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消費的新聞

2007-12-31 7:52 pm
想要一d 關於青少年 對名牌 的追隨 的心態,原因 的新聞
thx
更新1:

希望有 網址參考,因為要用利做功課

回答 (1)

2007-12-31 8:01 pm
✔ 最佳答案
調查發現,不少青少年曾因消費決定和家長發生爭拗。另外,25%香港青少年擁有手提電話,其比率比日本(20%)還高。面對青少年過度消費的問題,普遍認為家長和學校應教育他們以生活需要為消費的大前提。可惜,只管「個人需要」實不能使青少年明白他們的消費責任。
在全球化之下,個人的消費已不是個人能力和滿足等事情,尤其是香港,我們沒有丁點兒天然資源製造所要的消費品,如手電和金飾等,所有的消費品和原料都是靠入口的。換言之,我們對消費品的需求越大,遠方的人民生活和生態環境所受的損害便越嚴重,因為開採和製造消費品總是帶來破壞的。
開採黃金等採礦工程需砍伐大幅森林,而所用的山埃和水銀勢必嚴重污染當地水源和土壤,對生態環境造成大災難。另外,大量第三世界土地用以種植大豆和飼養牛隻,以供我們享用。當我們每天倒去三千公噸食物時,全球十億人每天衣食不足;當我們把金光閃閃的飾物掛在頸項時,他人正為捍衛基本生存條件而抗爭。
我們的教育旨在培育青少年對家人朋友、社會國家的關心,如單以個人需要作為消費的大前題,妄顧過度消費對他人、自然環境造成的災害,似未符教育的目標,亦令社會下一代看不清個人消費的真正成本。
再者,消費主義把個人的生活需要等同個人的負擔能力。由此,對於過著衣食無憂日子的青少年,生活必需品是那些彰顯品味或只宜消閑的消費品,如名牌衣服、遊戲機和手機等,而對成長於家庭收入僅以糊口的青少年,他們所需的便是三餐一宿的情事。這種關係或會令青少年以為只要負擔能力有所改善,就能每季換手機和每月置新衣。可惜,砍林採金帶來的破壞並不會因誰是購買者而有所減輕的。
在糾正青少年過度消費的問題上,家長和學校的角色是極為重要的。而教導方針應以增強青少年對消費責任的認識和承擔為主。如單以個人需要為消費的大前提,不但令青少年對過度消費帶來的影響一無所知,而由於個人需要被塑造成個人承擔力,這亦使他們容易染上過度消費的陋習。

2007-12-31 12:03:26 補充:
消費文化和青少年載於04年12月25日蘋果日報,題:正視過度消費問題近日,一調查反映香港青少年已形成追求物質的習慣,有團體建議家長應多點和子女溝通,循循善誘,糾正其過度消費的心態。然而,社會鼓吹消費之勢正盛,過度消費不止是青少年,大眾對物質的追求亦是強烈的。

2007-12-31 12:03:45 補充:
環顧四周,鼓吹消費的訊息無處不在。大如羽毛球場的廣告牌、戶外大電視等等,無時無刻向我們灌輸消費是獲得別人認同和自我的橋樑。人,尤其需要外界認同和認定自我的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下,不自覺身陷物質追尋的旋渦,難以抽身。一個以青少年(7-15歲)為對象的調查指出,香港青少年擁有手提電話比率最高,有25%,比日本(20%)還高。另一調查指出,九成人認為香港人是「過度消費」的,而少於一成人是因為消費品有用才購買的。港人消費的模式反映出他們對消費責任的意識甚為薄弱。

2007-12-31 12:04:00 補充:
人們誤以為只要付足貨款便完成了消費者的責任。然而,試想每件消費品的原料皆離不開天然資源,如石油造化妝品、膠袋、球鞋;木材造紙巾、即棄木筷;黃金造金飾、手提電話等。每當我們對消費品的需求越大,開採天然資源的活動便越大型、越頻密,而開採又總是破壞環境和當地生態的。氣候變化和生態災難日趨嚴峻,如我們不停止對非生活必需品,如金飾和華麗衣服等的過份需求,我們下一代,甚至我們自己便遇上難以想像的艱難和惡劣的生存空間。 對於這等問題,單靠家長的努力亦稍嫌不足,因為青少年正值求學時期,教育和同輩對他們的影響是極為重要和深遠的,所以學校亦肩負教導學生正確的、負責任的消費和生活方向的責任。


收錄日期: 2021-04-19 22:30:1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31000051KK0116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