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特色美食!!!急!!!!!!!!!!!!10點!!!!!!!

2008-01-02 1:52 am
我想知道香港的美食有咩特色呀????
係特色呀!!!!!!!!
我想知的美食:::蛋撻

有其他都得
更新1:

唔該係""""'特色"""""呀~ 詳細D!!!!!!!!!!!!!!!!!!!!!!!!!!!!!!!!!!!!!!!!!!!!!!!!!!!!!!!!!!!!!!!!!!!!!!!!!!!!!!!!!!!!!!!!!!!!!!!!!!!!!

回答 (3)

2008-01-02 9:21 pm




滋味便宜──街頭小食





&n bsp; &nbs p; 香港各式各樣的地道特色小吃為人津津樂道。通常在路經的地鐵站、巴士站、街頭巷尾會看到一檔檔小販檔攤,尤其在旺角街頭,賣的是一串串的咖喱魷魚、魚蛋、魚肉燒賣、沙爹串燒,還有雞蛋仔、砵仔糕、煎釀三寶、碗仔翅、煨蕃薯等小食。不論是穿西裝打領帶的上班族,或是穿著校服的學生,總見他們站在攤子前或角落品嚐這些小食。

雞蛋仔
五十年代雞蛋仔已經出現。當年小販都用炭爐,手持兩塊重重的生鐵,夾蛋漿燒。近年的雞蛋仔已轉用石油氣爐,鐵夾也輕了。
咖喱魚蛋
咖喱魚蛋是五六十年代產物。當時街邊麵檔價廉,為減低成本便用潮州白魚蛋,或不太新鮮的魚肉,放在一個勺以油炸熟,不料大受歡迎,現為香港街頭小食的台柱。 &n bsp;
砵仔糕
砵仔糕源自廣東台山,在清朝咸豐年間的台山縣誌已有記載。傳統的砵仔糕材料是以黃糖、粘米粉,放在瓦製的小砵內蒸熟而得名;現在的製法已多改用小瓷碗,吃時才把砵仔糕從小砵倒出來,以竹籤穿來吃。
格仔餅
格仔餅被視為港式窩夫。主要用料是蛋漿,約焗四分鐘便可。吃時加上牛油、花生醬、煉奶和砂糖,是七十年代的傳統食法。
煎釀三寶
通常是在魚肉釀茄子、尖椒、圓椒或豆腐中任選三種,是年輕人最愛的小食之一。
碗仔翅
碗仔翅起源真的來自魚翅。四五十年代在廟街榕樹頭一帶,街邊檔用酒家吃剩的翅頭翅尾,加豆粉水、味精、醬油等製成。
&n bsp; &nbs p; 以上只是在香港街頭小吃最常見的其中六種小吃,全都很受香港人歡迎。不論男女老少,都對這些街頭特色小吃有說不清的感情。這些小吃都伴隨著每個香港人的成長,每一款小吃都是我們成長的回憶,甜的、鹹的、酸的、辣的,各種不一樣的滋味都帶給我們各樣不同的感覺,使我們回味無窮,在我們的腦海中了留下了不同的快樂回憶。
蛋撻,台灣稱為蛋塔,撻為英文「tart」之音譯,意指餡料外露的餡餅(相對表面被餅皮覆蓋餡料密封之批/派餡餅pie);蛋撻即以蛋漿為餡料的「tart」。做法是把餅皮放進小圓盆狀的餅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雞蛋混合而成之蛋漿,然後放入烤爐;烤出的蛋撻外層為鬆脆之撻皮,內層則為香甜的黃色凝固蛋漿。



歷史
縱然蛋撻深受香港人歡迎,但其歷史尚短。據業餘香港歷史學者吳昊考證,1920年代的廣州,各大百貨公司競爭激烈,為了吸引顧客,百貨公司的廚師每周都會設計一款「星期美點」作招徠,蛋撻正是這時候在廣州出現。Laura Mason在《Traditional Foods of Britain》提出早在中世紀,英國人已利用奶品、糖、蛋及不同香料,製作蛋撻。

