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一位歷史人物

2007-12-31 10:37 pm
歷史是不是有 (神農氏) 這個人 ?
是一位神醫 ?
請問詳細資料 3Q

回答 (5)

2007-12-31 11:35 pm
✔ 最佳答案
神農,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他嘗遍百草,教人醫療與農耕。也因為此兩項重要貢獻,被世人尊稱為「藥王」、「五穀王」、「五穀先帝」、「神農大帝」等,為掌管醫藥及農業的神祇,不但能保佑農業收成、人民健康,更被醫館、藥行視為守護神。

傳說神農氏的樣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體除四肢和腦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內臟清晰可見。神農氏嚐盡百草,只要藥草是有毒的,服下後他的內臟就會呈現黑色,因此甚麼藥草對於人體哪一個部位有影響就可以輕易地知道了。後來,由於神農氏服太多種毒藥,積毒太深,終於身亡。

神農氏,也是中國第一個部落聯盟的名字,首領稱爲「炎帝」。神農氏最後一代首領炎帝被黃帝擊敗後,兩方聯合,形成華夏族。神農部落可能延續了很長的歷史。近些年裴李崗文化、賈湖文化等遺址考古發現,約在7000年前至1萬年前,黃河流域中原地區已經出現了農業社會。

因為上古時代並未有完整文字,故多為口耳相傳之傳說。而有關神農的傳說也有不少。但亦有古籍用神話般的形式提及到炎帝的一些事情。

《易經‧繫辭》「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白虎通》「古之人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至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製耒耜,教民農耕」。
《太平御覽》引《周書》「神農耕而作陶」。
《史記‧補三皇本紀》「神農始嘗百草,始有醫藥」。
《世本》「神農和藥濟人」。
《淮南子》「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

[編輯] 教民耕種
相傳是神農發明耕種的方法,他命百姓把穀種收集,然後播在開墾過的田土上,以後百姓便照這方法耕植五穀了,神農氏之稱一源為此。


[編輯] 發明耒耜
神農首創木製的耒耜,被認為是農業發明之始。


[編輯] 嘗百草
相傳神農為辨別各類草藥,更作親自嘗試,最後試到一種含有劇毒的草藥,無法可解,最終便犧牲了生命。神農有一條神鞭,名為赭鞭,用來鞭打各類花草,可令到花草的藥、毒、寒、熱等特性顯露出來。


[編輯] 發明陶器
神農還發明了陶器,陶器是與農耕同時出現的,被譽為繼火的使用之後的又一大創舉。


[編輯] 神農後裔
神農稱炎帝,或赤帝,是中華民族的先祖。中國因而又稱為「赤縣」、「神州」。

相傳炎黃時期,炎帝和黃帝皆神農之後,兩部落聯合形成華夏族。

炎帝敗於黃帝,黃帝代炎帝而為天子,炎帝部落一部分遷離了黃河流域。

蚩尤亦神農之後,蚩尤部落在黃河流域戰敗後,一部分融入黃帝部落,一部分南遷,後又西遷。鄂、湘、貴間均有苗民生活,為蚩尤之後,因先祖以務農,故而得名。蚩尤為神農後裔,蚩尤部落文明程度本來較高,但因戰敗後後裔居於偏遠之山間,日久之後,文化並無進步,抑且退化,反而成為了化外之民。


