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一生是怎麼樣的?

2008-01-02 10:37 pm
諸葛亮的一生是怎麼樣的?

回答 (4)

2008-01-02 10:42 pm
✔ 最佳答案
諸葛亮


諸葛亮畫像漢武鄉忠武侯諸葛亮字孔明,瑯琊陽都人,光和四年生,漢司隸校尉豐後也。早孤,從父元將亮及弟均之官。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亮躬畊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

時劉備屯新野。徐庶謂備,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備詣亮,凡三往,乃見。與亮情好日密。劉表卒,琮聞曹操來征,遣使請降。備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從至夏口,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時孫權擁軍在柴桑,亮說權。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備,并力拒曹操。操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備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

建安十六年,劉璋迎備,使擊張魯。亮與關羽鎮荊州。備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泝江,分定郡縣,與備共圍成都。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備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二十六年,劉備即帝位。策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張飛卒後,領司隸校尉。章武三年春,備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

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遂行,屯於沔陽。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陣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關中響震,魏命張郃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為郃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上疏:「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於是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王雙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亮自出至建威,遂平二郡。詔復丞相。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十二年春,亮悉大眾據武功五丈,分兵屯田,為久住之基,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十四,贈丞相武鄉侯印綬,諡為忠武侯。亮子瞻,嗣爵。
2008-01-02 11:09 pm
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先生,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南縣)。三國時期蜀國大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生平與功績
181年諸葛亮出生於琅琊郡陽都,家世一千石(即俸祿為一千石糧食)。9歲母親章氏去世。12歲父親諸葛珪去世。由叔父諸葛玄撫養長大。197年叔父去世,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移居南陽郡。地點在今河南南陽城西臥龍崗;一說在當時可能屬於南郡的湖北省襄樊市隆中西。雖從事農業耕種,仍志向遠大,自比管仲、樂毅。後與徐庶,崔州平、孟公威、石廣元等交好俱游學,曾求學於司馬徽、龐德公等當時名士,並娶名士黃承彥之女為妻。

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三分天下之計,即著名的「隆中對」,旋即出山輔助劉備。後來羅貫中將這一事實加以藝術描寫,遂成為儒家傳統社會君臣相得的典範。諸葛亮進入劉備陣營後,被派往東吳,負責聯吳抗曹,並最終成功促進孫劉聯盟建立。使得赤壁之戰中,劉備協助孫權大敗曹操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後,協助劉備平定荊南。後劉備入蜀,諸葛亮坐鎮荊州。但龐統的身亡使得劉備調諸葛亮入蜀,改命關羽負責荊州防務。

諸葛亮在川期間,主要依靠從荊州帶來的舊屬,同時注意籠絡原來劉璋部下和益州豪強大族。對出身貧寒而有才幹的士人,也大力拔擢,被稱讚為能盡時人之器用。他法令嚴明,賞罰必信,推行屯田政策,改善民族關係。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諸葛亮受任丞相、錄尚書事。223年(章武三年),劉備病篤,臨終托孤於諸葛亮。劉禪繼位,他以丞相輔政,又領益州牧,封武鄉侯。對於諸葛亮何時當政有爭議。有人認為劉備一直十分看重諸葛亮,一直委以重任。另外有些人認為直到劉備去世,諸葛亮才實權推行自己的主張。

諸葛亮主政後,先重建孫劉聯盟,建興三年(225年)蜀漢南部的南中地區(即今雲南、貴州和四川的南部)少數民族在孟獲率領發動叛亂。諸葛亮即親率大軍,深入不毛,採取參軍馬謖建議,以攻心為主,打擊為首分子,盡量爭取當地上層大姓和民眾支持,有的被起用為地方長官。一年多後,這些地區的統治得以穩固,為後來的北伐提供了物力和兵力。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參軍馬謖極受器重,北伐中馬謖為先鋒,違反節度,為張郃所敗,亮流涕處死,並以用人失察自請貶官。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於第五次北伐魏國中病故於五丈原,享年54歲,歸葬定軍山。