香港引入蛋撻的時代,現未有準確年份,有說自1940年代起,香港餅店已出現蛋撻,1950年代至1980年代打入多數茶餐廳。初時茶餐廳的蛋撻都比較大,一個蛋撻便可以成為一個下午茶餐。1990年代起,兼營包餅之茶餐廳逐漸減少,故現只在舊式茶餐廳方有自家烤製的蛋撻,其他茶餐廳則從麵包工場訂購蛋撻饗客。




[編輯]
種類
香港地道的蛋撻以撻皮分類,主要分為牛油蛋撻和酥皮蛋撻兩種:

牛油蛋撻的撻皮比較光滑和完整,好像一塊盆狀的餅乾,有一陣牛油香味,類似西點常用之餡批底皮(Pie Crust)。
酥皮蛋撻撻皮的為一層層薄酥皮,近似西點的牛油酥皮 (Puff Pastry);但因使用豬油(Lard),口感較牛油酥皮粗糙。另因撻皮較厚,故酥皮蛋撻的餡料量較牛油蛋撻為少。
除以砂糖及雞蛋為蛋漿的主流蛋撻外,亦有在蛋漿內混入其他材料的變種蛋撻,如鮮奶撻、薑汁蛋撻、蛋白蛋撻、巧克力蛋撻及燕窩蛋撻等等。

[編輯]
著名蛋撻售賣店
[編輯]
香港
位於香港中環擺花街的泰昌餅家所出產的蛋撻,由於曾獲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定康光顧,故被稱為「肥彭蛋撻」,該店亦因此而吸引不少市民光顧。由於租金上漲,該店曾經暫停營業,但有熱心顧客為店主覓得新舖, 該舖位置正好在舊舖對面, 方便老主顧容易找回新店,現時已經復業,其後更於2005年11月11日在旺角新世紀廣場開設分店。舊舖因為業主大幅度加租而結業, 該舖位現為一家朱古力(巧克力)製作及零售店租用。
位於九龍城的豪華餅家於七十年代開業,高峰期每日賣3000多個蛋撻。常客包括也是泰昌熟客的影星周潤發:「新鮮出爐時,大家(豪華跟泰昌的蛋撻)一樣咁靚。」
於香港島有多家分店的檀島咖啡店,其門前對聯以其馳名之咖啡蛋撻作題:「檀香未及咖啡香,島國今成蛋撻國」。據稱該店的蛋撻有128層酥皮,比普通的100層多,特別鬆化香酥。
連鎖西餅店聖安娜餅屋初開業時,以非傳統的橢圓形牛油蛋撻打出名堂,至今仍為該店特色小食之一。後來有不少餅店模仿其橢圓形蛋撻造型。

澳門
位於澳門氹仔地堡街的新好利茶餐廳,其出售之燕窩蛋撻遠近馳名。吸引了不少本地及外地遊客光顧,外地食客當中以香港最多。該店還出售很多不同口味的蛋撻。
位於路環的安德魯餅店,是葡撻的鼻祖。後來老闆夫婦離婚後,老闆娘另起爐灶創立瑪嘉烈餅店,並把葡撻的秘方和新產品開發權賣給肯德基。此舉使葡撻發揚光大,使瑪嘉烈葡撻紅遍兩岸四地。

2008-01-02 1:58 am
1) ★ 雞蛋仔
五十年代雞蛋仔已經出現。當年小販都用炭爐,手持兩塊重重的生鐵,夾着蛋漿燒。近年的雞蛋仔已轉用石油氣爐,鐵夾也輕了。
[勁辣派甜甜掌門」每日賣出近五百底雞蛋仔,銷量驚人。其雞蛋仔是真材實料落足雞蛋(日用20隻蛋),蛋香十足,焗起的雞蛋仔立刻放風扇前風乾,令外殼脆口鬆化,蛋仍然保持柔軟。這店標明無色素,只見蛋色淡黃,鮮黃得刺眼的必屬加色之作,小心!


