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20點
回答 (5)
齊桓公!!!!!!!!!!!!!!!!!!!!!!!!!!!!!!!!!!!!!!!!!!!!!!!!
齊桓公:
齊之始祖太公望呂尚,十五傳至桓公。即位後,採鮑叔牙之勸諫,釋前嫌,任用管仲為相,厲行富國強兵政策,成為當時最大之強國。
西元前六八一年,齊國打敗了魯國,於是魯國君主魯莊公將遂邑割讓給齊國,已達成和議。魯莊公使人謝罪請盟,要齊國選定一個日子,於是雙方就決定在柯會盟。是日,桓公建了一個壇,準備歃血而盟,突然裹甲攜劍的曹沫衝上前去,以匕首威脅桓公將以前奪取魯國的城池全數歸還給魯國,桓公不得不答應他;事後,桓公後悔了,想殺了曹沫,但管仲立刻勸他,雖然是迫於情勢,但是既然已經答應了,就必須守信,不然會被天下人恥笑,桓公最後只得勉強遵守承諾,這是傳了出去後,各諸侯因此紛紛與齊國結盟。第二年,桓公就被諸侯們推舉為霸主,由此可知見管仲的深謀遠慮,才是使桓光稱霸的一大關鍵。
西元前六四五年,管仲逝世。當管仲纏綿病榻時,特別提醒桓公:易牙、豎勺、開方這三人千萬用不得,桓公十分信任他,因此在管仲去世不久,桓公依言將這三人遣離宮中,誰知這三人離開了以後,飲食、後宮、朝廷都亂無章法,桓公認為這次管仲竟看錯人,於是將他們召回來,更加寵愛他們,但不久之後,這三人專擅弄權,把政事搞的一榻糊塗。桓公在管仲生前,就商量要立太子昭為太子,不過管仲一去世,個個都想自立為太子,桓公去逝之後,諸子爭相搶奪王位;弄權的易牙和豎勻更自做主張地將公子無詭立為齊王。在後宮崩殂的桓公,屍體一直被易牙及豎勺扣在宮中,據說屍體被擔擱了六十七天之久,早已腐爛生蛆,臭味四溢。從此以後,齊國一直陷於王位爭奪的糾紛之中,國力大衰,再也無法稱霸中原了。
宋襄公:
宋襄公名滋文,是中原文化古國宋的君主,於西元前六五一年即位,在位十二年。公好仁義,拜庶兄目夷為相。宋國雖小,襄公卻也有稱霸之心。
不過,因為宋國一向以文化古國自居,國內風尚薰和,民風文弱,缺乏尚武的精神,加上經濟力量不如其餘大國,當然不可能成功。因此,宋襄公不惜卑辭重金,要求楚國加入其會盟,希望能藉楚之軍力合宋之名號,使自己能恃楚之威,實踐其稱霸之美夢。而楚國答應加入,不過,楚國君主楚成王當時只是想借宋國會盟之便,成為真正的幕後指使者。
是年秋天七月,宋、楚、陳、蔡、許、曹、鄭七國之君如期而至,襄公向諸侯們說他有意繼承桓霸業,希望他們同意,但楚莊王卻不同意,由於楚成王為大國之君,其餘小國不敢不從,結果襄公被成王軟禁,成王更率大軍攻打宋都。不過,因為魯僖公前來替襄公求情,於是,襄公才能逃離一死。
西元前六三八年,襄公率兵聯同魏、許、滕等國進攻鄭國,而後因鄭國向楚求援,於是十二月,襄公與楚成王對陣於泓水之濱。宋軍於泓水之濱嚴陣以待,雞鳴時,楚軍尚未渡河完畢,不過襄公因不願趁人之危,而錯失一個良機;不久,楚軍渡完河,開始佈陣,襄公又因不願偷襲別人,而錯失另一良機;等楚軍準備妥當,兩軍硬碰硬,宋軍當然大敗,其結果皆因宋襄公的頑冥想法所造成的,難怪襄公的理想主義會被後人以實利的觀點而譏為「宋襄之仁」呢!
