒的分類並無絕對的規則,常依病毒的型態、感染對象、最初發現地點,例如感染動植物的病毒可能依感染的對象、病徵來命名,例如麻疹病毒、狂犬病毒, 以發現地點命名的包括伊波拉病毒。噬菌體的命名常依實驗室內編號命名,例如T1噬菌體。
病毒具有由蛋白質組成的具有保護功能的衣殼和被衣殼包被的核酸(DNA或RNA)組成,形成衣殼的單位稱作次蛋白衣或殼粒(Capsomere),為六角形或五角形。衣殼和核酸合稱為核衣殼。有些病毒的核衣殼外面,還有一層由蛋白質、多糖和脂類構成的膜叫做外套膜,外套膜上生有刺突,如流感病毒。
由於病毒並不像其他生物能藉由交配產生後代,因此在種別的定義上與一般生物有所不同。病毒的分類是由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簡稱ICTV)開會討論而得。分類的主要依據是病毒顆粒的特性、抗原特性與生物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