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背景

2007-12-24 7:42 pm
李白的背景

回答 (4)

2007-12-24 7:46 pm
✔ 最佳答案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仙」之稱。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有《李太白集》傳世。

目錄 [隱藏]
1 生平
1.1 早年
1.2 中年
1.3 晚年
2 作品
3 藝術成就
4 參看
5 注釋
6 參考資料



[編輯] 生平

[編輯]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在現在甘肅秦安東)。他於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出生,關於其出生地有多種說法,現在一般認為是在西域的碎葉(位於今日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據《新唐書》記載其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為任城尉。705年,李白五歲時,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蜀郡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開始接受啟蒙教育。景雲元年(710年)開始,李白開始讀諸子史籍,開元三年(715年)——喜好作賦、劍術、奇書、神仙。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遊歷。開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寫《長短經》的趙蕤為師,學習一年有余,這段時期的學習對李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開元六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讀書。

據《舊唐書》記載,青年時期的李白顯示了超凡的才能,並且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其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問李白說:「我朝與天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門,國由姦幸,任人之道,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惟揀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採用,皆得其精粹者。」玄宗聽後大笑不止[1][2]。但是由於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


[編輯] 中年
後來他在洛陽和中國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甫相識,並且成為了好友。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在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復叛亂,曾經應邀作為永王李璘的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不久以後,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


[編輯]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馬鞍山)當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2歲,葬當塗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關於他的死,還有多種不同的傳說,一說便是他在舟中賞月,為了摘月失足墮水而死。《舊唐書》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卻由於途中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編輯] 作品

李白唯一存世的真跡《上陽臺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李白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主要有《蜀道難》、《行路難》、《將進酒》、《靜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他的詩歌創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不少題材上都有名作出現。他所鍾好的體裁主要是古體詩,包括古風和樂府詩,但他在近體詩體裁如律詩、絕句中往往也有絕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詞,有兩首被認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黃昇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菩薩蠻》與《憶秦娥》。也有少數人懷疑它們不是李白所作。


[編輯] 藝術成就
李白為盛唐浪漫詩派的代表,把中國詩歌的浪漫主義推向高峰。正是如此,他取得了「詩仙」之譽。再者,李白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都有創作性的發展。他的作品內涵豐富,想像超絕而且取材宏富。李白曾批評詩歌:「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因此,他的作品明朗自然,一掃六朝以來的浮靡詩風。李白的思想和詩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時代的特徵,即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和追求自由理想的思想意識。

李白廣泛吸取了歷史文化遺產,融合百家之說,形成了他複雜獨特的思想面貌。儒家仁民愛物的思想,使他的詩歌充滿了熱愛人民關心百姓的高尚情感。如《丁都護歌》、《秋浦歌》等。道家的批判意識和變化觀,使他透過社會繁盛的外表看出了大唐盛世由盛變衰的種種跡象和隱藏的弊病。在長安的一系列詩歌都體現了他的這種憂慮。墨家任俠的博愛精神,使他仗義疏財,樂於助人,他的《俠客行》、《少年行》就是李白自己任俠精神的寫照。

杜甫對李白評價甚高,稱讚他的詩「驚風雨」、「泣鬼神」[3],而且無敵於世、卓然不群。[4]

郭沫若評價說:「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樣的好朋友。他們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雙子星座一樣,永遠並列著發出不滅的光輝。」[5]
2007-12-24 8:09 pm
中國人幾乎沒人不知道李白的,因為李白是站在盛唐詩壇高峰之巔的為大詩人,在中國詩歌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堪稱中國詩壇第一人。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甘肅秦安西北)人,其先祖於隋末戰亂逃至碎葉(今吉而吉斯共和國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於此。李白少年時代就「觀奇書」,「遊神仙」,「好劍術」,有多方面的才能和興趣,唐中宗神龍元年(705)舉家遷居四川綿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稱「李翰林」。賀之張譽為「天上謫仙人」,後人又稱「李謫仙」。然而唐玄宗只讓李白待詔翰林,作文學侍從之臣,李白的大志無法實現。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生活。三年後李白因遭讒毀,自請還山,離開長安。他只能游山訪仙,痛飲狂歌,以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憤。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建立偉業,成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曾應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為獲得了建功立業的機會。,詠出「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豪邁詩句。永王軍隊為唐肅宗消滅後,李白也受牽連入獄,後來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歲時,李白還請求從軍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卻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願,六十二歲時在他的族叔當涂縣(安徽馬鞍山)令的李陽冰家。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陽奮發的典型音調。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裡」《上李邕》。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再受到現實的衝撞時,便轉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湧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 赤雞白狗賭梨栗,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與這種豪放奔湧,無所掩抑的感情氣勢相適應,李白的詩歌在藝術手法方面的顯著特點是﹕想像神奇,變化無端,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夢遊天姥吟留別》﹕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邱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而當大夢初醒來,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對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這種想落天外的特點,大大發展了莊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現手法,也融匯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驚嘆不已的藝術魅力,贏得了一代「詩仙」的讚譽。

