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生魚片又稱魚生,古稱魚膾、膾或鱠,是以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食用的食物總稱。起源於中國,後傳至日本、朝鮮半島等地。
歷史
先秦時代
膾最初的意思是指切細的生肉,《漢書·東方朔傳》:「生肉為膾。」《禮記·內則》:「肉腥細者為膾。」有的肉在蒸煮烹飪以後就喪失了原味,不夠鮮嫩,鮮魚就是其中一種。
中國早於周朝就已有吃生魚片(魚膾)的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出土青銅器「兮甲盤」的銘文記載,當年周師於彭衙(今陜西白水縣之內)迎擊獫狁,凱旋而歸。大將尹吉甫私宴張仲及其他友人,主菜是燒甲魚加生鯉魚片。《詩經·小雅·六月》記載了這件事:「飲御諸友,炰鱉膾鯉」,「膾鯉」就是生鯉魚。《禮記》又有:「膾,春用蔥,秋用芥」,《論語》中又有對膾等食品「不得其醬不食」的記述,故先秦之時的生魚膾當用加蔥、芥的醬來調味。《孟子·盡心下》亦有提及膾[1],這亦是成語「膾炙人口」的由來,原意是指膾炙的美味,後來指作品受歡迎和為人熟悉。
關於中國南方食用生魚片的記載,最早追溯至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據《吳越春秋·闔閭內傳》所載,吳軍攻破楚郢都後,吳王闔閭設魚膾席慰勞伍子胥,吳地才有了魚膾,當時是西元前505年。雖然《吳越春秋》的內容,許多來自民間傳說,不全可信,但在沒有其他資料的情況下亦可作為參考。
[編輯] 嶺南魚生
據《南越遊記》載,嶺南人喜以草魚作魚生,佐以瓜子、花生、蘿蔔、木耳、芹菜、油煎面餌、粉絲、豆腐乾混合而成的調料[3]。據說荔灣艇仔粥也是從魚生發展過來。
[編輯] 順德魚生
順德魚生[4]一般以淡水魚為主,品質好的順德魚生以約750克的「壯魚」為食材,買回來後先放在山泉水餓養幾天,以消耗體內脂肪,令魚肉實甘爽。殺魚時在魚下頜處和尾部各割一刀,然後放回水中讓魚在游動放血,了無淤血的魚片便潔白如雪,晶瑩剔透,放血的程序若把握不好,魚肉帶紅色水分也多。片好之後要再放進冷凍一會,魚生才會爽滑和有甜味。
進食時蘸以蒜片、薑絲、蔥絲、洋蔥絲、椒絲、醬油、花生碎、芝麻、指天椒、香芋絲、炸粉絲,再加上油、鹽、糖混合成的調料。魚皮則可涼拌。
[編輯] 潮汕魚生
潮汕魚生[5]多以養於沙塘中的草魚為食材,重三斤左右最為適宜。早上把買回來的魚放在清水裡養著,到下午才去魚鱗、開膛,掏出內臟後將一層魚皮削去,然後沿脊骨取下左右兩邊肉,切除肋骨和魚腹。擦乾血污,把魚放在比較通風的地方,讓魚被風吹至富有彈性。晚上就可以切片食用。
佐料分咸甜兩種:鹹的是豆醬拌小磨香油;甜的則是三滲醬、梅膏醬,另備有一碟生切蘿蔔絲或楊桃片。可謂色、香、味、型俱佳。通常在吃魚生會喝魚頭湯和吃魚片稀粥。
[編輯] 佛山九江魚生
以拌(粵語稱為「撈」)的形式食用,故又稱「撈魚生」(拌魚生)[6],現時的製法可追溯至清末,通常以海鯇為食材,買回來後養一個月,期間不餵食,讓魚體內的廢物排出,並減掉多餘脂肪。然後殺魚、放血、開膛,之後不能冷藏,要現做現吃。上桌時在魚生的表面放上檸檬葉絲,吃時魚生會有一股清香。
配料可多至十九種,包括炸米粉絲、炸芋絲、炸麻花、京蔥白、薑絲、蘿蔔絲、尖椒絲、指天椒、欖角碎、酸藠頭、生蒜片、花生、芝麻、白砂糖、白醋、花生油、鹽、胡椒粉。冬季先放魚肉再放配料攪拌,讓魚吸收配料的香味。夏季則先把配料拌勻再放魚肉,保持魚肉鮮美。魚肉以外的配料,放下去的先後也有一定程序,比例也要掌握得好,雙手各持一雙筷子,先把油、鹽、胡椒粉拌一下,然後把蔥、芝麻等配料倒下去再拌幾拌,再放油、鹽、胡椒粉拌幾下,再下炸米粉絲、炸芋絲、炸麻花等脆口配料,再拌幾下。進食時以筷子把拌勻的魚肉和配料一同挾進口。
