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污染環境的知識,誰可以help me!!!!!!

2008-01-01 10:47 pm
我明天就要交報告,我想要一些知識!
是環境生態的!
請快給我們!!

回答 (5)

2008-01-01 10:55 pm
✔ 最佳答案
污染(環境污染) 指自然的或人為的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主要對環境自然生態系統和人的健康產生危害,即使當時不造成危害,但後續效應有害也算是污染行為,如氮氧化物的排放,本身並不有害,但在陽光催化下與自由基等物質作用會轉化成光化學煙霧,對生物造成危害,對建築物等造成腐蝕。

污染有兩種規模,區域性污染和全球污染。過去人們的注意力只放在區域性污染上面。如燃燒煤會產生煙和二氧化硫,有損人的呼吸道健康,降低污染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如何去除煙霧和處理二氧化硫方面。但最近幾十年,科學研究發現污染會造成全球效應,如燃燒煤還會產生雖然對人體健康不會造成危害的二氧化碳,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會造成溫室效應,引起全球氣候的異常變化。

是否是污染取決於起造成的後果,例如由於工農業生產或人類生活排放含有氮、磷的有機營養物質,會造成水體中藻類異常繁殖,因此在淡水水體中產生水華,在海洋中產生赤潮,也是一種污染。

一般污染被分為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土壤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現在污染的範圍越來越大,有船舶污染、光污染、噪聲污染、熱污染等各種新興污染開始被人們關注。

主要的污染源有各種化學工業工廠、有毒有害有放射性廢棄物的處置不當、農藥過量使用、生產生活污水的排放、機動車尾氣排放、各種噪聲,包括工廠、機動車和商業噪聲、工業、生活燃燒燃料排放的廢氣等。核電站和油輪的事故會造成局部地區的嚴重污染事故。

污染(環境污染) 指自然的或人為的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主要對環境自然生態系統和人的健康產生危害,即使當時不造成危害,但後續效應有害也算是污染行為,如氮氧化物的排放,本身並不有害,但在陽光催化下與自由基等物質作用會轉化成光化學煙霧,對生物造成危害,對建築物等造成腐蝕。

污染有兩種規模,區域性污染和全球污染。過去人們的注意力只放在區域性污染上面。如燃燒煤會產生煙和二氧化硫,有損人的呼吸道健康,降低污染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如何去除煙霧和處理二氧化硫方面。但最近幾十年,科學研究發現污染會造成全球效應,如燃燒煤還會產生雖然對人體健康不會造成危害的二氧化碳,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會造成溫室效應,引起全球氣候的異常變化。

是否是污染取決於起造成的後果,例如由於工農業生產或人類生活排放含有氮、磷的有機營養物質,會造成水體中藻類異常繁殖,因此在淡水水體中產生水華,在海洋中產生赤潮,也是一種污染。

一般污染被分為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土壤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現在污染的範圍越來越大,有船舶污染、光污染、噪聲污染、熱污染等各種新興污染開始被人們關注。

主要的污染源有各種化學工業工廠、有毒有害有放射性廢棄物的處置不當、農藥過量使用、生產生活污水的排放、機動車尾氣排放、各種噪聲,包括工廠、機動車和商業噪聲、工業、生活燃燒燃料排放的廢氣等。核電站和油輪的事故會造成局部地區的嚴重污染事故。


水中的污染物通常可分為三大類,即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學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到目前為止,有關致病細菌和寄生蟲的研究較多,且已有較好的滅活方法。但對致病病毒的研究尚不夠充分,也沒有公認的病毒滅活要求標準。物理性污染物包括懸浮物、熱污染和放射性污染。其中放射性污染危害最大,但一般存在於局部地區。化學性污染物包括有機和無機化合物。隨著痕量分析技術的發展,至今從源水中檢出的化學性污染物已達2500種以上。

