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白先勇的【驀然回首】內容是什麼?

2007-12-31 5:44 am
請問白先勇的【驀然回首】內容是什麼?
最好約1000字

thx

回答 (1)

2007-12-31 5:58 am
✔ 最佳答案
驀然回首 白先勇
文體自傳體散文
文題文題「驀然回首」與文章內容的關係:
1.作者因遠景出版社要把他早年所寫的短篇小說結集出版,使他有機會重看當年的作品,有所感懷,寫下此文。
2.他以「驀然回首」為題是他追溯自己如何走上文學研究、小說創作的道路。
/ 這文題最能形象地表達他回顧自己往昔學習寫作、創作小說的歷程。
/ 他在美國芝加哥密西根湖度耶誕時,面對殘年急景,心裡突然起了奇異的感動,驀然回首過往的歲月。

課文賞析
大段自然段內容要點
一1寫作緣起:
作者因遠景出版社要把他早年所寫的短篇小說結集出版,使他有機會重看當年的作品,有所感懷,寫下此文。
童年時代經歷對作者創作的影響:
作者童年時患肺癆,被家人隔離,只有廚子老央肯接近他,常給他講《征東》、《征西》等故事,使他初步接觸小說,並產生濃厚興趣,老央成為作者創作小說的啟蒙老師。

二2中小學生活對作者創作的影響:
作者埋頭苦讀新舊小說,培養了文學興趣。

3在建國中學讀初三對作者創作的影響:
(1)李雅韻老師為作者開啟了中國古典文學之門,使他首次窺見中國之偉大莊嚴;
(2)她又鼓勵作者寫作投稿,文章登在雜誌上,並笑說他可成年青作家,使作者興起當「作家」的念頭。





大段自然段內容要點
二4作者棄理學文的經過:
(1)在成功大學讀水利工程,原因:一面建設國家,一面遊名川大山,然後又可以寫自己的文章。
(2)讀了一年水利工程後,發現:對水利工程全無興趣,也無才能,自己的志趣無法勉強,「作家夢」越來越強烈。
(3)夏濟安先生所編的《文學雜誌》對作者的影響:使他熱愛西洋文學。
(4)決定重考大學,本想考中文系,但李雅韻老師認為學西洋文學對小說創作的啟發性更大,作者接受了她的勸告,轉入台大外文系。
(5)父母得知作者轉入台大後的反應:父親雖極不願意,但也無可奈何,不再堅持,只搬出古訓來教導兒子;母親則十分高與,因兒子又回到台北家中。

5在台大唸外文系對作者創作的影響:
(1)夏濟安先生欣賞他文字老辣,並在雜誌上用了他的小說《金大奶奶》和《我們看菊花去》,使他的寫作信心大增。
6(2)夏濟安先生提議他看毛姆和莫泊桑的作品,學習他們冷靜分析的風格。
7(3)作者在大三時與同學創辦《現代文學》,踴躍創作小說,不論好壞一同發表。
作者自評出國前所寫小說大部分都嫩得很:
(1)形式不完整;
(2)情感太露;
(3)主題是生老病死,一些人生基本永恆現象。
交代三篇作品的寫作背景和經過:
(1) 《玉卿嫂》:靈感來自智姐家中一位帶白耳環的褓姆。
(2) 《寂寞的十七歲》:靈感來自一個親戚。
(3) 《青春》:靈感來自一張裸體少年油畫。
三8民國五十一年,是作者一生,也是寫作生涯的分水嶺。―― 母親去世
母親事跡:
(1)1927年北伐,奔赴前線與丈夫會合。
(2)抗戰期間,率領白、馬兩家安抵重慶。
(3)晚年帶病赴喜宴,悉心打扮。
母親為人:
胸懷豁達,熱愛生命,堅強樂觀。



