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糖尿病是現代社會文明病之一,在台灣的盛行率年年增高,估計糖尿病患在台灣已超過一百萬人以上。根據衛生署的統計,糖尿病是台灣民眾十大死因的第四名,可見其對社會大眾之健康造成重大威脅。糖尿病雖不能根治,卻是可以透過飲食、運動與藥物達到良好控制的慢性病。了解糖尿病是社會大眾應有的常識,唯有正確的觀念,才能減少糖尿病的傷害。
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糖份代謝異常引起的疾病。主要是因為人體內胰臟所分泌的胰島素不足或作用不良,而使得糖份無法被人體細胞正常的利用,血中糖份因此升高。血中糖份高於180 mg/dl 時,尿液中就會出現糖份,因此被稱為糖尿病。
容易得到糖尿病的狀況
每個人都有機會得到糖尿病,但有些情況下容易發生此病,如家族中有糖尿病者、中老年人、體型肥胖超重者、喜歡大吃大喝且攝食高熱量食物者與很少運動者。
糖尿病的症狀
一開始並沒有任何症狀,當血糖漸漸上升,會出現容易口渴、愛喝水、頻尿、容易餓、體重減輕、傷口不易癒合、疲勞、皮膚搔癢與視力衰退等症狀。如果再沒有治療,病人可能會因為脫水而昏迷,或呼吸喘而急促。
糖尿病如何診斷
糖尿病診斷要符合以下三項檢驗中的任一項,而且要在不同時間再測試一次。
1有糖尿病症狀加上隨機血漿血糖值等於或高於 200 mg/dl 。
2空腹8小時後的血漿血糖值等於或高於126 mg/dl。
3口服75公克葡萄糖耐受試驗的2小時血糖值等於或高於200 mg/dl。
糖尿病的分類
第1型糖尿病:又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常發生於兒童與青少年時期。
.第2型糖尿病:又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常發生於中老年人。
.妊娠性糖尿病:正常婦女在懷孕時才發生的糖尿病。
.其他類型:少見的原因造成血糖代謝異常,如胰島素作用的基因缺陷、外分泌性胰臟疾病、其他內分泌腺功能異常、藥物或化學藥品傷害、病毒感染等。
糖尿病之急性併發症
一、降血糖藥物引發低血糖症
常因注射過量之胰島素或服用過多劑量之口服降血糖藥,或飲食量過少,或運動量過多,或 急性疾病 ( 如腹瀉 ) ,造成血糖值低於 70 mg/dl 。會出現的症狀有冒冷汗、心悸、手發抖、飢餓感、全身無力感、皮膚濕冷、臉色蒼白、頭暈、頭痛、焦躁不安、神智不清、嚴重時會昏 迷。在處置方面,如病人神智仍清醒時,趕快喝果汁、糖水或吃糖果等含糖食物,如症狀未改善則儘快就醫。病人神智不清時不可強灌食物以避免嗆到。必要時可注射昇糖素或送醫院 注射葡萄糖水。
二、糖尿病酮酸血症
好發於第1型糖尿病人,但第2型糖尿病人也會發生。因中斷胰島素注射或因感染、外傷等重大壓力事件都是主因。會出現之症狀有口渴、多尿、全身衰弱無力、噁心、嘔吐、腹痛、 呼吸急促、喘、呼氣有丙酮味,嚴重時會低血壓、休克、意識不清或昏迷。在處置方面,應儘速送至醫院、補充大量水份與胰島素、監測血糖與電解質,控制感染。
三、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
好發於使用口服降血糖藥之第2型糖尿病人,因感染或重大壓力事件等,使血糖控制不良,造成體內水分流失過多造成。常見症狀有口渴、多尿、皮膚乾燥、全身無力、頭暈、抽搐、 肢體癱瘓、意識不清,嚴重時會昏迷。呼吸大多無明顯變化。在處置方面,應儘速送至醫院 補充大量水份與胰島素、監測血糖與電解質,去除誘發因素(如控制感染)。
糖尿病之慢性併發症
糖尿病比較可怕的地方是會出現許多慢性併發症,而這些併發症也常是糖尿病人死亡之主因。通常分為小血管病變(眼睛、腎臟、神經病變)與大血管病變(冠心病、腦中風)。
一、眼睛病變
糖尿病人易出現玻璃體出血以及不同程度之視網膜病變,使糖尿病人失明之機會比一般人高很多。糖尿病人應每年至少檢查眼底一次,如已有眼晴病變應儘快接受治療,如眼藥水使用或雷射等,都可延緩視力惡化。
二、腎臟病變
糖尿病腎病變是台灣人尿毒症之主因,在早期不會有任何症狀,需靠檢查尿中蛋白質才會發現。腎病變最早出現微白蛋白尿,接著出現蛋白尿,最後再惡化為尿毒症。病人可能逐漸有水腫、尿量減少或血壓上升之情形。如已出現腎臟病變,病人必需限制每日飲食中蛋白質攝取量,並積極控制血糖與血壓以延緩腎功能惡化。
三、神經病變
常出現多發性神經病變,侵犯全身神經,包括周邊神經、自律神經與神經根病變。如果侵犯四肢末稍神經,會造成四肢麻木、刺痛感與觸覺遲頓,尤其在夜間症狀比較厲害。如果侵犯內臟自律神經,則會造成姿勢性低血壓、噁心嘔吐、排尿困難、尿失禁與異常出汗。
四、大血管病變
糖尿病人易因為動脈硬化而造成腦中風、缺血性心臟病與周邊血管阻塞病變,這些乃是糖尿病人主要死亡原因。積極控制血糖、血壓與血脂肪,戒煙,運動,都可減緩大血管病變之發生。
五、糖尿病足部病變
