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中國有冇一個愛國人士呀??20分嫁!!!!快D答啦~~

2007-12-28 12:25 am
我想問有邊D中個人岩下列呢D條件嫁??如果有既,請比埋個網址我呀。。。THZ
實踐中國人的美德,致力保存同發揚中國文化
愛護中國的古蹟同文物,不讓它們受到破壞,等中國的HISTORY同文化得以保存落尼
珍惜同保護國家的自然生態環境
關心國家的時事同最新發展.貢獻個人力量,E.G學識同金錢,以改善國家的現況
目睹國內腐敗OR不公平的事情。勇於指出,盡一己的能力改變這現象
國家受到別國入侵時,挻身保衛國家,捍衛國家同民族的專嚴。
係要一個人要有兩個條件符合喎~~

P。S我都知好難,,,但係都唔該哂你地呀>3<

回答 (4)

2007-12-28 1:26 am
✔ 最佳答案
岳飛,人。出身農家,曾在韓琦的後人韓肖冑家當過佃客。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康王趙構在相州建立大元帥府,招募義士,收編潰兵。岳飛應募投軍。岳飛體格健壯,膂力過人,年未滿二十,便能拉開三百斤的硬弓和八石的強弩,左右開弓,百發百中;而且槍法也十分出眾。在與金軍作戰中,多次單騎闖入敵陣,斬殺金將。因戰功卓著而被擢陞為武翼郎(武階第四十二級)。

  建炎元年(1127)夏秋之際,岳飛聽說宋高宗打算退避到長安、襄陽、揚州等地避敵的消息後,抑制不住滿腔憤怒,不顧自己人微言輕,毅然向宋高宗上書,抨擊宰相和執政官,請求宋高宗改變主意,親率大軍北渡黃河,收復河北失地。黃潛善、汪伯彥看了岳飛的奏書後,勃然大怒,以「越職言事」的罪名革除了岳飛的官職和軍籍。

  岳飛遭到這次意外打擊後,並未心灰意冷。他懷著報效國家的熱情,又投奔到河北路招撫使張所的麾下。

  建炎三年(1129)秋,岳飛隨杜充南撤,駐守建康府。同年冬,金軍渡江南侵,杜充兵敗後降金。岳飛在宋軍四下潰散之際,控制住自己的部隊,收容散兵游勇,自成一軍,轉戰於廣德、常州、建康、泰州等地,靈活機動地打擊金軍。岳飛率領所部克復了建康,後在救援楚州時受挫於淮東。在缺衣少食、處境異常艱難的情況下,岳飛與士卒同甘共苦,並嚴格約束部隊,做到「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經過一年的艱苦努力,岳飛終於按照自己的意志和風範塑造出了一支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擁有數千人馬的抗金勁旅。

  從建炎四年秋到紹興四年(1130─1134)春,宋金戰爭的重心移到了州陝地區。南宋朝廷利用這一有利時機,調兵遣將,全力消滅江淮以南的土匪,以儘快穩定內部統治。岳飛在此期間,忠實執行南宋朝廷的命令,馳騁在江西、湖南等地,消滅土匪和叛軍,並從俘虜中收編了大量士兵,使自己的部隊迅速壯大,擁有近三萬將士。岳飛也因此被南宋朝廷先後授予神武副軍都統制、鎮南軍承宣使、江南西路舒蘄州制置使等官職。岳飛的部隊也被南宋朝廷授予「神武後軍」的番號。宋高宗為表彰岳飛的功勞,還親筆寫下「精忠岳飛」四個大字,讓人繡成一面旌旗,賜給岳飛。

  紹興四年三月,鑒於劉豫的偽齊軍隊攻陷襄陽和郢州(治今湖北鍾祥)後,南宋的長江中游防線出現了缺口,岳飛上書請戰,南宋朝廷於是派岳飛出師。五月,岳飛指揮部隊一舉攻克郢州後。七月,岳飛揮師北進,王貴、張憲等統兵在鄧州(治今河南鄧縣)一線又擊敗數萬金齊聯軍,乘勝攻克鄧州。接著,岳飛又派兵攻克了唐州(治今河南唐河)和信陽軍(治今河南信陽)。