晉文公:
晉文公名重耳,晉的第二十四代君主,即位時六十二歲,在為期間致力於富國強兵之策,國勢大增,晉的強盛嚇阻了秦、楚兩蠻夷國家的進迫,使中原文化繼續綿延,周王室共主的地位得以維持,這表示他做到了「尊王攘夷」,以致晉文公所建立的霸業,使其子孫在百餘年內皆受其惠,一直在中原維持霸者的領導地位。
但在其即位過程有一番波折。文公之所以六十二歲的老邁之年即位,是由於其父—獻公寵愛驪姬,而使晉王室為了爭奪王位而紛亂不已,文公迫於時是所逼而亡命到狄,不過因他身邊的五名賢士的幫忙,他才得以重回晉國,而登上霸主的寶座。
在文公回國途中,曾受楚國君主楚成王的恩惠,因而文公許下承諾:假使晉與楚兵戎相見,我一定退兵百里,避大王三舍之外。後來,果真有一次楚要進攻晉國,晉國先不迎戰,卻率兵向後退兵九十里,退避三舍的晉軍駐在城濮。西元前六三二年,楚國遣人送來戰書,使晉文公已有心一站了,最後,晉軍把楚軍打得落花流水,勝負在短短六日之內就已分曉。(城濮一戰,楚軍並未以全師出擊,晉國軍力雖強,不過確實也是勝得僥倖。「天與晉也」這種天命的觀念使楚成王不敢討晉,晉文公遂得以成為中原的霸主。)
五月丁未日,周襄王駕幸踐土,晉侯率領諸侯,在踐土三十里外郊迎襄王,把所得的戰利品獻給襄王,於是襄王設醴酒,以饗文公,策命晉文公為侯伯。這種榮耀及權位,恐怕只有當年的齊桓公堪與比擬了。
楚莊王:
楚莊王是楚國第二十二代君主,名侶,具有雄才大略,西元前六一三年即位,再為二十三年。西元前五九七年,由於邲的一戰擊敗了當時的大國晉,成為新的霸者而君臨諸侯。
莊王從位起的三年,就開始日夜遊樂,不理國事,也不出號令,事實上,他是趁此機會暗中觀察,辨別臣下的忠良讒佞,一旦時機成熟,就大刀闊斧地刷新人事,他的苦心加上本身的睿智及知人善任,使臣下都願為其效命,由此可知,莊王之所以能稱霸,都是靠君臣們上下一心的成果。
在一場楚晉之戰—邲之戰中,楚國大敗晉國。不過,兩軍實力原是旗鼓相當,不過楚軍卻大獲全勝,故勝負的決定就取決於領導階層。楚莊王親自帶領軍隊上戰場,就足以振奮軍心、鞏固領導階層,在精神上就已佔了上風;反觀晉軍,領導中心不能鞏固,將士又剛愎自用、毫無紀律,難怪士氣會受到打擊,而打敗了這場戰役,楚莊王也因此正式登上了盟主的寶座。
又有一次,楚要攻打宋國境內的蕭,因為當時天氣很冷,原本士氣並不旺盛,不過,由於莊王十分關心軍情,而到各軍營探視官兵,兵士們深受感動,於是軍心大振士氣高昂,號令一起,大家都爭先立功,蕭兵力不足,終告潰敗。楚莊王在位期間的大小戰役,半是親自率軍出征,雄才大略,而其行誼,卻也替後世傳下不少佳話。
秦穆公:
秦穆公是秦始皇的先祖,秦穆公是秦襄公之後的第九代君主,名任好,西元前六五九年繼成公而立。穆公即位後,勤修內政,任用百里奚、公孫友等賢臣,輔佐政事,因此國事大增。
其實就秦國而言,幾乎沒有幾個可造之才,穆公時的百里奚、由余等賢才都是別國的人,因此秦國之所以能強大的主因,就在於君主能知人、能用人。穆公用盡心計延攬人才,當然有時未免是不擇手段,不過為了壯大秦國,
倒也無可厚非。
穆公除了能知人善任外,宅心仁厚,不苛責於人。有一次,穆公到梁山打獵,心愛的駿馬走失了,後來發現了這匹馬,不過這匹馬已被三百多個當地土人,生吞活剝吃掉了。穆公聽到心愛的馬已被殺,嘆息的說:「馬都死了即使殺了這些人,也於事無補,何必呢?不過,我倒聽說吃了馬肉,倒是不喝點酒,會傷身的。」那些人知道自己吃了秦穆公的愛駒,非但沒受責罰,反倒還受賜美酒,唯恐自己傷了身體,真是感動得不能自己。
數年之後,秦國大饑,晉軍趁危來襲,秦軍陷於苦戰,當年吃了穆公愛馬的人,自組一支隊伍,冒死突進重圍救出穆公,解了秦軍之危,這些人就是感戴穆公的仁厚,才冒了生命解除了秦國困境的。穆公也就因為知人善任,能寬恕下人的過失,即使失敗,仍然給臣下以機會,臣子們當然都心悅誠服為他效力。
2008-01-07 19:13:31 補充:
The anwer is 齊桓公
參考: 網址
齊桓公&晉交公
2007-12-31 20:37:25 補充:
sorr, it is晉文公
收錄日期: 2021-04-23 22:34: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31000051KK0383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