水污染物有多種來源,主要分為自然產生的和人為產生的兩種。

自然產生的污染,如森林落葉落花,暴雨沖刷造成的污泥流入,火山噴發的熔岩和火山灰,礦泉帶來的可溶性礦物質,溫泉造成的溫度變化等,如果是短期的,會造成水生生物死亡,但過後水體會逐漸恢復原來的狀態,如火山噴發;如果是長期的,生態系統會變化而適應這種狀態,如黃河長期被泥土污染,不耐污的魚類會消失,而耐污的魚類如鯉魚會逐漸適應這種環境,生長出黃河金色大鯉魚。
人為產生的污染要複雜的多,其中工業由於採礦和生產製造,排出含有毒的重金屬或難分解的化學物質,農業使用的農藥和化肥,這些物質流入水體都會迅速殺死所有水生生物,並且使水體無法恢復正常狀態。如果濃度低,也會逐漸在生物體內積累,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如日本發生的水俁病事件,就是工業排出的低濃度汞,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轉化成可溶性甲基汞,逐漸在水蟲體內積累,魚吃水蟲後甲基汞在魚體內逐漸積累,人吃魚後在人體內積累,積累到一定濃度,人就開始發病,而且無法治愈。滴滴涕農藥也是先在魚體內積累,水鳥吃了魚後也在體內積累,即使還不到發病濃度,但鳥產下的蛋變成軟殼,無法孵化。據說美國國鳥白頭海雕瀕臨滅絕的原因就在於此,白頭海雕主要以魚為食。
除了工農業污染物外,隨著人口增加,人類生活用水也增加了排放量,如洗澡、廚房、廁所等,這類水雖然不含有毒物質,但含有大量含氮、磷的植物營養物質,促使水中藻類迅速超常地繁殖並吸收溶解氧,同時大分子的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造成水體成為缺氧狀態,藻類死亡還產生有毒物質,致使水中魚類大量死亡。在海水中一般迅速繁殖的藻類是紅色的,因此叫「赤潮」,在淡水中的藻類可能有各種顏色,所以叫「水華」。水體出現赤潮和水華都表明是污染狀態。

目前地球表面雖然有70%是被水覆蓋,但人類可利用的淡水資源不足1%,淡水資源又是經常被人類活動污染的對象,被污染的水體要想恢復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進行水污染控制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2008-01-01 10:54 pm
你可能去le幾個網到睇吓,有好多野睇,資料充足,實岩你

http://www2.nutn.edu.tw/iee/

http://microbiology.scu.edu.tw/environ/envir-ti.htm

http://dir.yam.com/cult/envi/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biosphere/ecosys.htm

http://e-info.org.tw/topic/nec/index.htm

http://e-info.org.tw/

希望幫倒你!!

2008-01-01 14:57:25 補充:
上面的人,請你地唔好以為比一大段文字就好似好勁咁la,咁多字,睇都睇死人la,倒不如應提供一些網址,等問者自己慢慢搵啦.
參考: YAHOO搵的
2008-01-01 10:53 pm
第一節:生物污染
外來種入侵是全球性的問題,小從病毒大到哺乳動物,經由無意或刻意之途徑引進,引入之主要途徑依序為船舶交通、漁業、生物防治、觀賞、研究等。

根據北美外來種研究統計,北美外來種主要來自印度及西太平洋、西大西洋、東大西洋、亞洲、南美等區域。

俗稱綠孔雀蛤的外來種是常見的海鮮菜色,它可能是透過船舶交通無意引入本省之種類(圖11-1)。福壽螺是刻意引入食用之種類,1979-1980年代由阿根廷引入,再由本省傳播至東南亞其他國家,對稻米種植的危害很大,以菲律賓為例,稻米病蟲害防治經費20-40%使用於此(圖11-2)。琵琶鼠又稱垃圾魚和清道夫是水族業刻意引進種(圖11-3),原產於南美洲,主要分布於亞馬遜河主、支流,引入台灣後,全省主、次要河川皆可發現,例如:冬山河、淡水河、大漢溪、頭前溪、濁水溪、高屏溪、阿公店溪、二仁溪,及農田灌溉渠道等,在各河川水域已成為優勢種。蔓澤蘭是刻意或無意引進種仍不清楚,但攀爬在其他植被上對本省中低海拔植物林相已造成重大危害,柴山也無法倖免(圖11-4)。

