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諸葛亮北伐是三國時期蜀漢大臣諸葛亮在228年至234年發動北伐曹魏的戰役,共有五次,但未取得重大勝利;而曹魏也曾發動反擊戰,但不成功。最後以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終結。
兩國形勢
223年,蜀漢昭烈皇帝劉備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打敗,令蜀漢國力大減。丞相諸葛亮輔助後主劉禪,蜀漢國力慢慢回復,同時派出陳震、鄧芝與東吳重新修好。225年,諸葛亮南征,平定蜀漢南方亂事,提供了北伐所需要的物資。遂於226年將大軍進駐漢中,開始籌備北伐曹魏。
同年,曹魏文帝曹丕病死,曹叡即位,諸葛亮認為是北伐曹魏的機會。227年春天,諸葛亮上書《出師表》給劉禪,陳述出師的原因,表明統一中原的希望,而劉禪亦向諸葛亮下詔出師,開始五次北伐。
[編輯] 第一次北伐
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將領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請諸葛亮發萬兵給他出子午谷襲取潼關,與由斜谷出兵的諸葛亮大軍會師,這樣便可一舉平定長安以西,但諸葛亮認為過於危險,而且不及攻打隴右般安然,所以不接納魏延的提議。改派由趙雲、鄧芝率一支軍馬作為疑兵,由箕谷擺出要由斜谷道北攻郿城的形勢,以吸引魏軍,諸葛亮則親率主力向祁山進攻。
由於當時劉備的死,加上蜀國數年沒有動靜,所以令曹魏沒有防備蜀軍,當諸葛亮攻來時,朝野都甚為恐懼,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繼叛魏,響應蜀軍,同時魏將姜維投降諸葛亮軍,關中震驚。在洛陽的曹叡急率大軍救援,親自到長安坐鎮,派大將軍曹真督軍至郿縣防禦趙雲、張郃領兵五萬抵抗諸葛亮。當時諸葛亮不用魏延、吳懿等為先鋒,卻派馬謖領副將王平到街亭防禦張郃,另派高翔屯兵柳城。
張郃在街亭與馬謖相遇,可是馬謖不遵循諸葛亮的部署,又不接受副將王平的勸阻,不在當道之處下寨,反而上山設陣。張郃將蜀軍包圍在山上,切斷其水源,再督軍大舉進攻,蜀軍大敗,馬謖逃走,眾軍各自逃亡,只有王平領著千人,鳴鼓自守,而張郃又疑蜀軍有伏兵,不作追擊,於是王平集合分散的軍隊,向諸葛亮大軍處撤退。街亭失守,柳城高詳軍又被郭淮攻克,令北伐軍失掉了進攻的據點和有利形勢,諸葛亮惟有將西縣千多家人帶還漢中,班師撤退。而趙雲、鄧芝的疑兵亦在箕谷無法抵禦曹真的主力軍,趙雲便收集士卒倚勢固守,將棧道燒毀,所以沒有太大的損失。
諸葛亮把違反軍令、導致戰爭失敗的馬謖收獄,諸葛亮雖感可惜,但為遵守軍令,便斬殺了馬謖、張休及李盛,奪取黃襲等人之兵,王平卻因有作進諫而被提拔。諸葛亮自己仍上書自貶三等,並作了自我批評,劉禪接納,但仍以諸葛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趙雲亦貶為鎮軍將軍,但被諸葛亮大嘉讚賞。後來,有人曾勸諸葛亮再北伐,但諸葛亮認為要更訓練士卒,令他們忘了失敗之事,才可再行。曹魏的曹真在蜀軍撤出後,快速將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平定,他又認為蜀軍今番進攻祁山失敗,斜谷道又被趙雲燒毀和大水沖蝕,下次該會以陳倉作目標,便派將軍郝昭、王生等與千餘人屯兵陳倉。
