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危機....

2007-12-27 5:18 am
生態危機係d咩黎嫁??

又有d咩補救方法??

可唔可以幫下我???

thx...

回答 (1)

2007-12-27 5:32 am
✔ 最佳答案
生態危機....
一、氣候變遷的研究與預測
威廉斯教授與他的同事在電腦模型中輸入導致氣候變遷的二氧化碳與溫室氣體排放量,標準是依據2007年2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提出的一份報告。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有以下發現:
(一)氣候區的消失與新生:地球陸地上48%的氣候區將在2100年之前消失,同時有40%的地表會產生新的氣候。
(二)氣候變遷仍持續進展:即使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少,或進行策略性管理,氣候改變的現象仍可達到20%。
二、全球生態破壞
不斷上升的氣溫,將使高海拔的高山氣候與高緯度的極地氣候消失,而赤道附近的氣候狀況則變得不穩定。當這些氣候區消失時,將影響熱帶高地、靠近極地的區域,包括哥倫比亞與祕魯的安地斯山、中美洲、非洲的裂谷山區、尚比亞與安哥拉高地等。
這些變化威脅具有豐富動植物生命的區域,甚至影響在喜馬拉雅山脈、菲律賓、非洲與南美洲山區的動植物,導致某些物種消失、迫使人口遷移,最後引發全球生態危機。




生態危機


1.

圖片參考:http://www.chinatimes.org.tw/river/images/river/pic9.gif
優養化溶氧耗竭→由於水質污染,使河川中藻類不正常的大增,造成的危害有三。第一,陽光因此照不進水裡,水中植物無法行光合作用。水面上溶氧量飽和,水面下缺氧,加上夜間耗氧,造成水中動物大量死亡。第二,藻類生命週期短,繁殖快、死亡的也快。死亡的藻類殘體沈入水底,不及分解,使水體變淺,逐漸乾涸。第三,藻類會分泌有害化學物質,加劇水體污染。


2.

生物棲地的破壞→許多人工物,例如堤堰,會阻礙魚類的洄游;水泥化的河道將改變整個生態體系,造成族群遷移,甚至,滅絕。水力發電廠及水壩等多設置在河川的中上游,造成下游水位的不穩定。溪流中的魚蝦產卵受水位影響甚鉅,如此將造成魚蝦難以繁殖。





生態工法



圖片參考:http://www.chinatimes.org.tw/river/images/m_b2s.gif
「生態工法」(Ecological Egineering Methods)是指在進行防洪防災整治工程及水資源集水區的經營管理時,以生物學及生態學為基石,利用天然之材料,兼顧防洪安全、生態、景觀等面向的軟性施工方式。以往河川整治將混凝土當成萬用仙丹,將原來自然、多樣化的綠色河川棲地層封為人工、單調的灰色水泥化排水溝,符合了人類的利益,卻完全犧牲了河川生態環境。近年來喜見有關單位大力倡導以「生態工法」取代「水泥工法」,同時兼顧防洪防災整治與生態保育,河川棲地之復育又露出曙光。


▋原則


1.
整體性-河川的整治及工程要一體成型,同時考慮到上中下游、流域周邊的生態圈等,對區域內的整理系統加以掌握。


2.
就地取材-為減少人工干擾,生態工法所使用的材料應儘可能的取用當地現有的自然建材,生物的(如植被)、或非生物的(如岩石)等,都以當地的為主,方可達到改善之效。


3.
協調與平衡-在大自然裡,我們所認知的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物種與環境條件在不斷的相互合作、相生相剋、競爭、妥協等之後,呈現出來的一種平衡。而生態工法就是一種試圖將人為干擾減至最低的工程方法。


4.
依循自然法則-承上,大自然以自己的力量去維持生物及非生物之間的動態平衡。而生態工法就是利用自然的自我設計與恢復的能力、以人工模擬自然,在防災與生態間取得平衡。


▋魚類棲地改善


前提-了解河川物理環境特質、當地的保護或標的魚類、生態系統等。
方法-河岸保護、河道底質的物理性棲地改善工程


1.
結構式-具有直接增加魚類數類及接近自然景觀的優點,但易受到上游泥沙堆積的影響而減低其功能。
圖片參考:http://www.chinatimes.org.tw/river/images/m_b10.gif

◎設置遮蔽物-就地取材,在河道中架設遮蔽物,以提供陰影、阻擋過快水流,為河裡的小動物提供棲息處。
◎安置導流裝置-目的在增加多樣化流況,使河川環境適合不同的魚種生活。
◎護岸設施-將岩石置於河床與河岸基部,保護沖蝕嚴重的河岸。岩石的隙縫會積聚泥土,供植物生長。此外,石塊與石塊間的小空間也為河川中小型水生動物、昆蟲等提供了棲息處。


2.
非結構式-以人工方式,如挖深壇、拋石塊等,控制河川的水位、增加多樣性的水流狀況,使一條河川有深有淺,將有助於不同魚種的棲息。


3.混合式-混合結構及非結構兩者的工程,依照當地需求做調整。


▋魚道


★依使用目的分類
(1) 溯上用魚道-供魚類逆流而上用。
(2) 降下用魚道-供魚類順流而下用。
(3) 採捕用魚道-在河川上游設網,用以補捉特種魚類,並在特定地點放流。
(4) 選別用魚道-選擇特殊魚類才能通過的階段式魚道。
(5) 觀察用魚道-設在現場或試驗室內,專供研究觀察之用。
★依水理分類
(1) 水池型-在魚道上設置台階式的水池,缺口有階段式、潛孔式或豎縫式。水池可供魚類休息。
(2) 水路式-魚道上沒有水池,以導流及緩衝斜坡取代。
(3) 閘門式-在低壩與堰渠間設閘門,用以調節水位,使魚類得以上下移動。
(4) 升降式-設升降設備,將下方的魚類送到上遊,成本較高,一般較少採用。

◎河川的截彎取直對河川造成的影響


當曲流過大、侵蝕到一定程度時,河川本身就會做截彎取直的動作,也才會留下天然的牛軛湖。而我們現在討論截彎取直,是以人工的方式,將河道定線。忽略自然的發展、法則和考量,為遷就自己的利益(如交通、都市發展等)與河川爭地。



▋原則



圖片參考:http://www.chinatimes.org.tw/river/images/m_b11.gif
(1) 曲流地形常是生物棲息地,不可任意改變。在進行截彎取直工程前應先行做過生態調查,有的曲流地形應予以保留,甚至加以重建
(2) 河道定線應基於原有河道加以發展,使河流沖積、侵蝕作用能和周圍環境取得平衡
(3) 盡可能保留原有植被
(4) 舊有河道需規劃養護計劃,不可置之不理


▋影響


當水量過大時,河水將沿原河道漫流,在原本河川地、集水區上的住宅、建築物都將受到牽連。
因為河川地形的改變,連帶使得生態改變,可能使某些物種從此遷移,或甚至消失。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02: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26000051KK0407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