大段自然段內容要點
四9母親之死對作者的影響:
(1)死亡無可抗拒,令他漸領悟到人生之大限,天命之不可強求;
(2)因未能把母親從死神手裡救回來,而深感內疚、無奈;
(3)環境遽變,令他方寸大亂,以致到美國初期,無法寫作。
10芝加哥過耶誕對作者創作的影響:
作者站在密西根湖邊,面對殘年急景,心裡突然起了奇異的感動,驀然回首過往的歲月,心境變得澄明清澈,感到脫胎換骨,重新開始寫作。

11在愛我華工作室深造對作者創作的影響:
(1)從《小說技巧》一書,作者認識到小說寫作的要訣,即怎樣運用敘述法與戲劇法。
(2)他認識到小說技巧是表現偉大思想的基本工具,不是雕蟲小技。
(3)促使他發現與追尋「自我」,重新估計本身的價值觀和信仰,對自己國家的文化鄉愁日深,寫成了《紐約客》、《台北人》。

12作者在紐約時報廣場上感到國破家亡的徬徨,原因是:
他看了一齣有關中國近現代史的電影,內心毛骨聳然的激動不能自己。離開影院,但見時報廣場車水馬龍,紅塵萬丈,腦海頓時一片茫然,深感國破家亡的徬徨。

13作者寫《紐約客》、《台北人》時的精神狀態:
對自己國家的文化鄉愁日深。

總結
作者出國前後寫作生涯的比較

比較項目出國前出國後
寫作目的滿足作家夢表達偉大的思想主題
作品題材以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經驗為主遠離國土的現代中國人的生活和心境
作品主題生老病死等人生基本現象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追尋和反省
寫作技巧形式不完整,情感太露,技巧稚嫩。結合了中西文學的理論和技巧,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作品舉例《玉卿嫂》、《寂寞的十七歲》、《青春》、
《我們看菊花去》、《金大奶奶》《芝加哥之死》、《紐約客》、《台北人》

作者說民國五十一年是他一生的分水嶺,原因是:
民國五十一年以前,作者在父母的庇護下,生活無憂無慮,沒嚐過甚麼痛苦。但在這年冬天,作者赴美留學前夕,母親去世,令他內心極為震撼,並深感死亡的威力無可抗拒;老父在機場送別時,一反往日嚴肅剛毅的面目,而老淚縱橫起來。生離死別,一時嚐盡,面對父親的老態和從未流露過的軟弱,加上要面對一個無從預知的未來,作者心慌意亂、四顧茫然。因此多年後回想起來,認為這一年是他一生的分水嶺。

作者在文中所抒發的感情
要點說明
1. 對生命的無奈(1)童年病中見嘉陵江水漲的感受
(2)母親之死的震撼
2. 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同和熱愛(1)愛好中國古典文學
(2)對李雅韻老師體現的儒家精神的肯定
(3)努力認識中國近代史
3. 旅居異國的文化鄉愁(1)患了文化饑餓症
(2)感丁國破家亡的徬徨

作法要點
要點說明
1. 記敘手法(1)倒敘法:先寫作品結集出版,由重讀舊作引入對創作歷程的回憶。先寫結果,再述前因,所以是倒敘法。末段述「去國日久」,再由回憶帶回現在。
(2)插敘法:第八自然段插入母親生平事跡一節是插敘。
2. 抒情手法(1)襯托:
A. 以家中春夜盛宴,嘉賓雲集,笑語四溢,反襯自己幽居寂寞、被人遺棄的悲憤;
B. 以得病前在家中橫行霸道,受父母寵愛,反襯病中被隔離,家中親人傭人均逃避的態度,抒發病中的委屈失意;
C. 以母親堅強樂觀仍免不了死亡,襯托死亡的威力,抒發對生命的無奈和悲哀。
(2)借事抒情:
嘉陵江水漲,許多人被洪水吞沒,人們倉惶失措,為生死存亡掙扎的情況,正與作者與病魔搏鬥的情況相似,作者藉此抒發了病中的複雜心情。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50: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30000051KK0387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