[編輯] 第二、三次北伐
228年十二月,曹魏將領曹休在石亭被東吳將領陸遜打敗,諸葛亮趁機再次率軍北上,一是料想到關中空虛,二是為東吳減輕曹軍對他們的壓力。便出兵散關,包圍陳倉。不過郝昭已築陳倉城防備,諸葛亮曾派郝昭同鄉靳詳於城外數次游說郝昭投降,但郝昭堅決拒絕了。諸葛亮便揮軍進攻陳倉城。
蜀軍沒有以大軍進攻,而是先用雲梯、衝車攻城,郝昭便用火箭射雲梯,當雲梯燃燒時,梯上的人便被燒傷,又以繩綁著石磨,掉下城牆,壓毀衝車。諸葛亮便轉用井闌在百尺外向城中射箭,掩護士兵用土填平護城河,想直接攀城,郝昭於是建起內牆,令井闌失效。諸葛亮又挖地道,想突襲城中,郝昭又在城內挖下橫壕溝,擋下地道。相方激戰二十餘日未有勝負,曹真派費耀等率軍來救,曹叡又派張郃攻諸葛亮,但張郃認為軍未到,諸葛亮已經撤退了,果然蜀軍糧盡而班師。在途中,成功殺死前來追擊的魏將王雙。
229年春天,諸葛亮遣陳式(一說陳戒)進攻武都、陰平,曹魏大將郭淮領兵來救,諸葛亮率主力軍向建威,牽制郭淮,曹軍知道蜀軍主力到臨,便緊急撤退,蜀軍順利佔領二郡。之後,諸葛亮安撫了當地的氐人、羌人,然後留兵據守,自己率軍回漢中。因成功奪取二郡,劉禪再次升回諸葛亮為丞相。至冬天,諸葛亮徙府營至南山下的平原,建築漢、樂二城,加強漢中防守。
230年六月,曹魏想反客為主,曹真上表伐蜀議案,曹叡認為可行,本來曹真想從斜谷南入,但陳群認為斜谷太險阻,難以進退,於是曹真率主力軍改為由子午道進發;司馬懿率軍從漢水而上,與曹真軍會師;郭淮、費曜等從褒斜道、隴右武威進兵,直指漢中。諸葛亮知道魏軍來攻後,立即加強城固、赤阪等要地的防守,要求李嚴率二萬人趕赴漢中阻擊敵人,表李嚴子李豐為江州都督,防衛後方,另派魏延率軍西入羌地,攻擊郭淮、費曜等軍。
曹軍的前鋒夏侯霸先大軍一步,進至興勢,在曲折的谷中下營。被蜀地百姓看到,指示蜀軍攻擊,夏侯霸在鹿角間戰鬥,最後援軍到達,夏侯霸才得以解圍。期間遇上下了三十天的大雨,棧道斷絕,曹真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路程。在朝中,華歆、楊阜、王肅都上疏勸曹叡撤軍,至九月,曹真受詔而回,而魏延亦成功在陽谿大破郭淮。蜀軍成功解決魏軍的攻擊。
[編輯] 第四次北伐
231年春天,諸葛亮再次進行北伐,以木牛運糧,包圍祁山,又招攬鮮卑人軻比能,軻比能起兵到石城響應蜀軍。因曹魏大將曹真病重,曹叡改派司馬懿為統帥屯於長安,領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司馬懿先派費曜、戴陵與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則率其他兵力解救祁山。張郃認為該分兵駐守雍、郿,但司馬懿認為若分軍不及合軍有利,便向西推進。
諸葛亮知道後,留下王平繼續領軍攻打祁山,自已則率主力迎戰司馬懿。諸葛亮在上邽打敗了魏將郭淮、費曜,並收割了魏軍的麥糧,與司馬懿軍在上邽之東遇上,司馬懿憑險堅守,拒不出戰,諸葛亮便回軍鹵城。張郃認為蜀軍從遠來攻,不如出示活路,他們遲早都會退兵,勸司馬懿不要用大軍圍城,這反而會令敵人堅守,攻不下還會大失民望。但司馬懿不接納,出軍圍鹵城,但卻登山掘營,只圍不攻,不與蜀軍戰鬥。
