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滅亡

2007-12-25 4:01 pm
我想要五代十國滅亡的詳細歷史
更新1:

麻煩詳細說趙匡胤滅五代十國起因經過結果,不要其他廢話(那些甚麼朱温,甚麼是五代,甚麼是十國那堆等)!!!!!!!!!!!!!!!!!!!!!!!!!!!!!!!!!!!!!!!!!!!!!!!!!!= =

回答 (3)

2007-12-25 4:10 pm
✔ 最佳答案
五代十國很冷門



那個年代也很混亂



※有超連結的字體,可以直接點進去



歷史: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中國唐朝末年至宋朝初期的一段分裂割據時期,有時簡稱五代。



五代十國期間整個中國都處於割據時期,從北方到南方皆如是。由於唐朝末年出現藩鎮割據,勢力強大足以令唐朝中央無法控制,結果在唐代滅亡之後。整個唐朝大帝國,遂瓦解成一個個由地方藩鎮演變的政權,是為五代十國。



自公元907年唐王朝被新建立的梁朝取代後,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後梁(907年—923年)、後唐(923年—936年)、後晉(936年—947年)、後漢(947年—950年)、後周(951年—960年)五個朝代。而南方與河東地區(今山西)則各自產生十個獨立政權,即為十國。這十國為吳越國、閩國、荊南國、楚國、吳國、南唐、南漢、北漢、前蜀和後蜀。



大體這些國家都是內亂較多,國祚較短促,其中最短者乃五代的後漢,僅四年,而最長的吳越國亦不過七十四年。至公元960年,後周禁軍將領趙匡胤取得後周政權,建立宋朝,把各地勢力一一消滅,至此五代十國才結束。



特色:



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朝藩鎮割據的延續,早在唐朝末年這些藩鎮已經存在,至唐亡後這些藩鎮仍未被消滅,反而繼續割據,由是者維持了數十年。



大體這些國家中以五代諸朝國祚最為短促,最長者不過僅十六年。這些朝代常發生篡弒等事件,戰亂尤多,民眾多南逃。而十國雖然也是割據一方,但相對政局穩定,加以大量北方民眾南下,加速了南方的開發,而十國君主亦多注重國家治理,故十國不論在經濟或文化,都遠勝於北方。



因為北方政局較南方不穩,大量人口遷移至南方,故五代十國乃經濟重心南移的一個關鍵時代。


更詳細的內容,請見: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A%94%E4%BB%A3%E5%8D%81%E5%9B%BD&variant=zh-tw
2007-12-25 7:40 pm
五代十國 (907-979)
唐末,籓鎮之禍,宦官之亂,黃巢起義,朋黨之爭令光輝燦爛的唐帝國終告崩潰。起而代之的是中國繼春秋戰國,三國,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時期。自唐末朱全忠篡唐自立,改國號為梁,建都於開封。朱梁以後,繼起的朝代,分別是唐、晉、漢、周,與梁合稱為五代。除五代外,當時中國南方境內還有許多其他的割據勢力,即吳、楚、閩、吳越、前蜀、後蜀、南漢、南唐、荊南、北漢等十個王朝,統稱為十國。史稱五代十國,但實際的國卻不止十個。

五代的第一個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進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後梁被世仇李存勗的後唐所滅。

後唐有比較開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實施了不少利國利民的政策,使社會出現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後繼者榷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滅。

石敬瑭認比他年紀小的契丹帝為父,被契丹帝冊封為大晉皇帝,定都開封。但源源不絕的財富榷流入契丹人的國庫,以至石敬瑭的養子石重貴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廣的建議下以向契丹稱"孫"不稱臣的借口,企圖改變對契丹的依付關係,但契丹人用揮兵南下滅後晉,虜石重貴來作為答案,并在開封建立大遼,耶律德光自立為帝。

後晉滅,但遼政權無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從益為中原之主,太原劉知遠殺死李從益,奪取中原,自立為帝,建立大漢帝國。

他的兒子劉承祐因殺大將郭威不成榷被郭威所代為大周,郭威和他的養子郭榮後周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們的經營下,後周漸強,并逐步統一中國,但郭榮的繼承者是七歲的小孩,無力掌管天下,終大將趙匡胤在陳橋被手下黃袍加身,代周立宋。後來宋王朝在趙匡胤的經營下,終統一中國,結束五代時的大分裂。

