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陸書面語有什麼不同?(20分)

2008-01-01 7:06 pm
熟知兩地文化的人,請指出!

回答 (2)

2008-01-01 7:28 pm
✔ 最佳答案
是有的。

比如,内地人愛說土豆,來代表馬鈴薯,也就是香港的薯仔。但臺灣人從不會!
臺灣和香港的牛油,在内地卻是黃油。
cabbage=高麗菜(臺灣)=洋白菜(内地)
chips=洋芋片=炸薯片
cold noodles=涼麵=冷面
雪條=冰棒-冰棍
instant noodles=速食面=方便麵
lasagna=千層面=烤寬麵條

等等。

希望合你心意!

Happy New Year!

呀伯 路人甲

2008-01-02 01:01:44 補充:
語音特徵 因受方言的影響發音不規範 無翹舌音聲母,一般都念平舌音聲母Z、C、S。 鼻音聲母N和邊音聲母L分不大清,一般多念成L聲母。 把齒唇音聲母F發成喉聲母H。 如韻母把不圓唇元音發成圓唇元音 少輕聲。 聲調比較短促(受某些方音的入聲影響)。 個別字音與普通話不同(有些受古漢語影響)。

2008-01-02 01:01:52 補充:
然而,台灣“國語”語音特點固然是很突出的方面,但決定系統對立的因素,主要還是詞彙和語法這兩方面。這是因為國語的語音規範比較明確,歷來的"識字"教育又有"正音"的傳統,說話人在語音上的規範意識比較強。而在詞彙和語法上,規範模糊,人們的規範意識也比較弱,異變發展在這方面要快一些。
2008-01-02 7:01 am

大陸和台灣雖然只是隔著一條台灣海峽,但卻發展出不同的文化和用語,以我一個客居香港的台灣人來說,我的配偶是天津人,身邊也有不少來自內地的同事或朋友,有時溝通起來,也免不了會遇到”雞同鴨講”的窘境呢!
關於兩地的用語,我先從網站選取出來十個給你參考,其他的你若有興趣知道,麻煩自己 click 進去看看:
http://taiwantp.net/cgi/TWforum.pl?board_id=3&type=show_post&post=53






大陸詞語


台灣詞語



墩布


拖把



慈悲殺人


安樂死



超編


超額



儲幣


存錢



電視大學


空中大學



一次性杯子


免洗杯



殺毒(電腦)


掃毒(電腦)



電帚


吸塵器



超儲


過期


有些情況不僅令人發窘,還真叫人捧腹呢!話說”叫床”一詞,在台灣是被用來指”男女交歡時發出的呻吟聲”;但在大陸,入住酒店時,竟然被服務員問道:小姐,你要不要”叫床”?聽得我當場傻眼,後來才知道,服務員是問我要不要 Morning call ...

另外,兩岸由於政治制度,語言環境、社會文化都相差很大,加上長期隔絕不相往來,詞彙上表現出很明顯的"詞語差"。比較兩岸詞彙現象,顯示出台灣“國語”特色的大致有6種情況。
1、 可感覺到不是大陸普通話詞語,但理解上不形成任何障礙。
如"速食麵、錄影帶、計程車、腳踏車、冷氣機、易開罐、人造皮、服務生、存款薄、影評人、店員、郵差等。
2、 字面義似乎很清楚,實際不然,往往引起誤解。
: 張 老師(泛指心理學老師或可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的人)、機車(摩托車)、公車(公共汽車、非公家車)、本科(學校的主要學科,對選科而言),先進(在"各位先進"一語中指在座的聽眾)。
3、 借助於上下文或詞素、詞義組合上都難理解的。如:清湯(指女子直而齊耳的短髮,有"清湯掛麵"一語)。E型女性(一切都追求Excellent的女性);K書(用功讀書)。天婦羅(一種外頭裹有澱粉一類東西的油炸食品)。寡佔(壟斷),出缺(主管人有事有病不在職),組織人(忠於職守但缺乏主見和創造性的職員)等等;這部分還可包括一些國語口語中常用來講閩南話和客家話的方言調。如:查博人(男人),查某人(女人),才調(本領),三八(神經質、不正經),伴手(禮物),也有借用日語、英語的詞。如便當、看護婦,派對,秀等等。
4、 台灣和大陸都有、都用的詞語,但使用習慣和頻率不同。
如:a、民眾、杯葛、國樂、幼稚園;b、提升、檢討、愛人、高姿態、高工、販賣、成長、品質。這兩組詞,在兩岸出版的詞書裏都可以找到。區別在於:第一組在普通話中都有了代替詞,現在基本不用了;第二組在台灣“國語”和大陸普通話中都是常用詞,但詞義、使用範圍和習慣都有所不同。如:"提升"在台灣“國語”裏可以有"知識水準的提升"、"國民素質的提升"等說法,相當於普通話的"提高"。再如"檢討"台灣指總結經驗之義。"愛人"台灣指情人。還有"高姿態"指姿態甚高,頗難與人合作。"高工"台灣多指高級工業學校的簡稱,不指職稱。"販賣"在台灣“國語”中甚至流行"販賣……生活"這樣的用法。有些只是屬於中性詞,沒有貶義色彩。
5、 保留古漢語詞較多。
6、 吸收大陸普通話、閩南話、上海話、廣東話的一些詞。
詞語變化同社會變化緊密聯繫,隨著兩岸交流的擴大,詞語也相互滲透。如"泡妞、套牢、老公、愛心、作秀、觀光、動作、知名度、連鎖店、單身貴族"等已在大陸流行開來。"策劃"原是貶義的,現在普通話中也有了中性色彩的用法。而台灣國語也吸收了一批普通話詞語。如:抓、摘、反思、水準、對口(台灣“國語”地區只用於"對口相聲")等等。"緊張"一詞,除共有義項,普通話還用於貨物、商品的供應不足,這個義項台灣“國語”原來沒有,現在也見於口語和書面語了。
( 此段節錄自海崍兩岸: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35656.htm )


參考: 我+big5.china.com+taiwantp.net


收錄日期: 2021-04-21 17:06: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01000051KK0085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