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三位皇帝誰?

2007-12-31 4:45 am
唐朝第三位皇帝誰?

回答 (5)

2007-12-31 5:00 am
✔ 最佳答案
唐朝第三位皇帝是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字為善,諡號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
2008-01-05 4:43 am
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字為善,唐太宗李世民九子,其母為長孫皇后。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為嫡三子,後因其唐太宗嫡長子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於貞觀十七年立為太子。貞觀二十三年即位(650年),時年22歲。

他本來碌碌無為,但是由於諸多賢臣當政,所以才使「貞觀之治」的局面得以繼續維持。他在位期間,唐朝的領土最大。

起初,他在還是太子的時候,就與身為太宗才人的武則天有染;太宗死後,武則天出家,高宗才又把她接回宮中為昭儀,最後終於成為皇后。但是武后並不被高宗母舅的長孫一族所容,武后遂設法除去她的敵人。高宗一度有廢后的打算,沒想到這件計劃被武后得知,事情遂作罷,但是幫高宗擬詔的上官儀卻遭到滅門命運。這件事情過後,高宗再也沒有辦法壓制武后,後來又因眼疾問題,使得主政權完全操縱在武后手中。唐高宗曾使用天皇稱號,與天后武則天並稱二聖。

李治本身慈祥、低調,卻無大志,與哥哥李泰爭奪太子位時,也曾流淚哭泣。高宗盛世,全靠其妻武氏(武則天)指揮。李治原皇后不是武則天,而是王氏,後因為與蕭淑妃爭寵,引入武氏,沒想到兩人皆被武氏反食,最後斬去四肢,泡入酒內,武則天稱之「骨醉」。

根據史書記載,李治長期有頭痛與眼睛毛病,時常無法下判斷,到晚年,眼睛全盲,曾請御醫秦鳴鶴醫治,秦鳴鶴主張對腦針灸,武則天坐在幕簾後面大怒,認為要刺殺皇帝,李治認為不妨一試,沒想到真的有效。但最後仍無持續醫治,死亡。(有人懷疑,李治長期患病,可能是武則天所為﹔包括他與武則天所生的長子突然暴斃,都可能是武則天下毒)

高宗在位三十四年,683年過世,葬於乾陵,諡號為天皇大帝。
2008-01-05 3:51 am
唐高宗 李治
2007-12-31 7:05 am
唐高宗 李治 (628年—683年)
2007-12-31 5:15 am
生平

唐高宗李治(628~683)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字爲善。貞觀五年(631)封晉王。7年,遙授並州都督。23年5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爲唐高宗,時年22歲。次年(650)改元永徽。起初四五年間由顧命大臣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掌握朝政。房遺愛被殺,元景、恪及高陽公主等均賜死,高宗帝位由此得到鞏固。6年,高麗與百濟聯軍攻新羅,新羅遣使乞援于唐,高宗遂先後派兵出擊高麗和百濟。至龍朔3年(663),唐大將劉仁軌大敗援助百濟的倭國軍于白江口,破百濟,其國王奔高麗。永徽六年,唐遣程知節西擊沙缽羅可汗,從此連年用兵西域。至顯慶二年(657),唐大將蘇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缽羅奔石國(今前蘇聯烏茲別克塔什幹一帶),被擒。西突厥亡。高宗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護府。次年,徙安西部護府於龜茲(今新疆庫車)。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爲最大。高宗即位後納武則天入宮爲昭儀,不久欲廢王皇后,改立武氏爲后。對此,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對。李義府、許敬宗等卻迎合帝意,表示贊成;高宗在李義府等人的支援下,終於在永徽六年廢王皇后,立武氏爲皇后。顯慶(656~661)末年,高宗患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難於操持政務,皇后武則天得以逐漸掌握朝政,朝廷內外稱他們爲“二聖”。從此武則天成爲掌握實權的統治者,高宗處於大權旁落的地位。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去世。葬於乾陵。

有名事件 :皇后廢立事件

1.背景:這是一次由個人感情糾葛引起,進而轉化爲一場政治鬥爭的事件:唐高宗因私情而與武則天聯結在一起;王皇后因與蕭淑妃爭寵而助高宗引武則天入宮;武則天因問鼎皇后寶座而使情感事件上升爲政治事件;高宗的家事化處理因李義府之策而轉化爲國事化處理,又因李劫之言複回到家事化處理方式上來,最終確立了武則天的皇后地位。

2.經過:武則天在爲太宗才人時,與李治確立的私情,“高宗爲太子時,入侍,悅之”。二是在感業寺時,與李治更是關係密,且生有一子;三是武則天二次人宮後,無論是個體角色還是政治角色均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因此,武則天極有心計,一方面無微不至地照顧唐高宗,另一方面針對王皇后“不曲事上左右”,其母魏國夫人柳氏及舅中書令柳爽“入見六宮,又不爲禮”的表現,採取“伺后所不敬者,必傾心與相結,所得賞賜分與之,的手段,籠絡王皇后和蕭淑妃身邊之人爲己所用。武則天堅持這樣做的結果終於使唐高宗堅信武則天與自己是心心相印的。王皇后、武則天、唐高宗三人的情感糾葛,由暗而明,由平靜而激烈。整個事件的進程一波三折,最終事件超出了感情的範疇,上升到了政治層面。武則天入宮後的所作所爲,既討得了高宗的歡心,又孤立了王皇后與蕭淑妃。王皇后見事不如意,便重新與蕭淑妃聯手對付武則天,但結果是唐高宗“終不納後言,而昭儀寵遇日厚”。王、蕭一刻也沒有放鬆對她的警惕。而武則天同樣也沒有停止向王、蕭的進攻。對於廢掉王皇后,高宗是十分慎重的。在高宗進退兩難之際,中書舍人李義府的上表,使局勢發生了轉化,增加了高宗廢王立武的信心,也使家事化的運作轉爲國事化的運作。李勃與許敬宗一唱一和,讓唐高宗和武則天看到了希望。高宗聽了李彭的話,“意遂決”;武則天聽到許敬宗的話,“令左右以聞”,廣泛宣揚,製造輿論。從此,以唐高宗、武則天爲核心的新貴陣營無論在人數、政治權職,還是在輿論、心理上都壓倒了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爲核心的元老陣營。隨後,反對派陣營陸續遭打擊而七零八落。廢王立武以高宗、武則天的勝利而告終。

3.影響: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十月,皇帝下詔曰:“王皇后、蕭淑妃謀行酖毒,廢爲庶人,母及兄弟,並除名,流嶺南。,,又詔云:“武氏門著勳庸,地華纓獻。往以才行,選人後庭。譽重椒鬧,德興蘭掖。一聖情鑒悉,每垂賞歎。一可立爲皇后。,兩道詔書一廢一立,王皇后退出歷史舞臺,武則天登上國母寶座。這一廢立事件並不是簡單的、孤立的,它使唐朝此後的政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在這場鬥爭中,唐高宗雖然贏得了勝利,但也使自己和李唐王朝走人了另一個胡同,幾乎葬送了李唐王朝。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50:1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30000051KK0355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