外來種入侵成功之條件有相似的環境、缺乏競爭對手或天敵、適當充足的食物、很強的繁殖與適應能力。本省外來種繁多,日常生活中的觀賞動植物和吳郭魚、牛蛙都是,對本土生物的危害,可大致分為掠食(predation)、競爭(competition)、排擠、疾病或寄生蟲傳染、雜交(hybridization)和改變生態系統等。

第二節:油污染
原油的成分複雜,不同產地的成分不會完全相同,每種原油合計有超過百種不同化合物,每種成分占總體積通常小於5%。海域油污染的來源主要是工業排放與都市排放占37%, 船舶操作占33%, 其他來源有油輪意外、大氣沉降、自然來源、探勘與生產產生(圖11-5)。溢散到海面上之原油透過蒸發、氧化、乳化、分散、溶解、生物分解、沉積等作用分散在大氣、水面、水中、海底上,對環境生態可能造成輕重不一之衝擊。

海洋油汙染事件需明快處理,若由汙染點擴散開,不僅處理汙染工作將事倍功半,更嚴重的是油汙所含的有毒化合物不是只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還有未死亡的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棲生物等,都將因油汙而累積相當的毒性化合物,並經由食物鏈食物網傳遞至魚貝類和包括人類在內的高階消費者。

本省海域油污染大小已有十餘起,例如希臘籍貨輪阿瑪斯號於民國九十年元月十四日擱淺在屏東鵝鸞鼻東岸外海,雖已過了一年半,龍坑海岸岩礁上佈滿油污仍需要時間回復(圖11-6)。事發當時清除工作因海象不佳及適逄農曆春節過年僱不到工作人員清除,致使一月二十五日起才陸續開始進行清除工作(圖11-7),礁岩油污清除受限於地質及天候因素,主要以沿岸人工撈除方式,清除受污染海岸地區之珊瑚礁潮溝、潮池等近岸礁岩地帶之油污。此次擱淺1100頓燃料油漏出污染海域面積達20公頃,另有35000噸鐵砂礦流出(圖11-8);由於本海域鐵不是浮游植物之限制因子,因此鐵砂對海域生態的影響可能不大,但是一些沉積在海底的溢油混合物,隨著海水海流移動直接碰觸珊瑚礁,對珊瑚礁底棲生態的影響不小,仍需後續處理。

本省海域各國油輪進出頻繁,油污染威脅很大,尤其是近岸若受油污染,發電廠停止抽取冷卻水,火力或核能發電機組將全面停擺,勢必影響全台所有供電系統後果嚴重。

第三節:油污染賠償
根據IOPC (International Oil Pollution Compensation) Fund 1992國際公約求償手冊(claims manual),對污染造成海域環境損害求償定義為:重建受污染環境合理評估之額度,包括受損賠償及預防和減低後續受損所須之金額。但是國際上多數案例之求償並不成功,例如在日本發生的Miya Maru No8 (1979年3月22日)和其它船隻在Inland Sea 發生碰撞造成溢油污染在漁業區發生,共支付32萬5仟磅於清除油污及補償清除油污期間無法進行漁業活動之經濟損失(圖11-9),但其他環境損害未獲任何賠償。