糖尿病足是台灣糖尿病人截肢之主因。糖尿病足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包括周邊神經感覺喪失,周邊血管阻塞與傷口潰瘍感染。內科治療包括使用抗生素與積極控制血糖,如果足部傷口惡化,則需外科擴創清理,血管移植,甚至要接受截肢手術。
2008-01-04 16:11:48 補充:
如何控制糖尿病
控制糖尿病必須靠團隊合作治療模式,才能使糖尿病人經由適當的飲食、運動、藥物控制及自我偵測,過和一般人一樣的正常生活。第一步是營養師共同計劃與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同時要有適當的運動,這也有助於糖尿病的控制。當經過三個月非藥物控制後,血糖仍控制不理想時,則需要配合藥物的治療。而在家自我監測血糖是控制血糖重要方法,也是調整飲食、運動、藥物劑量的根據。
2008-01-04 16:12:08 補充:
糖尿病飲食原則
.遵循與營養師共同協商的飲食計劃,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
.均衡攝食,依飲食計劃適量攝取主食類、水果類、油脂類、奶類、肉魚豆蛋類及蔬菜類等。
六大類基本食物
.每日應攝食總熱量以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肥胖為原則。
.多吃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如:蔬菜、全榖類、水果、未加工豆類。
.少吃高油烹調方式的食物,或含油脂高的食物。儘量少吃加糖及精緻食物。
.減少含高膽固醇的食物,如:蛋黃、腦、動物內臟等。
.飲食儘量清淡,不可太鹹。
.運動或延遲正餐時,應補充些許食物,以避免低血糖。
2008-01-04 16:12:26 補充:
規律的運動
.次數:最好每天運動,否則至少每週3次。
.時間:原則上每次30-60分鐘。
.程度:最好達到最高心跳速率的70%以上,或以達到出汗,不會覺得太疲累為原則。最高心跳速率算法為220-病人年齡。
.運動的種類:體操、散步、快走、慢跑、舞蹈、游泳、騎腳踏車…等,避免太過劇烈運動。
.血糖小於100 mg/dl時須先進食點心再運動,大於300 mg/dl時不可激烈運動。不可在肚子餓或飯後一小時內運動。
2008-01-04 16:12:37 補充:
如何控制糖尿病
一、口服降血糖藥物
1適用於第2型糖尿病人。
2目前台灣常用之口服降糖藥有下列幾類:
(1)磺醯尿素類:可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
(2)雙胍類:可抑制肝臟製造葡萄糖,減少腸胃道對葡萄糖之吸收,促進胰島素在週邊組織的利用。
(3)阿爾發葡萄糖甘脢抑制劑:會干擾食物中之雙醣與複合糖類之分解。
(4)Thiaz.lidinedi.nes : 可促進細胞對胰島素之敏感性。
(5)Meglitinides :可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之短效與速效藥物。
(6)纖維:可搭配食物同時服用。
3常見之副作用:低血糖、皮膚疹、搔癢等過敏現象、腹痛、腹脹、腹瀉、噁心、乳酸中毒。
2008-01-04 16:13:02 補充:
4不適合使用口服降血糖藥之情況:
(1)第1型糖尿病人。
(2)懷孕婦女。
(3)明顯肝、腎功能不良者。
(4)服用高量降血糖藥仍無法良好控制血糖。
(5)重大壓力情況,如感染、重大手術、嚴重外傷、長期禁食。
(6)對口服藥過敏或不能忍受其副作用患者。
2008-01-04 16:13:24 補充:
二、胰島素注射劑
1適用對象:第1型糖尿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藥物控制失敗者、不能吃口服藥者。 2胰島素之分類:依作用時間長短不同,胰島素可分為超短效型、短效型、中效型、長效型,與預混型。
3常見之副作用:低血糖、下肢水腫、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縮、注射部位紅腫與搔癢。
2008-01-04 16:13:36 補充:
血糖自我監測
在家自己驗血糖可以隨時知道平日糖尿病控制的良好與否,並進而檢討改善生活中的飲食與運動,更可避免控制不良而引起的急、慢性併發症。血糖記錄可給門診醫師做為調整藥物的重要參考。目前血糖機已經非常普遍,每一位糖尿病人都應該準備一台合適自己操作的血糖機,並時常利用它。
目前政府對糖尿病的治療非常重視,積極推動各縣市政府成立糖尿病共同照護網,輔導各級醫療院所設置糖尿病衛教單位。只要糖尿病人願意花時間接受營養與護理衛教,可由健保支付費用。同時也宣導糖尿病人要同時治療高血壓與高血脂等慢性病,並戒除危害身體之不良習慣(如戒煙),期使糖尿病人能遠離併發症與死亡之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