[編輯] 神農故居
相傳神農出生於烈山,有人在在湖北距隨州北四十公里的厲山鎮列山神農洞修建了「神農故居」。神農氏亦有為「烈山氏」。

「神農故居」,設有神農洞二處(一為穀物藥村貯藏,一為居住),並有神農亭、神農塔、神農廟、山南建神農茶室、神農花卉、九龍亭及山北神農母安登浴池,百草園等十數處。

湖北西部山區,也有一地稱為「神農架」,也與神農有關。


[編輯] 神農洞和神農碑
距離隨州市區五十五公里處的烈山上,洞中原有石桌、石凳、石碗及石榻等,傳說是神農氏所用的器物。烈山還有神農井、神農宅、神農觀、炎帝廟等古建築。歷山鎮北有「炎帝神農氏」碑一座,保存至今。
參考: 維基百科
2007-12-31 10:47 pm
神農氏,又稱炎帝,因生長於姜水,故姓薑,生於新石器時代晚期,他製作農耕用具,並教導人民從事農業生產,讓我們由採集、漁獵進步到農耕時期,為傳說中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
神農見人民因病而痛苦,故跋山涉水,找尋治病解毒良藥,為分辨草藥的藥性和功用,神農親自咀嚼吞嚥百草,並將它們在人體中的反應記錄下來。神農也曾經在一日之內中毒七十餘次。最後共尋得三百六十五種藥物,然後再根據病的症狀對症下藥,因此被尊 奉為中國醫藥學的創始。中國第一部系統論述藥物的著作,約成書於漢代的《本草經》,被命名為《神農本草經》,即有尊崇與懷念神農氏之意。
2007-12-31 10:45 pm
神农,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與農耕。也因為此兩項重要貢獻,被世人尊稱為「藥王」、「五穀王」、「五穀先帝」、「神農大帝」等,為掌管醫藥及農業的神祇,不但能保佑農業收成、人民健康,更被醫館、藥行視為守護神。

傳說神農氏的樣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體除四肢和腦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內臟清晰可見。神農氏嚐盡百草,只要藥草是有毒的,服下後他的內臟就會呈現黑色,因此甚麼藥草對於人體哪一個部位有影響就可以輕易地知道了。後來,由於神農氏服太多種毒藥,積毒太深,終於身亡。

神农氏,也是中国第一个部落联盟的名字,首領稱爲“炎帝”。神农氏最後一代首領炎帝被黃帝擊敗後,兩方聯合,形成華夏族。神農部落可能延續了很長的歷史。近些年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遺址考古發現,約在7000年前至1万年前,黃河流域中原地區已經出現了農業社會。
[编辑] 傳說
因為上古時代並未有完整文字,故多為口耳相傳之傳說。而有關神農的傳說也有不少。但亦有古籍用神話般的形式提及到炎帝的一些事情。

《易經‧繫辭》「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白虎通》「古之人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至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製耒耜,教民農耕」。
《太平御覽》引《周書》「神農耕而作陶」。
《史記‧補三皇本紀》「神農始嘗百草,始有醫藥」。
《世本》「神農和藥濟人」。
《淮南子》「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

[编辑] 教民耕種
相傳是神農發明耕種的方法,他命百姓把穀種收集,然後播在開墾過的田土上,以後百姓便照這方法耕植五穀了,神農氏之稱一源為此。


[编辑] 發明耒耜
神農首創木製的耒耜,被認為是農業發明之始。


[编辑] 嘗百草
相傳神農為辨別各類草藥,更作親自嘗試,最後試到一種含有劇毒的草藥,無法可解,最終便犧牲了生命。神農有一條神鞭,名為赭鞭,用來鞭打各類花草,可令到花草的藥、毒、寒、熱等特性顯露出來。


[编辑] 發明陶器
神農還發明了陶器,陶器是與農耕同時出現的,被譽為繼火的使用之後的又一大創舉。


[编辑] 神農後裔
神農稱炎帝,或赤帝,是中華民族的先祖。中國因而又稱為“赤縣”、“神州”。

相傳炎黃時期,炎帝和黃帝皆神農之後,兩部落聯合形成華夏族。

炎帝敗于黃帝,黃帝代炎帝而為天子,炎帝部落一部分遷離了黃河流域。

蚩尤亦神農之後,蚩尤部落在黃河流域戰敗后,一部分融入黃帝部落,一部分南遷,后又西遷。鄂、湘、貴間均有苗民生活,為蚩尤之後,因先祖以務農,故而得名。蚩尤為神農後裔,蚩尤部落文明程度本來較高,但因戰敗后後裔居于偏遠之山間,日久之後,文化並無進步,抑且退化,反而成為了化外之民。