諸葛亮還發明了孔明燈、手推車(木牛流馬)和改良連弩,能同時發射十箭。傳說中他還於南征時發明了包子以代替祭祀用的人頭。

武侯祠
諸葛亮死後由多個地方修建武侯祠紀念武鄉侯諸葛亮。全中國目前尚保存九處武侯祠,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川成都、河南南陽、陝西漢中市勉縣、漢中市城固縣武侯祠。

世俗文化中的諸葛亮
由於其本身的智慧和《三國演義》一書的渲染與宣揚,諸葛亮在民間成為智慧的化身。他的隆中對、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六齣祁山(揮淚斬馬謖、空城計)等故事家喻戶曉。

現有「事後諸葛亮」一說,意思是事後聰明;「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形容集體智慧的偉大。

諸葛亮的扮演者
在各種地方戲劇中不計其數的人扮演過諸葛亮。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京劇老生馬連良
李法增在電視連續劇《諸葛亮》中扮演諸葛亮。
唐國強在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扮演諸葛亮。



著作
西晉陳壽撰《諸葛亮集》二十四篇,十萬四千多字。
明王士騏撰《武侯全書》
清張澍撰《諸葛忠武侯文集》
《隆中對》
《悼周瑜》(亮本傳及瑜本傳未見,唯演義有載,恐非亮作,當為羅貫中之藝術添加)
《前出師表》
《後出師表》(《後出師表》疑為後人偽作,陶元珍所著魏晉史叢考的第一篇《世傳諸葛亮後出師表辨證》(全文)加以考證。)
《誡子書》
《誡外甥書》
《將苑》(又名心書,多數學者認為非諸葛亮所作,多為後人托諸葛之名而作)
《馬前課》(絕非諸葛亮著作)
《便宜十六策》
後人評價
陳壽在《三國誌·諸葛亮傳》的後面稱他「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尚馳《諸葛武侯廟碑銘序》所說「至令官書廟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內,每有風行草動,狀帶威神,若歲大旱,邦人禱之,能為雲為雨,是謂存與沒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貴於生。」[《唐文粹》]

呂溫《諸葛武侯廟記》說,諸葛亮「大勛未集,天奪其魄。至誠無忘,炳在日月,烈氣不散。長為雷雨。」[《唐文粹》]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曾作名為《蜀相》的七言律詩表達了其景仰之情,詩曰: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成都武侯祠諸葛亮殿懸掛的攻心聯,為清朝趙藩所作,此聯曾引起毛澤東等重視。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狀多智而近妖。
參考: 維基百科
2008-01-02 10:44 pm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先生,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南縣)。三國時期蜀國大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生平與功績
181年諸葛亮出生於琅琊郡陽都,家世一千石(即俸祿為一千石糧食)。9歲母親章氏去世。12歲父親諸葛珪去世。由叔父諸葛玄撫養長大。197年叔父去世,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移居南陽郡。地點在今河南南陽城西臥龍崗;一說在當時可能屬於南郡的湖北省襄樊市隆中西。雖從事農業耕種,仍志向遠大,自比管仲、樂毅。後與徐庶,崔州平、孟公威、石廣元等交好俱游學,曾求學於司馬徽、龐德公等當時名士,並娶名士黃承彥之女為妻。

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三分天下之計,即著名的「隆中對」,旋即出山輔助劉備。後來羅貫中將這一事實加以藝術描寫,遂成為儒家傳統社會君臣相得的典範。諸葛亮進入劉備陣營後,被派往東吳,負責聯吳抗曹,並最終成功促進孫劉聯盟建立。使得赤壁之戰中,劉備協助孫權大敗曹操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後,協助劉備平定荊南。後劉備入蜀,諸葛亮坐鎮荊州。但龐統的身亡使得劉備調諸葛亮入蜀,改命關羽負責荊州防務。

