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人壽保險 或人壽保險儲蓄保, 邊間好?

2008-01-05 5:48 pm
想買人壽保險 或人壽保險儲蓄保, 邊間好? 保額想有 60-100萬… 聽聞 AiA好似貴d。

回答 (4)

2008-01-06 7:20 am
✔ 最佳答案
這問題已是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之一。但每個人壽保險中介人都可能有巧妙的合理說法。問題是你的情況是否經他中肯地分析後才給你合情合理的見議。
保險的投資回報是保守形。即使是投資相連產品也是有著很大的差異性。除非你自已有心得和時間去作探討挑選。否則又是聽其自然跟大隊的保守型。但進取的卻又要自已冒風險。
故此,美國流行buy term and invest the difference. 找個investment adviser 教你投資吧。再想知多D,先看我的自我介紹,email給我吧!

2008-01-05 23:23:09 補充:
行內的金句。世上冇最好的產品。只有當時當地能買到最合適的。

2008-01-12 12:35:11 補充:
保險資訊不對稱。第一位的說法是確實講出了現在情況。其他行業也有類同狀況。所以專業水準是重要。服務態度更重要。
參考: more than 30 years industry experience with global professional designations
2008-01-08 2:15 am
買人壽保險儲蓄保,你要留意保證現金價值和紅利;—般來說保證現金價值可以借,但不能提取,除非你取消保單。而紅利一般是可以提取的,但有些保險公司就有分期滿或歸原紅利,期滿紅利是取消保單時才能提取。所以同保額保費低D都未必著數。
如果你後生又承受得起風險,你可以維持上述保額買少D儲蓄人壽,買多D定期壽險,淨番D錢出哩做投資。想知多點可email跟我聯絡。
Kathy
2008-01-06 12:06 am
建議對保險有一個基本認識才選擇買。
AIA 是貴的,在相同的保額下,一些計劃是貴同業 10~17% 保費的。
參考: 金融投資討論區 - http://financial.3forum.hk
2008-01-05 9:52 pm
如閣下準備買有儲蓄成份保險(投資相連保險), 簽保單前應該先了解清楚自己的血汗錢每年有多少將會被扣除級經記佣金及保險公司服務費(那些費用是相當之高的,而每年都要扣除).請不要買後發現回報不合理想而指責經記. 我個人認為用人壽保險儲蓄將會是越儲越少錢. 這不單只是我一人的言論, 而是從好多不同有權威財經專家, 報章報導, 顧問分析, 及買了這類保險消費者的經驗, … 等等分析得出來的結果. 這個看法, 是與好多報告的看法一致. 此外, 與主流社會財務專家的看法亦一致, 以下是其中【明報專訊】一些忠告﹕
保險資訊不對稱 保監處不可坐視 - 【明報專訊】
保險公司與客戶之間,資訊極不對稱,有很多重要的資料,客戶應該知道,但無法輕易得悉,造成以下問題﹕

(一)保險公司多數不會披露過去數年實際派發紅利的比率,往往只憑個別一兩年派發率高的數字,推算出未來30至40年都會有豐厚回報。待客戶簽約後,保險公司卻逐步調低紅利預測,這時客戶才赫然發現,簽約前的樂觀預測只是美麗的誤會﹔
(二)保險公司派發紅利的政策,尤其是客戶紅利與公司本身盈利的比率,多數不會告訴客戶,不少客戶簽約後才發現,保險公司聲稱投資環境惡化,導致客戶紅利下跌,但保險公司本身的投資回報和盈利卻節節上升,公司與客戶原來不是同坐一條船﹔
(三)保險公司的紅利預測,往往欠缺最簡單的數字,如每個年度的實際回報率。由於客戶每月供款,投資本金不斷增加,要經過複雜的方程式計算,才能得出每年的實際回報率。有了回報率,客戶才能判別與其他投資產品的區別,像比較按揭貸款或稅務貸款一樣,否則無從比較﹔
(四)斷供罰款比率,也是極重要的數字,客戶如果在簽約前知道一旦斷供,可能會失去大部分供款,便未必會做長期的供款承擔,但保險經紀在推銷這類產品時,一般只會強調30年後可以累積豐厚的回報,甚少提及斷供的後果,而有關的合約條款又只會隱沒在文山字海中。
保險業監理專員應該正視上述資訊不對稱的問題,為業界制訂具約束力的守則,規定要詳細向客人交代數據,如主動告訴客人過去5年真實的紅利派發比率、紅利與公司盈利的關係等。
此外,帶有儲蓄和投資性質的保險產品,本質上其實近似投資多於保險,證券業人士向公眾推銷這類產品時,應要遵守較嚴格的規範,例如產品事先要向證監會申請批准,要保證產品符合監管規則,否則對投資者不公平,對證券業界也不公平。
所以保險同儲蓄應該是分開的.

參考: 自己經驗, 小心internet 騙局.


收錄日期: 2021-04-14 18:53: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05000051KK0080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