魏軍將領數次請戰,司馬懿都不準,便譏笑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在眾將的一再要求下,於五月辛已日,司馬懿只好派張郃攻於南圍的何平,由案中道進逼蜀軍。諸葛亮便派大將魏延、高翔、吳班分三路領兵作戰,大敗魏軍,殺掉魏軍三千多人,獲得戰利品盔甲五千、角弩三千多。司馬懿再不出戰,六月,諸葛亮眼見糧草接應不上,而又收到下令北伐軍撤退的召命,諸葛亮惟有引軍退回。
張郃認為圍城必要開一條出路,不應追擊不是被打敗的蜀軍,但司馬懿堅持要張郃領兵追擊,張郃無奈推進。最後於木門道,被埋伏於高處的蜀軍射中右膝,傷重病逝。回師後,諸葛亮經過調查,發現李嚴原來因遇上大雨,無法如期運糧,便派孤忠、成籓傳喻旨要諸葛亮撤軍,欺騙劉禪說這是策略,又想推卸責任給岑述,不過諸葛亮將李嚴的手書先後比對,發現前後不符,李嚴亦無話可說,被眨為庶人。
[編輯] 第五次北伐
諸葛亮在三年裡,勸農講武,作木牛、流馬,運米糧到斜谷口集積,又住在斜谷邸閣,與民休息,準備再次北伐。終於在234年二月,蜀軍出斜谷口,同時派使臣到東吳,希望孫權能同時攻魏,孫權答應進攻合肥。四月,蜀軍到達郿縣,大軍暫駐渭水南岸,司馬懿立即渡河,背水防守,諸葛亮便在五丈原下紮營寨。
曹將郭淮認為蜀軍必會爭奪北原,司馬懿認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備。果然,蜀軍到來,但被郭淮擊退。諸葛亮明白運糧的問題,開始在渭、濱的居民之間屯田生產糧食,百姓亦相安無事,一切如常。而孫權也曾率十萬大軍北上響應蜀漢,但被曹叡親自率軍打敗(詳見合肥之戰)。
魏、蜀兩軍相峙了百多日,其間諸葛亮多次派人挑戰,司馬懿軍始終堅守不出。其後諸葛亮故意讓人帶一套女人的衣服、頭巾送給司馬懿,表示司馬懿就像女人一樣。魏軍將領見此情形都火冒三丈,紛紛要求出戰,為了搪塞將領們的要求,司馬懿假意上表給魏明帝請戰。曹叡便派衛尉辛毗為軍師,到前線節制司馬懿。諸葛亮明白「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這只是做樣而已。
後諸葛亮派下戰使到司馬懿軍,司馬懿只使問諸葛亮寢、食和工作是否勞累,沒有提及軍事,使說諸葛亮事事親力親為,食少事煩,司馬懿安心了,認為諸葛亮如此活不了多久。果然到了八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惡化。消息傳到成都,劉禪派李福去探望諸葛亮,並詢問以後國家大計和繼承人問題。諸葛亮也對各將領交代後事,要楊儀和費禕統領各軍撤退,由魏延、姜維負責斷後。
不久,諸葛亮在軍營中與世長辭。而楊儀、姜維等按照諸葛亮臨終的部署,秘不發喪,整頓軍馬從容撤退。司馬懿得到百姓通知諸葛亮已死,率軍追擊,姜維令楊儀回軍向魏軍做出進擊的樣子,司馬懿趕緊撤退,不敢追趕。於是蜀軍從容退去,進入斜谷後,才訃告發喪。而此事也被魏人當做笑話傳開了:「死諸葛走生仲達」
結果
諸葛亮積勞成疾,終致自己病瘁,為蜀漢衰落之始。他臨終決定以楊儀統領各軍撤退,引起和楊儀有嫌隙的武將魏延不滿,雙方發生爭鬥,最後魏延失敗,在逃往漢中的途中被殺,使蜀國又損失一大將。而曹魏的司馬懿因抗敵有功,開始攀上權力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