2) ★ 砵仔糕
砵仔糕本來是用瓦砵頭盛載,近年早已絕跡。
在深水埗找到這檔碩果僅存的瓦砵頭砵仔糕。老闆黃生說砵仔糕是四邑地道街頭小食,酬神祭祖也必備此糕點。
特別自台山運來砵仔做糕。缽頭的的骰骰,直徑只有兩吋,容量小,受火力便均勻,不似大碗因火力不均造成邊硬中間軟的現象。而且瓦砵煮得愈多愈吸味,用舊瓦砵煮來的糕,會特別香些。砵仔糕一啖一個,香滑彈牙,有米香,老闆黃生說他們每天閒閒地每日賣出2,000個。

3) ★ 車仔麵,又名嗱喳麵(「嗱喳」有齷齪、不潔的意思),是香港一種廉價麵食。

車仔麵出現在市民生活水平較低的年代。販賣熟食的小檔擠滿街道,販賣車仔麵的木頭車中放置金屬造的「煮食格」,分別裝有麵條和配料,配料通常有魚蛋、牛丸、豬皮、豬紅、蘿蔔等平價菜色。顧客可為麵條自由選擇配料,通常十多塊錢就可飽吃一頓。

隨着生活水平改善和衞生要求提高,街頭熟食販賣漸漸減少。車仔麵走進茶餐廳和食堂,成為餐牌上的菜色,也有小型專售車仔麵的店舖,甚至有走「高檔」路線的。車仔麵的配料也愈來愈豐富,麵條亦有多種選擇,計有:幼麵、粗麵、油麵、伊麵、河粉、米粉、公仔麵、烏冬等。

4) 叮叮糖

說到香港小食,你會想起甚麼款式的特色小食?街頭小食如:魚蛋、砵仔糕,雞蛋仔或薄餅?香港是「美食之都」,當然,有新派的小食,也有令人回味的傳統小食。
說起傳統,你會想到甚麼?我會想起那些清脆的「叮叮」聲響,那是由「叮叮糖」的工具所發出的。要說傳統,叮叮糖最少也有一百年的歷史了,叮叮糖由廣東省傳入,到了六十年代,才被人發揚光大。而「傳統」的叮叮糖,是用一個書桌般大的鐵箱,放一個個像大波板糖形狀的叮叮糖,用類似鐵鎚的工具敲碎,變成一粒粒不同形狀的糖塊。而傳統的口味是薑味,而新款的叮叮糖,那些朱古力味、芒果味等等,不但味道不同,連口感也不同。可能是製作材料上有所不同吧!

提及「叮叮糖」,你會聯想到甚麼?不知道你有否嘗過麥芽糖。「叮叮糖」和「麥芽糖」可算是兄弟。大部份售賣叮叮糖的地方,也可以找到麥芽糖。麥芽糖是由小麥製成,營養十分豐富。而麥芽糖夾餅也是一種常見的小食,在戲棚附近,也會有很多小攤販售賣。
傳統小食的味道也不差,但隨人們口味的轉變,這些小食也續漸被其他新派小食取代,或是失傳。

5) 蛋撻,台灣稱為蛋塔,撻為英文「tart」之音譯,意指餡料外露的餡餅(相對表面被餅皮覆蓋餡料密封之批/派餡餅pie);蛋撻即以蛋漿為餡料的「tart」。做法是把餅皮放進小圓盆狀的餅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雞蛋混合而成之蛋漿,然後放入烤爐;烤出的蛋撻外層為鬆脆之撻皮,內層則為香甜的黃色凝固蛋漿。