一般國際間案例均直接以議價方式求償。美國是目前環境自然資源損害評估方法最完備的國家,可經由執行自然資源損害評估(Natural Resource Damage Assessment, NRDA) 計畫完成損害賠償及復育金額之估計(圖11-10),例如1989, 3, 24, Exxon Valdez油輪溢油 41000噸在美國Alaska海岸事件,獲賠美金9億元分十年給付。另一求償方式可依照華盛頓州法第173-183WAC章-溢油補償程序計算求償金額(Logan, 1992),依據溢油毒性、環境敏感度和清除及預防保護行動三項因子之等級決定。雖然根據自然資源復育評估計畫(NDRA)完成損害賠償金額之估計和依照華盛頓州法第173-183WAC章-溢油補償程序計算求償金額方式不同,但是最基本的資訊仍然需要建立在對當地自然資源的了解,因此,此類計算求償方式需要有完整的基礎生態資料收集、整理與建置。
2008-01-01 10:52 pm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生態與環境形勢日益嚴峻。如不采取綜合而有效的控制措施,污染負荷將突破生態與環境承載能力的極限,生態與環境問題隨時會惡性爆發,并可能出現難以逆轉的生態與環境災難,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最大障礙,甚至嚴重影響全球環境并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帶著深深的憂慮,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科技問題研究組組長孫鴻烈。

  記者:我國生態與環境的現狀如何?

  孫鴻烈:由于我國自然生態與環境的先天脆弱和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加之人口過度增長、發展模式和某些政策不當,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之后進入經濟高速發展階段,致使我國的生態與環境遭受了嚴重的破壞。生態與環境問題,在我國短期內集中體現和爆發出來。

  20世紀80年代,我國把環保作為基本國策,90年代初又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戰略,但由于沒有根本改變不恰當的發展模式,生態與環境科技相對落后,加上歷史欠賬太多,生態與環境的總體狀況并未根本改變,目前仍處于局部改善、整體惡化的發展態勢。

  記者:生態與環境問題的出現給我國帶來了哪些危害?

  孫鴻烈:首先,生態退化的日益加劇,嚴重制約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由于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我國各類生態系統整體功能下降,如濕地萎縮、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給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危害。

  我國的環境污染已經形成各種新舊污染與二次污染相互復合的態勢。在區域和流域範圍,出現各種污染相互作用的狀況,對生態系統、食品安全、人體健康構成了日益嚴重的威脅,據估計,每年由于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占GDP的3—8%。

  環境健康問題日益突出,表現在嚴重的空氣污染使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顯著增加,惡性污染物通過食物鏈危及人體健康,土壤污染威脅食品安全等方面。

  全球變化又進一步加劇了我國生態與環境的惡化,對社會經濟產生嚴重影響。

  記者:改革開放2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經濟的發展對環境有何影響?

  孫鴻烈:我國人口眾多,隨著人口增長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費大幅度地增長,對資源需求量不斷增加,使污染排放日益擴大。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仍未擺脫依賴大量物質消耗的傳統發展方式,要實現2020年GDP翻兩番的經濟發展目標,年增長率必須達到7.2%,如果按現有資源利用和污染排放水平,再考慮到人口增加,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將是現在的4—5倍。因此,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必須改變現行發展模式,使經濟發展和環境真正協調起來。

  記者:近年來,我國城鎮化發展速度很快,農村經濟也有很大發展,這對生態與環境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孫鴻烈:我國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發展,如不節約用水,將大大增加對水資源的需求,城鎮污水排放也將大量增加,將給城市生態保護與環境污染控制增加難度。

  農村的發展也將使農村環境面臨新的威脅。農業化學品投入的增加進一步加劇水體、土壤的污染和生態系統的退化;同時,城市的發展有可能使污染密集型企業轉移到農村,將使農村面臨新一輪環境污染。

  記者:加入WTO使我國進一步投身到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去,那么經濟全球化對于生態和環境意味著什么?

