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本港各大小石澗命名,大部分均按一定法則為依據,即以該澗源發之山名及流入(或流經)之地名,兩者之首一字結合而成,例如大城石澗、屏南石澗、昂深石澗等;亦有以某單一地名作為石澗名稱,例如黃龍坑、水澇漕、燕岩溪等,令人容易從名稱上了解該石澗之地理位置。
此外,亦有不依上述規律,只以源發山名及/或流入(或流經)地名之其中一字,配套成石澗名稱,例如虎白石澗、花潭石澗、黃涌石澗等,此類石澗名稱對資深行友當然不會構成溝通上的困難,但對初習行山者言,卻有無所適從之感覺;但無論如何,這批前人留下的命名,亦只得繼續沿用、否則將引來更大混亂。
近日,《香港郊野活動聯會團體會員聯合旅訊》內,某隊伍的活動消息,卻以「大玄石澗」一名,取代源發大帽山流經圓玄學院的「大圓石澗」,兩者發音雖然相若,但用字卻截然不同。未知今次是否「大圓石澗」同澗異名之濫觴,或是更改命名準則之起始,惟若此風繼續瀰漫,勢必對有關資料在流傳方面,產生一定程度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