  收復襄陽六郡,是岳飛所部的第一次北伐,也是宋軍的第一次北伐。儘管從軍事的角度看,它僅屬於局部反攻,但它在政治上卻開始改變著南宋朝廷軟弱的形象,昭示著宋金戰爭形勢的變化,極大地鼓舞了南宋軍民的抗金鬥志。同年八月,宋廷為獎勵岳飛戰功,擢陞年僅三十二歲的岳飛為清遠軍節度使。同時,宋廷將隨、郢、唐、鄧、信陽劃為襄陽府路,隸屬岳飛管轄;任命岳飛為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

  紹興五年(1135)春,岳飛因救援淮西有功,赴臨安入覲宋高宗,被加封為鎮寧、崇信兩鎮節度使。同年夏季,岳飛奉命率軍南下鎮壓洞庭湖地區楊軍。岳飛憑藉軍事優勢,使用圍困、誘降、強攻等手段,將這場持續了六年之久的大規模民變平定。岳飛收編了楊軍的精壯戰士,並獲得了朝廷撥給的另外幾支部隊的人馬,兵力由三萬猛增至十萬,成為南宋各支屯駐大軍中兵力最多的主力部隊。

  紹興六年(1136)春,宋軍舉行了較大規模的北伐。岳飛於七、八月間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先派遣統制牛皋等人率領偏師攻擊偽齊的鎮汝軍(今河南魯山)、潁昌府(治今河南許昌)、蔡州(治今河南汝陽)等地,自己則親率主力「掃蕩」陝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的敵佔區。在基本完成作戰計劃後,岳飛率軍撤回了鄂州。十月末至十一月,金齊聯軍在進攻兩淮受挫後,重新集結兵力,又向岳飛的防區發動了數路進攻。岳飛指揮部隊分頭迎戰,逐一挫敗了敵軍的進攻後,又率領二萬人馬反攻蔡州。鑒於偽齊方面已經在蔡州一帶重兵設防,岳飛於是下令撤退。偽齊大將李成率軍追擊,岳飛命令統制王貴、董先率部輪流殿後,掩護大軍撤退,並部署反擊,突然麾軍殺了偽齊軍隊一個「回馬槍」,生俘偽齊將領幾十人、士兵數千人。

  紹興八年(1138)十二月,宋金達成第一次紹興和約,結束了宋金第一次戰爭。岳飛堅決反對對金議和,屢次向宋高宗上奏和面陳,抨擊秦檜的投降政策,指出:「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這引起了秦檜的切齒仇恨,也引起了宋高宗的極大不滿。

  紹興十年(1140),由於金朝主和大臣撻懶逝世,主戰的完顏宗弼(兀朮)重掌朝政,挑起宋金第二次戰爭。岳飛一接到宋高宗下達的北伐命令,便立即派遣部將王貴、張憲等分兵數路,克復了北至鄭州、洛陽的廣大地域;又派梁興渡過黃河,聯絡河北豪傑,策應宋軍行動。

  面對岳飛的北伐,完顏宗弼急忙召集部將商議對策,認為岳家軍諸將尚可對付,唯有岳飛不可擋,遂議定孤注一擲,合兵與之一戰,便將各路共一萬五千精銳金朝騎兵集結到開封,向駐紮在郾城(今河南郾城)的岳飛大本營發動進攻。

  面對金朝的挑釁,岳飛完全不以為然,依舊每日出城挑戰,於金營前罵陣。完顏宗弼大怒,遂於紹興十年七月八日,在郾城展開大戰。岳飛先令其子岳雲領輕騎兵直衝敵陣,並告誡說:「不勝,先斬汝!」岳雲即率軍闖入金軍陣中,往來衝殺,金軍死屍遍野。完顏宗弼令其精銳的重甲騎兵「鐵浮圖」作正面攻擊,另以騎兵為左右翼,側面進攻,號稱「拐子馬」。岳飛則遣背嵬親軍(直屬衛隊)與游奕軍馬軍迎戰金軍,又派步兵手持麻扎刀、大斧等兵器,衝入金騎兵軍中,上砍敵兵,下砍馬足。金軍戰馬紛紛倒地,岳飛指揮餘部掩殺墮馬金兵,勇將楊再興單騎突入敵陣,欲生擒完顏宗弼,斬殺金兵數百人。完顏宗弼見「鐵浮圖」如此慘敗,隨即令金軍增援。岳飛見金援軍至,率軍掩殺,擊敗之。宋金兩軍由下午直激戰至天黑,金軍大敗。