  孫鴻烈:加入WTO雖然可以使我國實施“比較優勢”戰略,但也會給生態和環境帶來嚴峻挑戰。我國很可能成為“世界制造工廠”,不僅成為污染的轉移地,而且會進一步增加自身資源的消耗和污染排放。

  現在,國際綠色貿易壁壘使我國不少產品的出口面臨困難。這將直接導致我國出口競爭力下降甚至失去市場份額。

  但慶幸的是,我國已進入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為指導、以“五個統籌”為原則的新發展時期,加強相應的制度建設和政策實施力度,將有利于把環保更好地整合到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來,以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

  記者:科技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

  孫鴻烈: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為緩解資源短缺、改善生態與環境質量、提高生活水平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科技正在成為促進可持續發展越來越重要的驅動力。生態與環境科學研究是制定相關法律、政策和國際公約的基礎。利用環境友好技術可以促進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協調與雙贏,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強度,促進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今后許多環境問題的解決將更依賴于科學技術的發展。

  記者:當前全球生態與環境科學技術研究呈現了怎樣的發展趨勢?

  孫鴻烈:生態與環境科學技術研究的發展受到了整體觀、系統觀和可持續發展觀的深刻影響,可持續發展觀更成為當代生態與環境科技研究的基本思想。隨著環境問題的全球化,生態與環境科技研究也呈現出全球化的趨勢,主要表現在全球環境公約與大型國際研究計劃的制定推動了生態與環境科技的發展。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依靠對污染的末端治理是得不到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生態與環境科技正在從注重末端治理走向全過程控制,為污染綜合防治和推行循環經濟提供科技支撐。另外,生態與環境科學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社會需求導向明顯。這項科學技術的發展更加依賴網絡化的長期連續觀測資料的積累和分析,也是當前生態與環境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記者:目前我國生態與環境科技體系情況怎樣?

  孫鴻烈: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國生態與環境科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國家需求和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相當的差距。

  我國具有獨特的生態和環境條件,可以發展出很有特色的生態與環境科技體系。但過去20年來,我國生態與環境科研基本處于被動跟蹤狀態,缺乏系統的、基于國情的重大生態、環境問題的研究和關鍵技術開發。科研的發展不能滿足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對新的環境問題缺少應對理論和技術儲備,生態與環境科研不能有效地滲透到社會經濟各個環節,使生態與環境保護戰略缺少強有力的科學指導,對環境與發展的決策支撐力度明顯不足。這與我國的生態與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不相適應,與大國地位極不相符。

  記者:我國生態與環境科技體系同國際上的差距和不足表現在哪些方面?

  孫鴻烈:首先,我國生態與環境科技原創性基礎研究欠缺,手段相對落后,同我國面臨的復雜環境問題相比,科研水平還不能滿足多方面的需求。其次,缺少大跨度學科交叉的系統綜合研究和全球視野,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區域性、流域性和系統性的環境問題。第三,長期、連續、動態的基礎數據積累不夠,盡管我國在生態與環境監測方面已開展了一些工作,但尚未形成健全和完整的生態與環境數據觀測網絡,因而使生態與環境科學研究缺少長期、系統、可靠的數據體系支持。第四,我國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集成和環保成套設備,在全球化條件下難以同國外企業競爭。最后,對國家決策的科技支撐薄弱也是不足的表現之一。

  記者:能向我們介紹一下我國生態與環境科技的發展戰略的情況嗎?

  孫鴻烈:我國生態與環境科技的發展戰略思路應以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指導,以全球變化為背景,以解決我國生態與環境中的重大問題和改善生態與環境為基本出發點,以轉變不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方式,以提高資源生產率為核心,以區域和系統的綜合防治為重點,通過自主創新與綜合集成研究,建立與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并符合我國國情的生態與環境科學理論和技術體系,為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和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科技支撐。

  2010年,我國生態與環境科學技術戰略目標應是在GDP翻一番的情況下,為遏制生態和環境質量繼續惡化提供科技支撐。到2020年的戰略目標應是在GDP翻兩番的情況下,形成保障生態與環境質量有明顯改善的科技能力,為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科技支撐。
參考: YAHOO
2008-01-01 10:52 pm
這些污染包括空氣污染、水質污染、噪音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和新出現的噪光污染。這幾種污染只是暫時性,可是若人類繼續製造就會產生其他不同種類的污染。而當污染達至高峰時,地球就會滅亡。