[编辑] 神農故居
相傳神農出生於烈山,有人在在湖北距隨州北四十公里的厲山鎮列山神農洞修建了“神農故居”。神農氏亦有為「烈山氏」。

“神農故居”,設有神農洞二處(一為穀物藥村貯藏,一為居住),並有神農亭、神農塔、神農廟、山南建神農茶室、神農花卉、九龍亭及山北神農母安登浴池,百草園等十數處。

湖北西部山區,也有一地稱為“神農架”,也與神農有關。
2007-12-31 10:45 pm
黃帝是傳說中的人物,被認為是華夏族的始祖, 亦是中國歷史傳說中五帝之首。他姓公孫(一說為姬姓),名軒轅。號軒轅氏、有熊氏。黃帝也被道教尊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據《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於軒轅之丘」。中國古都學會(中國七大古都確認機構)認為軒轅之丘在今日河南省鄭州市軒轅丘,古為有熊國都城,其父少典為有熊國國君。黃帝出生於中國西北黃土高原的沮源關降龍峽,農曆二月初二(參見二月二)。在傳說中黃帝的母親是黃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說是夜晚)突然看見北極光,然後就懷孕、生下了黃帝。

根據中國史書的記載,在炎帝神農氏管治後管,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戰亂不止。黃帝便乘時而起, 打敗不同的部族, 其餘部族的首領亦紛紛歸附, 於是形成炎帝、黃帝、蚩尤人鼎足而立的局面。黃帝居中原。炎帝在西方,居太行山以西。蚩尤是九黎君主,居東方。炎帝與蚩尤爭奪黃河下游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走,向黃帝求救。黃帝在三年中與蚩尤打了九仗,都未能獲勝。最後黃帝集結在涿鹿上與蚩尤決戰, 戰鬥十分激烈。黃帝在大將風後、力牧的輔佐下,終於擒殺了蚩尤,獲得勝利。 ,統一了中國各部落。建都在涿鹿。戰後,黃帝率兵進入九黎地區,隨即在泰山之巔,會合天下諸部落,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告祭天地。突然, 天上顯現大螾大螻,色尚黃,人們說他以土德為帝,故自稱為黃帝。

早前炎帝不敵蚩尤, 與黃帝結盟對抗。蚩尤失敗後, 炎帝不滿黃帝成為天下共主,企圖奪回失去的地位,起兵反抗。炎、黃二帝在阪泉展開決戰,黃帝取得勝利。從此,黃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終確立。

據說, 黃帝奠定天下後,制定國家的職官制度, 如以雲為名的中央職官,管宗族事務的稱青雲,管軍事的稱縉雲,又設置了左右大監,負責監督天下諸部落。風後、力牧、常先、大鴻被任命為治民的大臣。他又經常封祭山川鬼神。他以神蓍推算和制定了曆法。他定期巡視各地,了解人民生活情況, 因此深得人民的愛戴。

此外,黃帝當共主的時候, 去古未遠, 人民生活簡陋樸素, 故黃帝教人民生火做飯,吃熟食,又創製紡織技術,用以製作衣服冠冕,禦寒護體。他又命大臣負責不同的技術創迼, 如羲和與常儀分別負責觀測太陽和月亮,臾區觀測行星,伶倫創製律呂,大撓創立甲子,隸首發明算數,容成綜合以上六術,製作樂律和律曆。黃帝還讓伶倫和垂製造樂器磬和鐘,沮誦和倉頡造字,史皇作圖,雍父造舂和杵臼,夷牟造矢, 揮造弓,共鼓和貨狄作舟。

黃帝有四妃十嬪。正妃為西陵氏,名嫘祖,她教人民養蠶縲絲,織出絲綢做衣棠, 故有「先蠶」的稱號, 次妃名蟆母,長相醜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黃帝敬重。黃帝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個姓,它們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而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

相傳黃帝亦通曉醫術, 素問及黃帝內經兩部醫書據說都是黃帝所作。但實際上是後人假托黃帝之名的作品。

今日在陝西省的橋山有黃帝陵,相傳黃帝年老時鑄鼎乘龍升天,臣子放箭阻攔,龍被射傷,飛過橋國時降下休息,黃帝被橋國人拉下一隻靴子,埋葬於此。

黃帝與炎帝都視為華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國人有時自稱「炎黃子孫」。

後世對黃帝的神化是逐漸進行的。《莊子》中提到黃帝得道成仙;《列仙傳》中的黃帝還能夠驅使群仙。
2007-12-31 10:45 pm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代神農部落首領的名稱,從神農開始至其後裔子孫,也是各部落聯盟公推的天下共主,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