傳統製法程序繁複,配料繁多,在南莊、廣州等地的九江魚生會把程序簡化或減少配料,但用作提味的欖角如果去掉,魚生就沒那麼鮮美了。
[編輯] 客家生魚膾
魚膾也是客家傳統食品,寧化、五華、興寧等地的客家人都有吃魚膾的習慣。
[編輯] 寧化生魚膾
福建寧化的客家人的魚膾[7]以約兩三斤重的鮮活草魚為食材,清水漂浸半日,製作時以右手用毛巾裹住魚頭,令魚不再蹦跳,左手持刀快速除鱗、開膛去內臟,沖洗乾淨後不再下水。然後去頭尾劈成兩片,再去魚皮、剔骨。擦乾魚肉的血污後切成透明的薄片。切時師傅要站成弓步,左手指尖輕輕壓住魚肉,右手刀口前傾,走刀飛速而用力均勻,切好後立即攔上麻油上桌。
這種魚膾製作講究,不但注重衛生,製作時還不能靠近高溫、不能使用電扇,保持魚片潔白無染。佐料有上等醬油、芥末醬和薑汁。
[編輯] 五華生魚膾
也叫琴江魚生,製作過程與寧化生魚膾相若,先把草魚漂浸,然後快速除鱗、去內臟、去骨,再把魚肉切成薄片。特別之處是把切好的魚肉放在竹篩上晾乾水份(圖)。
進食前先準備一大碗和好的薑蒜汁和白醋浸泡魚肉除腥,佐料有醋醃蒜片、薄荷葉、薑絲、炸花生米、花椒粒、香菜、芹菜葉、辣椒、胡椒等,分別用小碗盛載。吃時先挾生魚片放進醋裡浸約半分鐘,然後用勺子把佐料舀到自己碗裡,佐料可依照個人喜好決定種類和份量,再把生魚片放在最上面,然後一整碗扒進嘴裡。
[編輯] 興寧生魚膾
與五華魚膾相似,製法和吃法略有不同,其中以大坪魚膾[8]為極品。把鮮魚去鱗後,切開放血,然後剖開、去骨,再切片,魚片較五華魚膾厚。把魚片放在竹篩上面上桌,以高山茶油調味。
[編輯] 赫哲族生魚膾
聚居於中國黑龍江省和中俄邊境一帶的赫哲族有吃生魚的習慣,對於魚皮、魚籽、魚肉、魚脆骨都有生吃的妙法。加入蔬菜的涼拌生魚稱為他勒卡。
[編輯] 日本刺身
主條目:刺身
日本生魚片稱為刺身,一般都是用新鮮海魚、海貝製作,蘸以醬油、山葵等,是日本菜中接近最清淡的菜式,也是具有代表性的菜式之一。
[編輯] 朝鮮膾
主條目:膾 (韓國)
朝鮮亦有食用生魚片的飲食習慣,稱為膾 (諺文:회;朝鮮漢字:膾),把切薄片的生魚肉用生菜包裹並加上醬料食用。
[編輯] 新馬式魚生
主條目:七彩魚生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於人日有吃魚生的習慣,稱為「七彩魚生」[9]或「撈起魚生」(撈即粵語的拌),取代傳統的七菜羹。這種魚生是由九江魚生演變而成,但醬料不同,醬料以酸梅膏加橘子汁添糖水調成
涼麵又稱冷麵,是指涼吃的麵條,世界上不少地區都有涼麵,盛行於夏天天熱胃口不佳食用;現於便利商店也見販賣盒裝涼麵,便利店涼麵花樣更多,惟麵條口感一般不及涼麵專賣店軟硬適中,且麵量少不及專賣店。於日本、香港等地,一些袋裝小吃店會售賣袋裝涼麵。
通常。台灣各都市常見無湯涼拌麵。
目錄 [隱藏]
1 各地涼麵
1.1 台式涼麵
1.2 中國北方涼粉
1.3 陝西涼皮
1.4 日式涼麵
1.5 韓式涼麵
1.6 越南檬粉
2 外部連結
[編輯] 各地涼麵
[編輯] 台式涼麵
一般選擇伊府麵(意麵、油麵)經煮熟,開電風扇吹涼,保持麵彈性。
佐以芝麻醬、醬油、店家特有中藥醬汁、糖水、蒜汁、小黃瓜切絲;嗜吃辣者則加辣椒
台北市陳家涼麵、臺中市洪記涼麵、一番亭涼麵皆是老字號涼麵。
再佐以冰酸梅汁,風味絕佳。
[編輯] 中國北方涼粉
見涼粉 (中國北方)
[編輯] 陝西涼皮
見涼皮
[編輯] 日式涼麵
日本的涼麵多用蕎麥麵製造。
[編輯] 韓式涼麵
見朝鮮冷麵。
[編輯] 越南檬粉
見檬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