部份的人類始終尚未明白到污染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仍然繼續製造污染。可知道污染會嚴重破壞大自然的生態,繼而影響人類的各方面活動,所以我們應了解污染,然後作出相應的改善。

空氣污染對我們的害處:

空氣污染有損健康及會令人感到不適,這是每個人都應關注的問題。小童、老人家及患有心肺功能毛病的人,最容易受到周圍的空氣污染影響。污染的空氣也能損害我們的生活質素。其中一個例子是影響能見度。在過去幾年,香港的能見度越來越低,其中一個原因是陽光被空氣中的微粒和二氧化氮所散射和吸收。由於其他自然因素的影響,能見度的降低並不一定表示空氣受到嚴重污染。而且,如果我們長期吸入過量含污染物的空氣,我們會感到不適並對健康造成長期不良的影響。

水質污染對我們的影響:

雖然我們生活在大城市裡,是不雖要用河流的水作飲用,但是,如果河流的水不潔,河流的水就會時常發出惡臭味,不但會做成一種嚴重的環境污染,而且亦會影響一些前來覓食的雀鳥,所以對人類和生物都有重大的影響.

1.有些海鳥在表面有浮油的海水上降落或在水中游泳時弄得滿身油污,另一些則是在石油被沖到岸上從弄髒的。油污破壞了鳥類的保暖功能,所以身上沾上石油的鳥類會迅速被凍死。海獺由於沒有自我保護的脂肪層,牠們只靠身上的皮毛中的空氣保暖。而黏在身上的石油使皮毛不能發揮保護的攻效,就是這樣活活的被凍死了。

2.破壞了食物鏈:石油殺死了靠近食物鏈底部的浮游動物,一些動物和魚苗等幼魚是以浮生物為食的,浮游動物減少,許多魚苗被餓死,能夠活到成熟期的成熟魚也就減少了,這樣,以魚苗及這些成熟魚為生的更大型捕食者的食物缺乏,數量亦隨之下降。與此同時,海洋哺乳動物的數目也將減少。此外,一些魚類和貝類會因船隻漏油中毒而立即死亡;而另一些雖然活下來,但牠們的肉已變得有毒,其他的動物吃了這些肉就會中毒。石油還會沉入海床,殺死鮭的卵和螃蟹的幼蟲,以及其他動物卵和幼蟲,影響海洋生物,人類的食物也會隨之減少。

3.由於污水中的營養物會促進海藻的生長,這些藻類會擋住原先可以照射到珊瑚礁群的陽光,並且減低水中的涵養量,亦會減低陽光的穿透性,海藻甚至可以完全將珊瑚礁覆蓋住。

4.污泥從陸地衝入海洋時,會降低投射在珊瑚礁上的光線,污泥也會沈積在珊瑚礁上,包裹住珊瑚,阻礙新生珊瑚的成長。污泥沈積的問題在砍伐森林地區尤為嚴重,當樹木被砍掉,雨水會把更多的土壤沖到海裡。海岸沿線的發展,例如休閒渡假中心或沿岸公路的興建也會增加泥沙淤積的現象。這對人類活動構成影響。

5.破壞及影響紅樹林沼澤及溼地沼澤,除了開發影響外,河川及海岸的污染也直接衝擊紅樹林沼澤及溼地沼澤。

6.污 染 的 河 溪 部 分 流 經 鄉 村 及 新 市 鎮 。 而且在受污染的水域游泳,感染眼、耳、呼吸系統和皮膚方面的疾病。 嚴重威 脅 公 眾 健 康 。