區分
國別
建都
開國帝王
原官爵
興亡
年數
亡于
 




後梁帝國
開封
朱溫(全忠)
梁王.宣武節度使
907-923
17
後唐
 

後唐帝國
洛陽
李存勗
晉王.河東節度使
923-936
14
後晉
後唐明宗

後晉帝國
開封
石敬瑭
河東節度使
936-946
11

 

後漢帝國
開封
劉知遠
北平王.河東節度使
947-979
33

 

後周帝國
開封
郭威
鄴都留守
951-960
10

後周世宗

 

十一國
岐王國
鳳翔府
李茂貞
歧王,鳳翔節度使
907-924
18
後唐
 

南楚王國
長沙府
馬殷
楚王.武安節度使
907-951
45
南唐
 

吳越王國
杭州
錢鏐
吳越王.鎮海節度使
907-978
72

 

前蜀帝國
成都
王建
蜀王.西川節度使
907-925
19
後唐
 

南吳王國
江都府
楊渭
吳王.淮南節度使
910-937
28
南唐
 

桀燕帝國
幽州
劉守光
燕王.盧龍節度使
911-913
3
後唐
 

南漢帝國
興王府
劉岩
南海王.清海節度使
917-971
55

 

南平帝國
江陵府
高季興
南平王,荊南節度使
924-963
40

 

閩帝國
長樂府
王延鈞
閩王,威武節度使
933-945
13
後唐
 

後蜀帝國
成都府
孟知祥
蜀王.西川節度使
934-965
32

 

南唐帝國
江寧府
李昇
齊王.鎮海節度使
937-975
39

後主 李煜

 
功臣,名人,后妃

後蜀孟昶妃 - 花蕊夫人
2007-12-25 6:46 pm
你參考這個網址, 它表列得較好.

五代十國之政治與社會
(一) 五代十國之形成:

1. 五代:五代是藩鎮割據之延續。由唐滅亡過渡到宋代建立的五十四年間,北方的黃河流一帶地區,相繼建立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的政權。此因朱溫篡唐立梁,但缺乏統一全國的能力,政權並不穩固,繼起的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其政治形態與作風,均與後梁無異,政權容易被其部下悍將或其他藩鎮篡奪,故有五代之局面。



2. 十國:十國是由藩鎮演變而成,梁太祖朱溫篡唐前後,各地節度使相繼獨立,建號稱王,不接受北方的統治,十國除北漢外,其他九國:吳、閩、楚、吳越、南唐、前蜀、後蜀、荊南、南漢都在長江流域建國,史稱「十國」(這時代的割據勢力,不止十國,大概史家為求數目整齊)。



(二) 十國興亡概況簡表:

國名
開國者
建都
享國
亡國


楊行密
廣陵
四十六年
為南唐所篡

吳越
錢鏐
杭州
八十六年
為宋所滅

前蜀
王建
成都
三十五年
為後唐所滅


馬殷
潭州
五十六年
為南唐所滅


王審知
福州
五十三年
為南唐所滅

南漢
劉隱
廣州
六十七年
為宋所滅

荊南(南平)
高季興
荊州
五十七年
為宋所滅

後蜀
孟知祥
成都
四十一年
為宋所滅

南唐

江寧
三十九年
為宋所滅

北漢
劉崇
晉陽
二十九年
為宋所滅




(三) 五代興亡概況簡表:


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

開國者
漢族朱全忠所建
沙陀人李存勗所建
沙陀人石敬瑭所建
沙陀人劉知遠所建
漢族郭威所建

建都
開封
洛陽
開封
開封
開封

興亡概況
唐末,宣武節度使朱溫(全忠)篡唐自立,國號梁,是為梁太祖。至末帝時,為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所滅。
李存勗滅後梁,改國號唐,是為唐莊宗。至廢帝時,為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借契丹兵所滅。
石敬瑭滅後唐,改國號為晉,是為晉高祖。割燕雲十六州以酬契丹借兵相助,並向契丹稱臣,自稱「兒皇帝」。至出帝時,因對契丹拒不稱臣,為契丹所滅。
契丹滅後晉,遂引兵北返。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引兵入汴梁稱帝,改國為漢,是為漢高祖。傳至隱帝時,為其將郭威所弒。
大將郭威滅後漢,改國號為周,是為周太祖。傳至恭帝時,因主少國疑,遂為禁軍將領趙匡胤所篡。由是結束五代紛亂之局。