諸葛亮在川期間,主要依靠從荊州帶來的舊屬,同時注意籠絡原來劉璋部下和益州豪強大族。對出身貧寒而有才幹的士人,也大力拔擢,被稱讚為能盡時人之器用。他法令嚴明,賞罰必信,推行屯田政策,改善民族關係。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諸葛亮受任丞相、錄尚書事。223年(章武三年),劉備病篤,臨終托孤於諸葛亮。劉禪繼位,他以丞相輔政,又領益州牧,封武鄉侯。對於諸葛亮何時當政有爭議。有人認為劉備一直十分看重諸葛亮,一直委以重任。另外有些人認為直到劉備去世,諸葛亮才實權推行自己的主張。

諸葛亮主政後,先重建孫劉聯盟,建興三年(225年)蜀漢南部的南中地區(即今雲南、貴州和四川的南部)少數民族在孟獲率領發動叛亂。諸葛亮即親率大軍,深入不毛,採取參軍馬謖建議,以攻心為主,打擊為首分子,盡量爭取當地上層大姓和民眾支持,有的被起用為地方長官。一年多後,這些地區的統治得以穩固,為後來的北伐提供了物力和兵力。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參軍馬謖極受器重,北伐中馬謖為先鋒,違反節度,為張郃所敗,亮流涕處死,並以用人失察自請貶官。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於第五次北伐魏國中病故於五丈原,享年54歲,歸葬定軍山。

諸葛亮還發明了孔明燈、手推車(木牛流馬)和改良連弩,能同時發射十箭。傳說中他還於南征時發明了包子以代替祭祀用的人頭。

武侯祠
諸葛亮死後由多個地方修建武侯祠紀念武鄉侯諸葛亮。全中國目前尚保存九處武侯祠,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川成都、河南南陽、陝西漢中市勉縣、漢中市城固縣武侯祠。

世俗文化中的諸葛亮
由於其本身的智慧和《三國演義》一書的渲染與宣揚,諸葛亮在民間成為智慧的化身。他的隆中對、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六齣祁山(揮淚斬馬謖、空城計)等故事家喻戶曉。

現有「事後諸葛亮」一說,意思是事後聰明;「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形容集體智慧的偉大。

諸葛亮的扮演者
在各種地方戲劇中不計其數的人扮演過諸葛亮。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京劇老生馬連良
李法增在電視連續劇《諸葛亮》中扮演諸葛亮。
唐國強在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扮演諸葛亮。

著作
西晉陳壽撰《諸葛亮集》二十四篇,十萬四千多字。
明王士騏撰《武侯全書》
清張澍撰《諸葛忠武侯文集》
《隆中對》
《悼周瑜》(亮本傳及瑜本傳未見,唯演義有載,恐非亮作,當為羅貫中之藝術添加)
《前出師表》
《後出師表》(《後出師表》疑為後人偽作,陶元珍所著魏晉史叢考的第一篇《世傳諸葛亮後出師表辨證》(全文)加以考證。)
《誡子書》
《誡外甥書》
《將苑》(又名心書,多數學者認為非諸葛亮所作,多為後人托諸葛之名而作)
《馬前課》(絕非諸葛亮著作)
《便宜十六策》
後人評價
陳壽在《三國誌·諸葛亮傳》的後面稱他「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尚馳《諸葛武侯廟碑銘序》所說「至令官書廟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內,每有風行草動,狀帶威神,若歲大旱,邦人禱之,能為雲為雨,是謂存與沒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貴於生。」[《唐文粹》]