李白的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他的七言古詩(《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詩(《古風》59首); 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幹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2007-12-24 7:48 pm
李 白 (701 -- 762)
字太白,袓籍隴西成紀人,自號青蓮居士。他少有逸
才,十歲通詩,書,讀百家之言。二十歲後,漫遊蜀中。
二十六歲,出四川。四十二歲,詔任『翰林供奉』。由于
權貴排擠,三年離開長安,再度開始漫遊生活。五十七歲
,判流放夜郎,中途遇大赦,折回。寶應一年,投靠在族
叔當塗令李陽冰家,當年十一月病重與世長辭。

詩之風格
詩風豪邁,熱情奔放,從不留戀過去,也不關心將來
,而富有想象力,飄逸自然,如『天馬行空,不可羈勒』
杜甫稱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藝術特點
李白的詩歌善於運用豐富的想象,奇幻的神話傳說,
來表現他的思想感情,對理想的追求以及他與黑暗現實的
矛盾。

精選詩作

五言古詩
1. 月下獨酌
2. 春思
五言樂府
1. 關山月
2. 子夜秋歌
七言古詩
1.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2. 夢游天姥吟留別
七言樂府
1. 將進酒
五言律詩
1. 送友人
七言律詩
1. 登金陵鳳凰臺
2. 把酒問月 故人賈淳令余問之
五言絕句
1. 夜思
2. 怨情
3. 敬亭獨坐
七言絕句
1. 送孟浩然之廣陵
2. 清平調之一
3. 清平調之三
4. 早發白帝城
5. 贈汪倫
2007-12-24 7:46 pm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仙」之稱。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有《李太白集》傳世。





目錄[隱藏]

1 生平

1.1 早年
1.2 中年
1.3 晚年
2 作品
3 藝術成就
4 參看
5 注釋
6 參考資料



[編輯] 生平

[編輯]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在現在甘肅秦安東)。他於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出生,關於其出生地有多種說法,現在一般認為是在西域的碎葉(位於今日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據《新唐書》記載其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為任城尉。705年,李白五歲時,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蜀郡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開始接受啟蒙教育。景雲元年(710年)開始,李白開始讀諸子史籍,開元三年(715年)——喜好作賦、劍術、奇書、神仙。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遊歷。開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寫《長短經》的趙蕤為師,學習一年有余,這段時期的學習對李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開元六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讀書。
據《舊唐書》記載,青年時期的李白顯示了超凡的才能,並且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其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問李白說:「我朝與天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門,國由姦幸,任人之道,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惟揀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採用,皆得其精粹者。」玄宗聽後大笑不止[1][2]。但是由於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

[編輯] 中年
後來他在洛陽和中國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甫相識,並且成為了好友。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在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復叛亂,曾經應邀作為永王李璘的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不久以後,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

[編輯]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馬鞍山)當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2歲,葬當塗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關於他的死,還有多種不同的傳說,一說便是他在舟中賞月,為了摘月失足墮水而死。《舊唐書》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卻由於途中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編輯] 作品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b/Libai_shangyangtai.jpg/300px-Libai_shangyangtai.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李白唯一存世的真跡《上陽臺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李白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主要有《蜀道難》、《行路難》、《將進酒》、《靜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他的詩歌創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不少題材上都有名作出現。他所鍾好的體裁主要是古體詩,包括古風和樂府詩,但他在近體詩體裁如律詩、絕句中往往也有絕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詞,有兩首被認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黃昇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菩薩蠻》與《憶秦娥》。也有少數人懷疑它們不是李白所作。

[編輯] 藝術成就
李白為盛唐浪漫詩派的代表,把中國詩歌的浪漫主義推向高峰。正是如此,他取得了「詩仙」之譽。再者,李白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都有創作性的發展。他的作品內涵豐富,想像超絕而且取材宏富。李白曾批評詩歌:「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因此,他的作品明朗自然,一掃六朝以來的浮靡詩風。李白的思想和詩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時代的特徵,即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和追求自由理想的思想意識。
李白廣泛吸取了歷史文化遺產,融合百家之說,形成了他複雜獨特的思想面貌。儒家仁民愛物的思想,使他的詩歌充滿了熱愛人民關心百姓的高尚情感。如《丁都護歌》、《秋浦歌》等。道家的批判意識和變化觀,使他透過社會繁盛的外表看出了大唐盛世由盛變衰的種種跡象和隱藏的弊病。在長安的一系列詩歌都體現了他的這種憂慮。墨家任俠的博愛精神,使他仗義疏財,樂於助人,他的《俠客行》、《少年行》就是李白自己任俠精神的寫照。
杜甫對李白評價甚高,稱讚他的詩「驚風雨」、「泣鬼神」[3],而且無敵於世、卓然不群。[4]
郭沫若評價說:「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樣的好朋友。他們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雙子星座一樣,永遠並列著發出不滅的光輝。」[5]


收錄日期: 2021-04-19 22:18: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24000051KK0149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