神農部落末代首領炎帝,姜姓,神農氏,距今約四千多年前生於姜水之岸(今陝西寶雞一帶)。以後炎帝和黃帝兩大部落融合,形成華夏族。

傳記
炎帝和黃帝同源,為神農之後。據載,「昔少典氏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炎帝後,姜姓國,今寶雞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部落在黃河中下游流域發展,而當時在今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居住著以蚩尤為首的九黎族(有說獨苗族),雙方因部落發展而發生長期衝突,炎帝不敵而退至今河北省一帶。

據說因「炎帝欲侵淩諸侯」,後又與軒轅氏族姬姓之黃帝進行三次激烈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流傳記載下來的第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稱為阪泉之戰。面對著統領熊、羆、貔、貅、貙、虎為圖騰部落的強大對手,炎帝終告不敵,與之結盟並歸順之,黃帝代炎帝而為天子。

炎黃聯盟不斷擴展,歸順之部落越來越多,但蚩尤始終不服,大戰一場在所難免。蚩尤帶領著九黎,與聯盟大戰於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村),是為傳說時代的第二場戰爭,稱為涿鹿之戰。最後蚩尤被打敗。從此姜氏族便與黃帝在中原安定下來了。「炎黃子孫」一詞,則為人們對中華文明的始祖炎帝和黃帝的追溯和尊奉。

炎帝相傳姓姜,這或許顯示其曾以羊為主要肉食(有說因為生於姜水),並顯示仍依存有母系社會的傳統,羊加女合二為一(另姬、姒、姚、嬴都有此特徵)。炎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帝王世紀》雲:『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名女登;為少典婦,游於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得王,故號炎帝。初都陳,又徒魯。又曰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

神農炎帝
古籍記載,在黃帝之前,神農氏活了五百歲。神農氏是一個氏族,為中國傳説歷史中的第一個部落聯盟,由神農開創,首領又稱炎帝,由於以火德王,所以稱為炎帝。考古證實,在炎黃兩大部落融合之前,農耕文明在黃河流域已有數千年以上的歷史。《史記》雲『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在黃帝時代,神農氏部落已經衰落。神農和神農氏最後一代炎帝為兩人,炎帝為神農後裔。

根據傳説,神農氏部落有五個方面的貢獻:第一,用木材製造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地。第二,發明農業,種植糧食作物。第三,從前人們沒有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炎帝時纔開始製造出來。第四,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嘗百草是為了知道百草的藥性,進而發展用草藥治病的技術,神農也因此貢獻了偉大的生命。第五,發明紡織,抽出麻絲,利用輪紡織布,發明養蠶的嫘祖便是神農氏的後代。神農氏族部落後期的傑出首領炎帝和黃帝兩部落融合以後逐漸形成華夏族,因而炎帝與黃帝共同被尊奉為華夏人文初祖。神農為三皇之一,炎帝有時也被列為五帝之一

炎帝陵
炎帝傳說本非信史,其確切的葬地難以考證,現在中國境內有多處炎帝陵,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陝西寶雞和湖南株洲的兩處。

寶雞相傳為炎帝故里。《國語》、《竹書紀年》、《史記》和《帝王世紀》等古代典籍均記載炎帝出於姜水[1],而姜水當在現在寶雞一帶[2]。

湖南株洲炎陵縣城西17公里的鹿原鎮境的炎帝陵廟則始建於宋太祖乾德五年,當時尋得茶陵為炎帝陵,於是「立廟陵前,肖像而祀」 。據《酃縣誌》載,西漢時此地就有炎帝陵。《帝王世紀》稱「(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長沙」。成書更晚的宋羅泌則在《路史》中詳細寫道:「(炎帝)崩葬長沙茶鄉之尾,是曰茶陵。」

注釋
1↑ 《國語·晉語》:「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竹書紀年》:「(炎帝)育於姜水,故以姜為姓。」《帝王世紀》載:「炎帝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為少典正妃。游於華山之陽,有神農首感女登於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因以氏焉」。《史記·補三皇本紀》載:「(炎帝)長於姜水,因以為姓」。
2↑ 酈道元《水經·渭水注》:「岐水又東逕姜氏城南,為姜水。」
參考: 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15 23:26:3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31000051KK0194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