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的起源,特點和體制。

2008-01-01 7:55 am
同上~~~

回答 (1)

2008-01-01 8:37 am
✔ 最佳答案
宴樂的形成
南北朝時期是中華民族大融合的時期。隨著北方少數民族不斷在中原地區建立政權(這些朝代稱為北朝),少數民族的音樂也傳入中原,並逐漸與中原地區原有的音樂產生融合,形成了新的音樂宴樂。
詞的產生
宴樂在公私宴會和娛樂場所很流行,漸漸地便產生了專門配合宴樂進行歌唱的歌辭,這就是新的詩體──詞。隋代就有詞產生,只是數量很少。到了中唐時代,民間詞多了起來,也引起了文人的注意,他們有意識地按詞的性質和特點模仿民間詞作,促使詞這種詩體走向成熟。

詞的最大特點,在於它是音樂文學,倚聲(按曲譜)填辭進行歌唱。可歌性決定了詞具有獨特的體制。詞的文學形式要服從音樂的旋律、節拍,因此詞有牌調,需分片,句式長短參差等等。只有符合了這些特點,唱出來才動聽,才可以算是「詞」。


詞的體制



1. 詞牌:(音韻及字句)

詞是合樂的文體,填詞時須依據音樂曲譜而填上文字,曲調名就稱為詞牌。故詞中的字數、句數、平仄及押韻,都須依照詞牌的要求去填寫。例如一剪梅、水龍吟、虞美人、念奴嬌、西江月。



2. 長短句:(句式)

詞本是曲詞,因將泛聲填以實字而成不整齊的長短句。故句式有長有短,參差錯落,短則一字,長則可達十一字。



3. 闋:(分段)

又稱片(指樂曲奏了一遍),是詞的一個段落。一首詞通常分上闋和下闋。上下闋的字數、格式有相同者,有相異者。

類別:詞可分為小令、中調及慢詞三類:

小令:又稱令,是詞的短幅,字數在五十八字以內者。

中調: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之間稱為中調。

慢詞:又稱長調,是詞的長幅,九十字以上者。



平仄韻通協格:詞牌–西江月(又名《步虛詞》、《江月令》)
詞譜:「+」表平仄皆可;「-」表平聲;「︱」表仄聲.
定格:

1.+︱+--︱(句)

2.+-+︱--(平韻)

3.+-+︱︱--(協平韻)

4.+︱--+︱(協仄韻)

5.+︱+--︱(句)

6.+-+︱--(平韻)

7.+-+︱︱--(協平韻)

8.+︱--+︱(協仄韻)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40:4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31000051KK0479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