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三從四德

2007-12-30 10:17 pm
什麼叫三從四德

回答 (3)

2007-12-30 10:21 pm
✔ 最佳答案
為了維持父權制家庭的穩定,根據「內外有別」、「男尊女卑」的原則,儒家禮教規範要求婦女的道德、行為及修養,是為「三從四德」。當中的「四德」是為「三從」而存在,日後更成為支配中國婦女道德、行為、能力和修養的標準。
「三從」的定義

「三從」即包括「未嫁從父」、「既嫁從夫」、「父死從子」,當中的「從」包含聽從、隨從、服從、跟從等意思。遵從「三從」的婦女不能自專自主,必須遵父命、夫旨、子意行事,以做到為女孝、妻賢、母良。
「三從」的源流

「三從」最早見於周、漢儒家經典《儀禮.喪服.子夏傳》,在討論出嫁婦女為夫及為父服喪年限時,說「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三從」從服喪制演化成人際間主宰服從的關係,與漢朝倡導的「三綱」呼應,將家庭中的「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延伸至「從父」、「從夫」的觀念。
「三從」引申為既為人之女兒、妻婦和母親的婦女,應對男性服從。婦女屈從由來已久,「女」字在商朝甲骨文中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周易》有主張婦女順從專一、恒久事夫的卦辭,後來要求婦女殉夫守節,限制寡婦改嫁等。
「四德」的定義

「四德」本是宮廷婦女必備的四種修養﹕「德」(德行)、「言」(言辭)、「容」(容貌)、「功」(技藝),包含傳統「婦學」四項教育內容,故稱為「四教」或「四行」。
四德」的源流

「四德」初見於《周禮.天官.內宰》,內宰是教導後宮婦女的官職,教導後宮婦女「陰禮」(婦女遵守的禮儀)和「婦職」(婦女擔負的職責),當中較高職位的「九嬪」則教導婦學之法,如「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這種教育後來擴展至上層家庭,女孩十歲時於家中接受女師教育,教以「婉娩聽從」(德、言、容、柔順聽話),織布製衣,學習有關祭祀工作(如縫紉、備酒漿等)。出嫁前由族長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完成培訓後舉行祭祀儀式,以成「婦順」。「四德」後來推至對所有婦女的要求,鄭玄則有此解釋﹕「婦德謂貞順,婦言謂辭令,婦容謂婉娩,婦功謂絲橐。」後世更不斷作出解釋。
參考: http://hk.knowledge. yahoo.com/question/? qid=7006032600138
2007-12-30 10:29 pm
「三從」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老來從子」;
「四德」係「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2007-12-30 10:22 pm
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宋明以降女子的行為規範,四德也成為男性選擇妻子的標準。三從是指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目錄 [隱藏]
1 緣由
2 「三從」的源流
3 如何「從父」?
4 如何「從夫」?
5 如何「從子」?
6 「四德」的定義
7 「四德」的源流



[編輯] 緣由
三從首見於十三經當中的《儀禮》。四德的最早的雛型出現在東漢時代的《女誡》,其作者為漢朝文學家班彪的女兒--班昭。《女誡》有《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共七篇,在婦行篇中,提出了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德,其他篇章中也提到了了夫父舅姑叔妹等姻親之間的相處之道。


[編輯] 「三從」的源流
「三從」最早見於周、漢儒家經典《儀禮.喪服.子夏傳》,在討論出嫁婦女為夫及為父服喪年限時,說「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三從」從服喪制演化成人際間主宰服從的關係,與漢朝倡導的「三綱」呼應,將家庭中的「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延伸至「從父」、「從夫」的觀念。

「三從」引申為既為人之女兒、妻婦和母親的婦女,應對男性服從。婦女屈從由來已久,「女」字在商朝甲骨文中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周易》有主張婦女順從專一、恆久事夫的卦辭,後來要求婦女殉夫守節,限制寡婦改嫁等。





[編輯] 如何「從父」?
「未嫁從父」是要求還未出嫁、住在父親家中的閨女孝順父母,聽從父權的話,「不違父命」就是「事親孝」。(按照孔子的解釋,「親」是指父母雙親,但又說「資於事父而孝母」。)

