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曹操的評論

2007-12-29 12:12 am
唔該有冇對曹操的評論既資料呀!(300字)
thank you

回答 (1)

2007-12-29 5:07 am
✔ 最佳答案
曹操曾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從他這句話里足見他的陰險、狠毒。他謀殺董卓不成,逃往時,誤殺義叔呂伯奢全家外,還殺死想救他的呂伯奢,以絕後患!為了一封衣帶詔,曹操下令斬了受牽累的七百余人,還進宮令武士勒死懷孕的董貴妃!從這些事件中看來曹操的為人是多麼殘忍和毒辣。



曹操處處表現奸雄的性格。汝南名士許劭對曹操的為人評得好「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相當能幹,有頭腦,他懂得假造帝詔召集十八路諸侯圖董卓;又會挾太子以令諸侯,處處利用對己有利的形勢,造成了誰反他就等於反漢的假象。他也懂得收買手下之心和民心。因此能諸將尤其是典韋和許褚幾乎冒死救他。每次出兵他都約束眾軍,于民無犯,尤其討張繡時,因為自己的馬受惊竄入麥田中,將麥踐倒,犯了自己所立的法,于是割髮代首,以收軍心及民心。由這件事中,又反映出曹操為人梟雄之處。



曹操也善用謀略,小小年紀就冬得用計使爸爸不信叔父之言。官渡之戰以七萬兵大敗袁紹七十五萬大軍都表現出他這方面的特點。



曹操懷有雄心大志所作所為皆以一統天下為出發點。他也夠膽略,有毅力。無數次的戰敗和遭人謀害,都不能令他動搖或屈服。



以上摘自大馬高級教育文憑中文用書(6)三國志通俗演義(下)



反觀劉備,為人既是梟雄,又要顧到「仁德」心理甚是矛盾,使他錯過機會。他雖然善于以哭博取別人同情,但若比謀略卻比不上曹操。



總而言之,曹操因具備殘忍,比劉備孫權更有才能!

http://jinyong.ylib.com.tw/snowtalk/show.asp?no=13364&ch=history



歷史評論】 - "大奸若忠"奸臣比忠臣好



--------------------------------------------------------------------------------



(李興濂)



讀二十四史,我越來越覺得當個奸臣也挺好,雖然中國的老百姓都喜歡忠臣。

在我看來,忠臣善終的太少,忠臣必須克己忍讓,不越雷池一步,絕無居功自傲、威震其主之嫌。

魏徵遇上了唐太宗,倘若換上了別的氣量狹小的皇帝,十個魏徵都成了刀下鬼。

海瑞可稱為忠臣,一生清廉,剛正不阿,憂國憂民,敢於直諫嘉靖皇帝,

然而朱厚璁昏庸誤國,不聽忠言,終將海瑞逮捕下獄。

岳飛為了保衛南宋小朝廷,奮勇抗金,收復失地,直搗黃龍府,

卻被十二道金牌乖乖地騙回了臨安,以「莫須有」的罪名誣以謀反,下在死牢。

耿直討人嫌,忠臣不得好死!



奸臣就不同了,「奸滑」實謂「聰明伶俐」的同義詞。

奸臣無不奸滑,奸滑者,能看風使舵,投機取巧,避實就虛,

上能觀顏察色,揣摩實權人物的心理,把准火候,投其所好;

下能權衡擁護者反對者之眾寡,媚俗悅眾;

旁能摸清誰喜誰怒,誰喜硬頂誰會敷衍,如蛇行竹林,鰍游網眼,風過石竅,曲曲折折,終達目標。

秦之趙高,唐之李林甫,宋之秦檜,明之嚴嵩,清之和坤,或大司馬,或宰相,或太師,

一個個無不官至極品,權傾朝野,家有萬貫,抖不盡的威風,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何樂而不為之?



奸臣不要領兵掛帥,身冒矢石;不要開渠治洪,身入不毛;更不要創收發展,為國家財政操心。

那些硬碰硬的事一概不去幹,自然會有自以為錚錚鐵骨的忠臣、傻冒、呆子去幹,

咱只留在萬歲爺身邊哄得萬歲歡心是第一要務。

同時留心著你們那些自以為立了汗馬功勞的所謂的忠臣,

你們適可而止,不然老夫磨道上找你們蹄印,將你們一個個送前線去送死,

像楊業天波府裡全成了寡婦一樣,寡婦也不讓你們安生,佘老太婆百歲也要掛帥。

讓你岳飛打到黃龍府,那置我於何地?就得把你們斬盡殺絕!



你是攻城為上,我是攻心為上。

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為人在世,還不是為了個享受!

成天什麼邊關安寧,國計民生,改革弊政,弄得聖上食不知味,夜不安寢,這就是忠於聖上?

你看老夫,或造園陵廣集天下奇花異草怪石珍寶,或建亭台樓閣廣選天下美女尤物,

實在不行老夫的女兒也可給萬歲爺當妃子解悶,這就叫赤膽忠心無私奉獻,

最高領導賞識我器重我喜歡我有何不對!聲色狗馬,瀟灑人生,誰個不愛!