享國
共二主,歷十六年。
共四主,歷十三年。
共二主,歷十年。
共二主,歷四年。
共三主,歷十年。




(四) 五代十國政治與社會之特色:**

五代十國之世,全國分裂割據,武人專政橫行,造成社會政治的大混亂,茲略述這一時期的政治、社會、經濟及文化特點如下:

A. 政治特色:

1. 外族勢大:五代中後唐、後晉、後漢三朝皇帝,都是沙陀人,而其化後梁,後周兩朝,外族勢力亦控制中國北部,其中契丹族,佔據燕雲十六州,氣燄尤為高漲。

2. 軍將跋扈:五代十國之君主多起自藩鎮及武將,故軍人專政、兵將驕橫之風極盛,由兵變而篡代之事迭生,帝王之位,多操於軍將之手。

3. 國祚短促:五代國祚均甚短促,歷五代之世,前後不過五十四年,最長的後梁亦僅十七年而亡;最短者為後漢,只得四年;十國國祚較長,但最長的吳越亦不超過八十六年。





4. 政治黑暗:五代十國政治黑暗,綱紀敗壞,五代君主多好戰嗜殺,又無治國之才,僅後周世宗稍有政績。



B. 社會特色:

1. 道德淪亡:五代十國期間,社會動盪,人心敗壞,道德淪喪,君臣競以無恥為榮,如馮道歷事四代十君,不以為恥,竟厚顏地自命為「五朝元老」、「長樂老」;石敬瑭為謀篡後唐稱帝,竟割地求榮,對契丹君主自稱「兒皇帝」。

2. 門第消融:南方的門第,自南朝以後便逐漸墮落;北方門第在北朝仍然維持。唐末五代,北方大亂,士族子弟多流亡遷徙,與寒門無異,於是全國門第制度,逐漸歸於消融。



C. 經濟特色:

1. 北方戰禍:北方飽經戰亂,長安及洛陽殘破不堪,中原地區人口銳減,經濟受嚴重破壞。

2. 南方繁榮:南方戰事較少,社會安定,戶口充實,各國君主皆注意興修水利,勸課農桑,促進商業貿易,社會經濟凌駕於北方之上,中國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



D. 文化特色:

1. 北方衰退:五代之開國君主,大多崇尚武功,鄙棄文教,中原文化受到嚴重的摧殘,不少士人不堪迫害而逃亡,使北方的文化衰退及學術不振。

2. 南方興盛:南方君主大多能保存文教,禮待文士,如前蜀及南漢君主皆能廣納中原南遷的人才;南唐的中主和後主則建立學校,提倡文學,故南方文教興盛。

3. 詞學興盛:南唐、前蜀及後蜀等國家,由於戰爭頗少,故君臣多工於文詞,詞學至五代漸漸興盛,五代詞風開宋詞的先河。

4. 印刷發達:雕板印刷術大約開始於隋代,至唐時已有相當發展,但當時只印刷佛經及曆書。後唐時,馮道才提倡雕印儒家經典,定價出售;此外南唐和後蜀的印刷事業也很發達。







(五) 五代十國政治及社會的混亂對宋代的影響:**

A. 宋初施政:

1. 強榦弱枝:鑑於唐末之藩鎮割據及五代十國的政局變亂,為克服中央軟弱、地方跋扈的狀況,宋朝建立後太祖從趙普之議,實行「強榦弱枝」政策,以削奪地方權力,使軍、政、財大權集合於中央。

2. 重文輕武:五代社會風氣敗壞,道德淪喪,士人武將,只重名利,不顧節義。宋太祖即位後,乃實行重文輕武政策,重用文人,提倡氣節,表彰儒術,而嚴禁武人干政。

B. 國勢方面:

1. 國勢積弱:五代十國時期,由於全國長期割據混戰,使各地經濟遭受很大的破壞。尤其是中原地區,更加殘破不堪,人口銳減。因此,宋代雖統一了全國,卻承繼了一個爛攤子,雖經長期恢復而不能擺脫積貧的局勢。

C. 國防方面:

1. 外患嚴重:五代十國之變亂,使北方遊牧部族乘機崛起,其中尤以契丹之勢最盛。燕雲十六州之割讓,使北方邊塞重地盡失,契丹時時南下侵擾,自五代至北宋,均成為中原地區之大患。


收錄日期: 2021-05-01 21:35: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25000051KK0055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