呂溫《諸葛武侯廟記》說,諸葛亮「大勛未集,天奪其魄。至誠無忘,炳在日月,烈氣不散。長為雷雨。」[《唐文粹》]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曾作名為《蜀相》的七言律詩表達了其景仰之情,詩曰: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成都武侯祠諸葛亮殿懸掛的攻心聯,為清朝趙藩所作,此聯曾引起毛澤東等重視。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狀多智而近妖。
參考: 維基百科
2008-01-02 10:44 pm
諸葛亮的一生
諸葛亮生平簡介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生於西元181年4月14日,卒於西元234年8月28日,享年54 歲。東漢靈帝光和四年(西元181年),諸葛亮出生在一個小官僚地主家庭。其父諸葛圭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亮幼年時,父母相繼去世,由叔父諸葛玄撫養。十四歲時,因家鄉兵患頻繁其兄諸葛瑾逃往江東,他也同弟弟諸葛均跟著叔父離開家鄉,到豫章(今江西南昌)避難,後隨叔父到荊州投靠劉表。建安二年(西元19 7年),玄病故。17歲的諸葛亮就在襄陽城西20裏的隆中(今湖北襄陽西),躬耕壟畝,隱居下來。從此,耕作之餘,他博覽群書,深交密友,精研兵法,靜觀時勢,深思治策。雖隱居,卻以博學多才,遠見卓識,胸懷大志而受到世人器重,被稱爲“臥龍”。
建安12年,劉備在屢遭挫折之後,思賢若渴,經謀士徐庶推薦,冒嚴寒,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坦誠表露志在削平群雄,扶正漢室,統一國家。亮見劉備志大意誠,便把自己在隆中長期精心謀劃的計策獻出。劉備高興地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諸葛亮爲報答劉備知遇之恩,遂“出山”輔助。從此,他登上政治舞臺。在長達27年的丞相生涯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建安十三年七月(208年),曹操在基本統一北方之後,揮師南下,長驅直入,直指劉備。在當陽的長阪坡大敗劉備。順江而下,想一舉掃平江東。此時,孫權持觀望態度,諸葛亮分析當時的嚴重形勢,主張聯孫抗曹,以成大業。並親往柴桑會見孫權,陳述利弊,舌戰群儒。孫權折服,當場結盟。立即命周瑜等率水軍三萬,與劉備聯合,拒曹軍於赤壁,利用火攻,大敗曹軍。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之後,亮助劉備乘勝攻佔荊州,再取益州。建安26年,諸葛亮輔佐劉備在成都稱帝,正式建立蜀漢政權,親任丞相。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完全形成。
章式三年(西元223年),劉備病故。臨終前把兒子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從此,“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在治理內政方面,諸葛亮實行了許多得力措施:減輕剝削,實行屯田,恢復和發展農業;選賢舉能,加強法制,賞罰分明:嚴明軍紀,決不擾民。爲消除同南中諸都少數民族的隔閡與矛盾,建興三年(西元225年),諸葛亮親自率軍南征,對少數民族首領孟獲七擒七縱,使其心悅誠報,相安無事。建興五年多(西元227年),諸葛亮準備北伐曹魏,統一全國。臨行前,他寫了一篇著名的《出師表》,請求後主准他“統率三軍,北定中原”。自次年春始,諸葛亮先後率大軍五決攻魏,二出祁山。最後一次斜穀出兵,進駐渭水南岸的五丈原與魏將司馬懿相持一百多天。建興十二年八月,諸葛亮終因積勞成疾病死在五丈原軍中。後人稱頌諸葛亮最能“扶顛持危”。他“守身甚正,躬爲表率”。《襄陽記》雲:“亮初亡,所在各求爲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於道陌上。”《浣水續談》記有:“蜀山谷民皆冠帛巾,相傳爲諸葛公服,所居深遠者,後遂不除。”連敵對的魏國將領司馬懿也佩服他,稱他爲“天下之奇才”。
爲紀念這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實,在他會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他的後世家人,湖北、四川、河南、山東、浙江等地均建有“武侯祠”、“紀念館”,同時全國還建有“諸葛亮研究會”。


收錄日期: 2021-04-27 20:35: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02000051KK0158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