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甚麼統一了文字、度量衡

2007-12-26 11:50 pm
有甚麼結果?

回答 (3)

2007-12-27 12:11 am
✔ 最佳答案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均有助推動全國經濟活動,促進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令中華民族日益壯大。
經濟措施

1. 統一貨幣統一全國幣制,定黃金為上幣,以鎰為單位,銅錢為下幣,稱為「半兩」,由官府監製,民間不得私鑄。

2. 統一度量衡頒佈度量衡的標準器,通行天下,沿用商鞅時所定的,唯衡器略有變更,度量衡器須由官府監製,不許民間私造。

3. 土地私有下令「黔首自實田」,農民在登記戶籍時申報田地佔有情況,按畝納稅,確立了土地私有制,且允許人民可自由買賣土地。

4. 重農抑商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崇本抑末,在各地興修水利,以便發展農業,且把農事好壞作為考核地方官的重要依據,另外用獎勵的辦法把農民遷徙至邊遠荒涼地區,謫發商人戍邊墾荒。

5. 遷徙富豪徙六國富豪十二萬戶到首都咸陽,以便集中管理,並繁榮首都。

正面影響

1. 經濟繁榮統一貨幣和度量衡,使貿易更方便,法定土地私有與實施重農抑商政策,促進了農業生產,實行崇本抑末,在各地興修水利、灌溉工程以便發展農業。
建立完整戶籍,登記人民年齡及土地佔有情況,作為徵收賦稅根據而統一經濟制度,更加速了各民族間的融合,使中華民族日漸融和,日益壯大。

文化措施

1. 統一文字下令李斯以秦文字為藍本,制定了「小篆」,實行「書同文」。其後,程邈又據民間流行較簡的字體,整理出一種新字體,稱為「隸書」,後來「小篆」成為官方標準文字,隸書成為日用文字。

2. 焚書坑儒下令以法家思想治國,除秦國史書、博士藏書以及醫、卜、種樹等書籍外,民間所藏之詩書百家語,一律焚燬,禁止巷議,以求思想統一,又坑殺批評時政的儒生460餘人於咸陽城郊,以箝制思想,且禁止私學,凡欲學者,必須以吏為師。

正面影響

1. 鞏固統治統一文字,便於政教推行及文化傳播,焚書坑儒,加強了思想箝制,在當時有助於鞏固統一的政權。

2. 融和民族統一文字和法度,使境內各民族均居生息於同一制度下,沐浴於同一文化中,逐漸融合成一個整體,而中華民族因此日形壯大。

總結:
民族融和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促進全國各地的交流;向南北移民,徙民實邊,間接有助民族的融和。
參考: 中學史書
2007-12-27 6:32 pm
因為在戰國時代,各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東方六國的文字都源自西周以來筆劃繁複的大篆,但經過長期各自演化,偏旁組合、上下左右並無一定規律,以玫形體筆畫有很大的分別,嚴重阻礙溝通及文化交流。秦統一後,秦始皇又恐六國遺民以之傳遞反叛訊息,以致其王朝不保,所以丞相李斯受命整理各國文字,結果以秦國文字為礎,制定小篆,作為統一書體。秦始皇又命李斯寫<倉頡篇>,作為標準文字範本。
文字的統一,對法令的推行和文化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對全國政教的劃一,以及國人建立統一觀念有極大意義。

秦始皇又鑒於各地度量衡的標準都有不同,對工商貿往來以及政府課稅十分不便,於是以商鞅所定的度量衡為本,向全國頒行新的、統一的度量衡制及標準器。度量衡器由官府監製,不許民間私造。
所以,他這項政策為人民交易及政府課稅省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總的來說,他統一文字、度量衡,除有利經濟及文化發展外,還可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使不同的民族在文化統一的環境下生活,強化了「統一」及「國家」觀念,消除割據意識,最終形成一國多民族的統一國家。
參考: 新理念中國歷史(中四上)~~~中國歷史科 會考新課程精讀(甲部)嚴基柱著
2007-12-27 12:03 am
文字:
係因為可以方便佢同d人民睇字
度量衡:
因為唔同國家既量度單位不一,所以佢要統一囉!!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27 17:15: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26000051KK0232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