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借箭故事的由來
根據史書記載,公元213年,孫權乘船在長江上觀察敵情,船的一側被曹操軍隊放箭射中。孫權下令掉轉船頭,使另一側也被射中,以便船身保持平衡。這就是後代「草船借箭」故事的來源。
《三國演義》的借箭故事
《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寫道,赤壁之戰前夕,周瑜命令諸葛亮監造十萬枝箭,同時暗中吩咐工匠拖延時間,使諸葛亮難以準時完成任務。諸葛亮算定三日之後長江上將有大霧,所以前兩日按兵不動,第三日帶領二十條船駛往長江北岸,上面裝有布幔柴草等物。曹操見大霧彌漫,下令趕快射箭。這些箭紛紛落到諸葛亮的船上,共計十萬餘枝。周瑜收到箭後大感驚奇。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使東吳得到十萬枝箭,又挫敗了周瑜消滅異己的陰謀,可謂一舉兩得。
其實草船借箭是羅貫中神化諸葛亮的一個故事,小說家的目的在突顯諸葛亮的智謀,所以不會使用火箭讓諸葛亮跌股啊!正史之中並沒有諸葛亮草船借箭這個史實。
說到草船借箭,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是諸葛亮(孔明)的傑作。可惜,小說家的想像力馳騁縱橫,卻悖離史實甚遠。遍查史書,並不見諸葛亮草船借箭的記載。
三國時代,真正「借箭」的人是孫權,時間在赤壁之戰之後,且與赤壁這個地點無關。事情發生於曹操與孫權在濡江口對峙期間。
曹軍南征,卻因攻勢受阻,堅守不出。孫權為了探察曹操水軍的部署及虛實,冒險乘大船察看曹軍水寨,不幸被發現。曹營亂箭齊發,箭如雨下,落在孫權船上。孫權雖未中箭,但面向曹營的船身,因落箭太多而傾斜,隨時可能翻覆。
千鈞一髮之際,孫權急中生智,下令回轉船身,讓另一邊也受箭。於是兩邊中箭的數量相當,船隻平衡,恢復平穩。不僅安然脫險,還意外獲得曹軍的箭隻,恨得曹操牙癢癢的。
後來孫權再度乘輕船來探。曹營諸將領爭相出擊,曹操怕再上當,只守不出,並且下令弓弩不得妄發。孫權鼓聲大作,從容而回。
羅貫中後來把這段史實移植到諸葛亮身上,經過加工誇飾,成為「草船借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