你看那和坤,在皇帝面前曲意奉承,百般嬌媚,笑容可掬。

乾隆知道朝廷沒有棟樑之材劉墉不行,但他就是少不了和坤。

再看那趙高,當二世說人生短暫,

「猶騁六驥過決隙,吾既已臨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志之所樂」時,

他說:「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群臣莫得見其面,故號曰朕。」

要二世趁富於春秋深居禁中,盡享快樂,朝中大事全由他趙高勞心操辦就是,多麼忠心耿耿!

而唐玄宗晚年只想縱慾享樂,朝中諸事全推給宰相李林甫等,還說有他在,方玩得放心,睡得安穩,

以致李林甫四十餘職於一身,終於

「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寵」,「杜絕言路,掩蔽聰明,以成其奸」;

「妒賢嫉能,排抑勝己,以保其位」;「屢起大獄,誅逐貴臣,以張其勢」。



「大奸若忠」,學問多多,高深莫測,非大智大勇大手段者不能。

一生一世,陽奉陰違,笑裡藏刀,口蜜腹劍,夾緊尾巴,如履薄冰,做兩面人而不敗露,

那韜光養晦之功夫,非等閒之輩可為。

忠與奸,有誰知?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日身便死,一生真偽誰復知」?

君不見最最忠於、最最緊跟,「語錄不離手,忠字不離口,報喜不報憂,出場半步後」的副統帥

是摔死在溫都爾汗才真相大白於天下。

至於死了後還在悼詞裡冠之以「一貫高舉」,「無限忠於」的「理論家」,更是在多年以後才揭去偽裝。



京劇《連環計》中的董卓說得好:

「有人罵我奸,我說他心太偏,有人罵我凶,我說他自己不中用,為人不用凶和奸,哪有榮華富貴萬萬年!」

我死後管它洪水滔天!當個奸臣也挺好!

http://forum.gamez.com.tw/showthread.php?t=111359



中國歷史的資料富於編綴大歷史的線索。



舉一個例,東漢之末的曹操過去曾受不少歷史學家的唾罵,野史中的許子將稱他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姦雄”。孫盛著的《雜記》又謂他自稱“能我負人,毋人負我”。還有他所頒發世稱“魏武三詔令”的文書求才,內稱有品行的人不一定有才能;有才幹的人不一定有品德。他需要的是能臣,而不是守規蹈矩之士。這樣更招致攻擊。有了這樣一個梟雄當權,自己逼宮,兒子篡位,怪不得廉恥喪盡乾坤顛倒,引起中國一段長期分裂的局面。



可是我們仔細讀他的《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己亥令》,原文是一篇自傳。內中說及他當初潔身自好,無意過度的發展,但是身不由己,總是環境逼迫,一步接一步地逾越當初界限。“國家傾危,是以不得已慕虛名而處實禍也”。這樣說來他的冒險犯難尚是個人的犧牲。文中又表現當日分裂的局面已成,他實在是挽狂瀾於既倒。“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所以他在這時候還想勉強維持一個統一的局面,已是費盡心力,只有不顧本身名譽不較身家性命利害。



這還只算自身的辯讓。我們再讀《三國志》裏的《魏書·武帝傳》,他最初“舉義兵以誅暴亂”,辭大將軍啣以讓袁紹。不願加害劉備,自稱“殺一人而是失天下之心,不可”。他在建安八年令禮讓之風,尚自稱:“喪亂以來十有五年,後生者不見仁義禮讓之風,吾甚傷之。”至此仍不乏傳統道德的作風,直到一切無效,才提倡只求才不顧德。



以上本紀也仍可能是宮廷史官諛飾之辭。可是曹丕逼著漢獻帝遜位後,司馬炎又逼著魏主曹奐遜位;司馬家之晉朝尚有八王之亂,兄弟叔侄稱兵廝殺;隨著北方有五胡十六國,南有宋齊梁陳,經過369年的混亂才有隋文帝的統一。這局面絕不可能由曹操一人負責,也不能再循於抽象字眼,用“黑暗”“淫酗”和“腐化”等搪塞。因為那樣仍是以傳統的人身道德為一切事物之根源,也仍是強不知為已知。



當時,袁紹一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滿天下”,由學閥而變為軍閥,官渡一戰能動員10萬人,用糧車1萬輛。這樣看來曹操之求賢並不是偏要推恩遺愛於無德之人,而是剔除當日“孝廉”的一個被包辦壟斷、並不合時的觀念,只是積習難改,即曹魏用九品中正之後,也仍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又直到隋唐之間,印刷品問世,教育普遍。又直到唐高宗武后殿試親自詢問應試學者,才使整個官僚組織變質。



如此在大歷史的角度看來,曹操是好人或壞人,不是問題的關鍵,他無從掌握全部群眾運動。他自稱“本志有限”,被時代的潮流所逼迫,應為可信。最多我們也只能說他是進展至魏晉南北朝時歷史上之經紀人和歷史之酵素。他一生征伐,象徵著秦漢帝國也已崩潰,隋唐宋帝國尚未登場的階段之起始。







曹操

  曹操是最早展露出政治野心的人物,後人評論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可見曹操本來就具有過人的雄才大略。但是他為了滿足個人的野心,不惜迫害忠良的行為,欲大大違背了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念。

  提起曹操有人佩服,有人痛恨,三國演義中用了許多篇幅來描寫曹操,無形中也在中國文學史上,為反派人物塑造出了最成功的藝術典型。


收錄日期: 2021-05-03 04:17: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28000051KK0291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