歷史
縱然蛋撻深受香港人歡迎,但其歷史尚短。據業餘香港歷史學者吳昊考證,1920年代的廣州,各大百貨公司競爭激烈,為了吸引顧客,百貨公司的廚師每周都會設計一款「星期美點」作招徠,蛋撻正是這時候在廣州出現。Laura Mason在《Traditional Foods of Britain》提出早在中世紀,英國人已利用奶品、糖、蛋及不同香料,製作蛋撻。

香港引入蛋撻的時代,現未有準確年份,有說自1940年代起,香港餅店已出現蛋撻,1950年代至1980年代打入多數茶餐廳。初時茶餐廳的蛋撻都比較大,一個蛋撻便可以成為一個下午茶餐。1990年代起,兼營包餅之茶餐廳逐漸減少,故現只在舊式茶餐廳方有自家烤製的蛋撻,其他茶餐廳則從麵包工場訂購蛋撻饗客。




[編輯]
種類
香港地道的蛋撻以撻皮分類,主要分為牛油蛋撻和酥皮蛋撻兩種:

牛油蛋撻的撻皮比較光滑和完整,好像一塊盆狀的餅乾,有一陣牛油香味,類似西點常用之餡批底皮(Pie Crust)。
酥皮蛋撻撻皮的為一層層薄酥皮,近似西點的牛油酥皮 (Puff Pastry);但因使用豬油(Lard),口感較牛油酥皮粗糙。另因撻皮較厚,故酥皮蛋撻的餡料量較牛油蛋撻為少。
除以砂糖及雞蛋為蛋漿的主流蛋撻外,亦有在蛋漿內混入其他材料的變種蛋撻,如鮮奶撻、薑汁蛋撻、蛋白蛋撻、巧克力蛋撻及燕窩蛋撻等等。

[編輯]
著名蛋撻售賣店
[編輯]
香港
位於香港中環擺花街的泰昌餅家所出產的蛋撻,由於曾獲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定康光顧,故被稱為「肥彭蛋撻」,該店亦因此而吸引不少市民光顧。由於租金上漲,該店曾經暫停營業,但有熱心顧客為店主覓得新舖, 該舖位置正好在舊舖對面, 方便老主顧容易找回新店,現時已經復業,其後更於2005年11月11日在旺角新世紀廣場開設分店。舊舖因為業主大幅度加租而結業, 該舖位現為一家朱古力(巧克力)製作及零售店租用。
位於九龍城的豪華餅家於七十年代開業,高峰期每日賣3000多個蛋撻。常客包括也是泰昌熟客的影星周潤發:「新鮮出爐時,大家(豪華跟泰昌的蛋撻)一樣咁靚。」
於香港島有多家分店的檀島咖啡店,其門前對聯以其馳名之咖啡蛋撻作題:「檀香未及咖啡香,島國今成蛋撻國」。據稱該店的蛋撻有128層酥皮,比普通的100層多,特別鬆化香酥。
連鎖西餅店聖安娜餅屋初開業時,以非傳統的橢圓形牛油蛋撻打出名堂,至今仍為該店特色小食之一。後來有不少餅店模仿其橢圓形蛋撻造型。

澳門
位於澳門氹仔地堡街的新好利茶餐廳,其出售之燕窩蛋撻遠近馳名。吸引了不少本地及外地遊客光顧,外地食客當中以香港最多。該店還出售很多不同口味的蛋撻。
位於路環的安德魯餅店,是葡撻的鼻祖。後來老闆夫婦離婚後,老闆娘另起爐灶創立瑪嘉烈餅店,並把葡撻的秘方和新產品開發權賣給肯德基。此舉使葡撻發揚光大,使瑪嘉烈葡撻紅遍兩岸四地。
參考: 網上搜尋
2008-01-02 1:58 am
雞蛋仔, 碗仔翅, 魚蛋, 鴛鴦.................


收錄日期: 2021-04-19 00:10:3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01000051KK0294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