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敬羅家塾被列為法定古蹟???

2008-01-02 6:02 am
why敬羅家塾被列為法定古蹟???點解?

回答 (1)

2008-01-02 6:23 am
✔ 最佳答案
敬羅家塾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KingLawKaShuk_Frontview.jpg/250px-KingLawKaShuk_Frontview.jpg


香港法定古蹟敬羅家塾
敬羅家塾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大埔頭村,是該村鄧族的祠堂及家塾。於1998年7月21日被列為法定古蹟。
歷史
敬羅家塾位於大埔大埔頭村,該村鄧氏族人原居於元朗錦田,於十三世紀時分支遷居至大埔,建立了水圍(名老圍)。二十世紀初,由於興建九廣鐵路,水圍從中被分開為水圍及大埔頭兩條村。近年日益發展,大埔頭村民已將原村屋改建或加建丁屋,成為多層樓宇。
敬羅家塾相傳於明朝時由鄧氏第十三代族人玄雲、梅溪及念峰為紀念第十代先祖敬羅公而建造,敬羅公被尊稱為大埔頭鄧族流光堂開山祖。敬羅家塾原用作族人家塾之用,以傳統卜卜齋方式教學,一度有多達40名子弟就讀。除用作書室外,亦是族人聚會及慶節活動舉行的地方。敬羅家塾曾改作「啟智學校」的校舍,於1953年遷出後再恢復作祠堂之用。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c/TaiPoTau.jpg/120px-TaiPoTau.jpg


大埔頭村近貌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6/KaiChiSchool.jpg/120px-KaiChiSchool.jpg


在村前方的啟智學校



結構
敬羅家塾為傳統的三進兩院式建築,在門前左右各建有一個鼓台,鼓臺上各有兩支花崗岩支柱用以承托屋頂。正門石額「敬羅家塾」四字乃著名金石家鄧爾雅(1884-1954年)的手筆。屋頂正脊及牆頭飾有幾何圖案,而屋內的檐口板就以花草圖案為題的精美灰塑點綴。敬羅家塾中進正廳有一座雕刻精緻的神龕,是於1932年從廣州訂製,神龕分六層安放供奉由元亮公至敬羅公各祖先靈位,正廳「流光堂」三字則出自革命家胡漢民手筆。正廳原為課室,其左邊閣樓曾用作老師及未婚子弟宿舍。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0/KingLawKaShuk_StoneTablet.jpg/120px-KingLawKaShuk_StoneTablet.jpg


「敬羅家塾」石額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8/KingLawKaShuk_Altar.jpg/120px-KingLawKaShuk_Altar.jpg


「流光堂」正廳神龕



復修工程

獎項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0/AwardofMeritofUNESCO_KingLaw.jpg/200px-AwardofMeritofUNESCO_KingLaw.jpg


古蹟保護獎傑出項目獎
2001年敬羅家塾的重修項目因能顯示優秀復修技術,復修後亦能使歷史建築重現其社會功能,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傑出項目獎(Award of Merit of UNESCO Asia-Pacific Heritage Awards for Culture Heritage Conservation)。敬羅家塾的重修工程亦榮獲由古物諮詢委員會及辦事處所舉辦的香港文物獎(2001年)優異獎。







敬羅家塾於一九九八年被列為法定古蹟。建築物因日久失修已變得殘破不堪,另外經過一九三二年的重修,家塾亦加上了不少現代建築材料,使建築物失去了傳統古樸之風。最後,經過村民的同意,並得到香港政府撥款,於一九九八年進行全面的修復工程,以回復它昔日舊貌。工程由辦事處及建築署監督,參與工程者除了來自本港、內地以及英國修復專家外,大埔頭村村民代表亦積極參與其中,提出寶貴意見。
是次修復工程可算十分艱巨和富挑戰性,為了確保敬羅家塾在全面修補之前有精確的紀錄,以及讓進行修繕工程的專家對家塾的歷史結構、建築物料、設計及功能有更深入的瞭解,辦事處特別聘請了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來港,為敬羅家塾進行全面測量,以及繪製詳盡的測繪圖和修復工程施工圖。
另外,為了使建築物回復舊貌,修復專家一方面把一九三二年重修時所用的現代建築物料除去,特別是水泥和鋼鐵;另一方面則保留了當年建造、甚具特色的兩幅女兒牆及從廣州訂製的神龕。修復人員先把天井的兩幅女兒牆拆下,加以修葺後,鑲嵌在兩旁廂房的青磚牆上。而神龕則由英國修復專家漢約翰進行修復。此外,建築物原有的白蟻蛀蝕以及漏水問題亦得到徹底根治。



圖片參考:http://www.amo.gov.hk/graphics/research/20040415_1d.jpg

敬羅家塾復修工程。

圖片參考:http://www.amo.gov.hk/graphics/research/20040415_1e.jpg

畫師為敬羅家塾的泥塑上色。
在工程進行期間,村民代表均有出席每周工作會議及視察工程進度,並提出寶貴意見。整個重修計劃約用了兩年時間完成,而敬羅家塾亦得以回復昔日光彩。
敬羅家塾修復工程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二○○一年文物古蹟保護獎的傑出項目獎,頒獎典禮於 二○○二年三月十七日 在敬羅家塾舉行。修復工程既能顯示出優秀的建築修復技術,亦為歷史建築經修復後重投社區服務的典範。該項工程在獲得社區參與及適當的文物修復規劃下進行,嘗試在回復這座歷史建築原來面貌的同時,亦把部分於三十年代才增加的現代建築元素加以保留。
此外,敬羅家塾的重修工程更榮獲由古物諮詢委員會及辦事處所舉辦的香港文物獎(二○○一年)優異獎。






圖片參考:http://www.amo.gov.hk/graphics/research/20040415_1f.jpg

敬羅家塾重光籌備委員會代表接受傑出項目獎。


圖片參考:http://www.amo.gov.hk/graphics/research/20040415_1g.jpg

於敬羅家塾舉行的頒獎典禮。
參考: 個人知識+網上資訊


收錄日期: 2021-04-16 16:43: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01000051KK0420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