除了日常生活照顧周到,還要在父親遇危難時挺身而出。如漢文帝時,緹縈說服文帝廢除肉刑,使父親免於罪,又如東漢曹娥為救落水的父親而被淹死,終身婚姻大事要聽從「父母之命」也是「從」和孝的表現。

「既嫁從夫」是要求出嫁為人妻的婦女隨從、服從、跟從丈夫。「從夫」始於女子出嫁時,迎娶儀式是「男帥女,女從男,夫婦之義從此始」,母親叮囑女兒不可違背丈夫的命令。


[編輯] 如何「從夫」?
跟從丈夫輩分﹕ 當女子出嫁至夫家,按照丈夫的輩分、名分得到親屬稱謂(如子媳、嬸、嫂等)。

順從丈夫﹕ 妻婦視丈夫為「天」,有言「天命不可逃,夫命不可違」,必須順從、敬重丈夫,夫倡婦隨。如漢朝孟光對丈夫梁鴻「舉案齊眉」。

侍奉公婆﹕ 妻婦還需代丈夫行孝,侍奉公婆日常生活,並為丈夫生兒育女。宋朝以來,「相夫教子」成為婦女最重要的職責。

忠貞不貳﹕ 妻婦須對丈夫忠貞不貳,保持貞操,丈夫死後不事二夫,甚至殉夫。春秋時期,息國國君夫人息夫人,丈夫被楚國俘獲,楚王逼她為夫人,她以死相拒,成為史書表彰貞節的模範。歷朝官方表彰貞節烈成為制度,導致一些婦女自殘生命,甚至在丈夫將要病死和戰死前,妻妾們提前殉節,表示對丈夫的忠誠。

儒家倫理中有「尊母孝母」的傳統,母親對兒子擁有相當的權力。同時,《禮記.郊特牲》又規定:「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這裡的「從」就是「從其教令」,也就是凡事由父、夫、子做主之意。


[編輯] 如何「從子」?
對寡婦而言,「從子」就是「從夫」的延伸,她不但要守節不嫁,還要含辛茹苦撫養兒子,遵從作為一家之長的兒子,由兒子決定重大事情。

春秋時魯國一位寡婦有九個兒子,某天她想回娘家探親,根據「夫死從子」的禮規,需經兒子同意。當得到兒子的應許後,她又囑咐九個兒媳看好門戶,說自己晚上一定回來。結果她回家時天色尚早,就在門外等到晚上,被魯國大夫看見,便表揚她守禮。孔子的嬸母敬姜也是模範寡婦,事事依禮行事,丈夫、兒子前後死去,她上午哭丈夫,傍晚哭兒子,被孔子讚揚為「知禮」。


[編輯] 「四德」的定義
「四德」本是宮廷婦女必備的四種修養﹕「德」(德行)、「言」(言辭)、「容」(容貌)、「功」(技藝),包含傳統「婦學」四項教育內容,故稱為「四教」或「四行」。


[編輯] 「四德」的源流
「四德」初見於《周禮.天官.內宰》,內宰是教導後宮婦女的官職,教導後宮婦女「陰禮」(婦女遵守的禮儀)和「婦職」(婦女擔負的職責),當中較高職位的「九嬪」則教導婦學之法,如「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這種教育後來擴展至上層家庭,女孩十歲時於家中接受女師教育,教以「婉娩聽從」(德、言、容、柔順聽話),織布製衣,學習有關祭祀工作(如縫紉、備酒漿等)。出嫁前由族長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完成培訓後舉行祭祀儀式,以成「婦順」。「四德」後來推至對所有婦女的要求,鄭玄則有此解釋﹕「婦德謂貞順,婦言謂辭令,婦容謂婉娩,婦功謂絲橐。」後世更不斷作出解釋。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89%E5%BE%9E%E5%9B%9B%E5%BE%B7&variant=zh-hk"


收錄日期: 2021-04-23 17:34:2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30000051KK0159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