  兩日後,宗顏宗弼再率兵進攻偃城,岳飛率軍挫敗金軍,追殺二十餘里。完顏宗弼見金軍一再戰敗,遂調集十二萬重兵,屯駐於臨潁,又一次進攻偃城。十三日,岳飛部將楊再興巡邏時與金軍相遇,楊再興率三百騎兵衝入敵陣,殺死二千餘金兵,可是最終因兵力懸殊,被金兵圍困,最後力盡而亡。張憲聞訊,率赴臨潁,與金兵交戰,大敗金兵,將金兵逐出臨潁縣界三十里。岳飛料知金軍攻偃城屢敗,必將轉攻潁昌府,隨即令岳雲率軍援助潁昌守將王貴。十四日晨,完顏宗弼果然親自率三萬騎兵,直赴潁昌城下。駐守潁昌的岳家軍與金兵交戰,直至午後,尤未分勝負。岳雲率援軍至,與金兵轉戰於城西,。岳雲指揮八百騎兵與金兵決戰,又派步兵從左右翼掩掩,終於再敗金軍主力,陣斬完顏宗弼女婿、金將夏吾、副都統粘罕孛菫等大將,完顏宗弼率殘部逃走。自偃城一戰,岳家軍名振天下,金兵聞風喪膽,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語。

  七月十八日、岳飛指揮宋軍在距離開封四十五里的朱仙鎮再次擊敗金軍,兵鋒直指開封。就在這時,急於與金議和、以便收歸大將兵權、加強中央集權的宋高宗卻嚴令岳飛班師。岳飛在一天之內便收到了十二道用「金字牌」(刻有金字的朱漆木牌。它是宋代特快驛傳的標誌。這種驛傳,一天可行四百到五百里)遞發的班師詔令。在其他各路宋軍都已奉命撤退的情況下,岳飛發出沉痛的嘆息:「十年之力,廢於一旦!」被迫撤退。

  紹興十一年(1141),岳飛率部增援淮西,因張俊阻撓,未能與金軍接戰。宋廷準備和議,將岳飛召到臨安,讓他在朝廷擔任樞密副使,變相地解除了他的兵權。此後,岳飛為營救韓世忠,反對肢解韓世忠軍,進一步得罪了秦檜。秦檜指使右諫議大夫万俟、御史中丞何鑄、殿中侍御史羅汝楫彈劾岳飛,造罪名,誣陷岳飛在增援淮西時頓兵不前、並想放棄楚州。宋高宗於八月將岳飛免職奉祠(即擔任只領薪俸的祠祿官)。

  岳飛離開軍隊後,朝廷任命王貴和張憲分任都統制和副都統制,指揮鄂州的屯駐大軍。為了將岳飛置於死地並徹底整編岳飛的部隊,秦檜唆使其黨羽、湖廣總領林大中在岳飛軍中物色了王俊、姚政、傅選、龐榮等敗類,讓王俊出面誣告張憲準備發動兵變,以迫使朝廷將兵權交還岳飛。

  同年九月,張俊趁張憲到鎮江府參見之機,將張憲逮捕,嚴刑逼供,並誣奏張憲接岳飛和岳雲書信後謀反。十月,岳飛父子也被朝廷拘捕。宋高宗命令在刑部設立制勘院,由御史中丞何鑄、大理卿周三畏主持專案審理。何鑄認為無故殺戮大將對國家不利,便為岳飛分辯,說岳飛無罪。秦檜於是改派万俟為御史中丞,主持審訊。万俟等人深文周納,給岳飛等人定下了謀反之罪,判處岳飛斬刑、張憲絞刑、岳飛之子岳雲徒刑,並呈報宋高宗,請求「聖裁」。

  岳飛入獄後,自覺光明磊落,起初還據理力爭,但後來見審訊官員任意誣陷,無理可言,便閉上眼睛,任憑獄卒拷打,始終不再說話,並以絕食來表示抗議。朝野內外部分不怕事的官員和百姓也挺身而出,為岳飛鳴冤。宋高宗卻於十二月二十九日匆匆下令:「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當天,獄卒讓岳飛沐浴後,將他在監獄中處死。張憲、岳雲則被綁赴鬧巿,斬首示眾。岳飛死時年僅三十九歲,岳雲年僅二十三歲。
2007-12-28 12:43 am
岳飛
林則徐
2007-12-28 12:30 am
孔子
孫中山
2007-12-28 12:30 am

收錄日期: 2021-04-19 00:08: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27000051KK0282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