7.人們也會失去一個休憩場所,美麗的海灘也會逐漸消失。

解決香港環境污染問題實在刻不容緩。每日,我們拋棄的垃圾多達二萬四千噸,足足要四百八十輛雙層巴士才可以將這些廢物運走。更令人憂慮的是,這些廢物中大約有一千五百萬個棄置膠袋,對環境造成很大的禍害。每日排放的污染物已污染了河流和溪澗,幾乎滅絕了海港內的海洋生物。腐壞了的廢物又分解出有毒氣體,影響市民的健康。
此外,差不多所有香港的電力及氣體能源都來自需要從外地輸入的礦物──煤和石油。礦物在燃燒後即消失殆盡,故此我們每天耗用的能源愈多,可留給未來使用的能源就愈少。加上,燃燒礦物燃料產生污染問題,並日益嚴重地破壞大自然的複雜調控機制,令地球氣候反常。我們絕對不能讓環境不斷惡化,每人必須各盡本份去保護環境。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我們將可以在一個更愉快、清潔和健康的環境。

冷氣機 使用冷氣機時關閉門窗,並將門和窗邊的罅隙封好。

拉上窗簾避免陽光直射,令室內溫度減低。

避免阻擋冷氣機風口,並把溫度調至最舒適的攝氏二十五度。每降低攝氏一度室溫,耗電量便增加十分之一。

在夏季至少每月清潔冷氣機一次,確保冷氣機有效地運作。

儘量避免在陽光直接照射的地方安裝冷氣機。

儘可能使用時間掣開關冷氣機。食水

慳水的原因

水源有限
香港水源有限,所以每年要向內地購買大量食水。但這並非一勞永逸,萬一遇上乾旱或水源受污染,香港便會受制水的威脅。

減少污染
用過的食水會變成污水排放到香港的海域。每日我們將150萬立方米未經處理的污水排入維多利亞港,所以少用水等於少污染。

慳水方法
離家前,緊記關掉所有水喉。

以花灑淋浴較用浴缸洗澡更為慳水。

避免長開水喉洗手、洗衫及洗菜等,而應放在盆裏洗濯。

汽車
選購慳油的汽車。

採用無鉛汽油,配合催化變換器,減少空氣污染。

定期檢查維修車輛。性能欠佳的汽車耗油多,又排出大量廢氣。

調校好汽車的引擎,以免多耗燃料,又污染環境。

日常生活
節約用紙。

利用舊紙張空白的背面,自製筆記簿或草稿紙。

減少用過份漂染的紙巾,不單可以保護環境,又可減少接觸漂染所用的有毒化學劑。

將廢紙與其他廢物分開棄置,方便循環再造。

減少使用膠袋,改用耐用的購物袋或購物籃,因為膠袋難以分解,長期破壞環境。

避免使用塗改液,因為其中含有可以破壞地球臭氧層的「三氯乙烷」。 應盡量改用擦紙膠,以免破壞環境。

改用手帕代替紙巾。

在辦公的地方,自備私人水杯,避免使用紙杯與發泡膠杯。

改用耐用的餐具,避免使用發泡膠盒、紙杯及軟木筷子等餐具。

改用蟑螂屋等滅蟲蟻裝置,安全又耐用。避免使用殺蟲藥,因為殺蟲藥對成人或小孩均有害。

用白醋和梳打粉溶於水中,即可成為用途多多的清潔劑。

用檸檬及炭等消除異味,代替化學空氣清新劑。

不買象牙筷子或其他稀有動物的產品。

不買皮草以免危害野生生物,養動物做皮草會浪費資源。

減少使用含「氯氟化碳」(CFCs)的噴霧劑,以免破壞地球的臭氧層。

改用可充電的電芯。

自己設計玩具,既益智、省錢、又有滿足感。

自製禮物或賀卡,既有心思、省錢、又省資源。

留意本區污染事件,隨時投訴揭發。

支持及表揚有綠色環境傾向的公司、報刊、機構。

加入綠色組織,多捐款及支持活動。

不抽煙,勸使他人不在人前吸煙,檢舉非法吸煙。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50:4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01000051KK0182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