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發明和發現左d咩,唔要生平

2007-12-29 11:33 pm
我唔該你地唔好比唔關事既野係到,
如果唔係我會睇唔明

回答 (4)

2007-12-30 9:20 pm
✔ 最佳答案
愛因斯坦並無發明及發現過任何野
佢只係推斷出【相對論】出黎
因此得到後世人認同~
註:【相對論】中有部份尚未被證實的
2008-01-02 4:00 am
出生 1879年3月14日
德國烏爾姆
逝世 1955年4月18日
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
研究領域 物理學
著名事務 廣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
布朗運動
光電效應
E=mc²
愛因斯坦場方程式
玻色-愛因斯坦統計
EPR悖論
國籍 德國(1879年-96年、1914年-33年)
瑞士(1901年-55年)
美國(1940年-55年)
居住地 德國、意大利、瑞士、美國
研究機構 瑞士伯爾尼專利局
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
布拉格查理大學
普魯士科學學院
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
萊頓大學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母校 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
導師 阿爾弗雷德·克萊納
獲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1921年)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理論物理學家,相對論的創立者。

目錄 [隱藏]
1 生平
1.1 奇蹟年
1.2 成名
2 上帝不會擲骰子
3 個性和思想
3.1 宗教觀點
3.2 政治觀點
4 家庭與愛好
5 參考
6 外部鏈接

愛因斯坦生於德國烏爾姆一個經營電器作坊的小業主家庭,父母都是猶太人,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是一名不成功的商人,母親波林·科克是一位鋼琴家。愛因斯坦從小不很聰明,三歲還不會說話。 五歲時對袖珍羅盤著迷,六歲開始練習拉小提琴。愛因斯坦出生後的第二年,1880年全家遷居慕尼黑。1894年,又全家遷至意大利米蘭。1895年他轉學到瑞士阿勞市的州立中學。愛因斯坦在念小學和中學時,一般功課屬平常,不愛同人交往,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他。教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曾經公開罵他:「你將一事無成。」他的父親曾寫信對朋友說:「愛因斯坦的功課成績並不完全符合我的希望和期待。很久以來,我已經看慣了他的成績單上總是有不太好的和很好的成績」。

1895年,愛因斯坦來到瑞士蘇黎世投考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他的數學和物理考得很不錯,但其他科目沒有考好,該校校長赫爾岑推薦他去瑞士的阿勞州立中學學習一年。在阿勞州立中學學習的這段時光中使愛因斯坦感到快樂,這所學校的信念「概念思考是建立在『直觀』之上的。」完全符合他的需求。1896年,愛因斯坦進入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師範系學習物理學,學校裡的物理教授韋伯很討厭愛因斯坦,曾對愛因斯坦說:「你很聰明,但有個缺點,你聽不進別人的話」,愛因斯坦的女友米列娃時常與韋伯教授衝突,她指責他對愛因斯坦不公平,1899年6月,愛因斯坦在實驗室引起一場爆炸,手部嚴重燒傷。1900年畢業,沒能如願留校擔任助教,只能靠當「家教」維持生活。1901年取得瑞士國籍。1902年在大學同學格羅斯曼(M. Grossman)的父親協助下,被伯爾尼瑞士專利局錄用為技術員,從事發明專利申請的技術鑒定工作。他利用業餘時間開展科學研究,於1905年在物理學三個不同領域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光量子論的提出,推動了物理學理論的革命。同年,以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的博士學位。
2008-01-01 10:15 am
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了四篇劃時代的論文,分別為:《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根據分子運動論研究靜止液體中懸浮微粒的運動》、《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物體慣性與其所含能量有關嗎?》,隨後導出了E = mc²的公式。因此這一年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100年後的2005年因此被定為「世界物理年」。

1905年3月發表《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On a Heuristic Viewpoint Concerning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ight),認為光是由分離的粒子所組成。愛因斯坦解釋光也是由小的能量粒子(量子)組成的,並且量子可以像單個的粒子那樣運動。「光量子」理論把1900年蒲朗克創立的量子論大大推進一步,對早已成為定論的光的波動理論提出有力挑戰,揭示了微觀世界的基本特徵:波動—粒子二元性。
1905年4月:根據在咖啡館裡關於茶的討論,愛因斯坦寫出一篇論文,論證可以根據糖在液體中的擴散速度來計算糖分子的大小。這一篇《根據分子運動論研究靜止液體中懸浮微粒的運動》(On the Motion Required by the Molecular Kinetic Theory of Heat of Small Particles Suspended in a Stationary Liquid)的論文。
1905年6月30日,德國《物理學年鑑》(Annalen der Physik)發表〈關於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On the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 Bodies)一文。首次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基本原理,論文中提出了兩個原理:「光速不變」,以及「相對性原理」。
1905年9月27日,德國《物理學報》刊出〈物體的慣性與其所含能量有關嗎?〉(Does the Inertia of a Body Depend Upon Its Energy Content?),認為「物體的質量可以度量其能量」,隨後導出了E = mc²的公式。


收錄日期: 2021-04-23 21:00: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29000051KK0251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