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妻子等級

2007-12-23 5:49 am
例如:
1.皇后
2. ?
3.?
.
.
.
.
.

回答 (3)

2007-12-24 1:31 am
✔ 最佳答案
漢朝
西漢皇帝之妻稱皇后,妾皆稱夫人。並立八品:

皇后
昭儀;至元帝時才被創設
夫人
美人
良人
八子
七子
長使
少使
婕妤,自婕妤至充依,此四等為漢武帝所增設
娙娥
容華
充依
五官
順常
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等,五個位號並立為最後一級


這樣在皇后以下定制十二等級:

1)夫人,位次皇后,爵無所視;
2)貴嬪,位次夫人,爵無所視;
3)淑妃,位視相國,爵比諸侯王;
4)淑媛,位視御史大夫,爵比縣公;
5)昭儀,爵比縣侯;
6)昭華,爵比鄉侯;
7)修容,爵比亭侯;
8)修儀,爵比關內侯;
9)婕妤,視中二千石;
10)容華,視真二千石;
11)美人,視比二千石;
12)良人,視千石。

晉朝

三夫人:貴嬪、夫人、貴人,位視三公;
九嬪: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位視九卿。
南朝齊
在南齊太祖建元元年,經禮司奏請而設置;

皇后一人
三夫人;貴嬪、夫人、貴人
九嬪;修華、修儀、修容、淑妃、淑媛、淑儀、婕妤、容華、充華
散位;美人、中才人、才人
建元三年,皇太子的東宮內,增設三內職,為;

良娣,位視開國侯
保林,位視五等侯
才人,位視駙馬都尉



南朝陳

皇后一人
三夫人;貴妃、貴嬪、貴姬等,各一人
九嬪;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容、昭儀、修華、修儀、修容等,各一人
五職;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
散位;美人、才人、良人,皆無定員

北魏
北魏世祖又稍做增加為;

皇后一人
左昭儀、右昭儀
貴人
椒房

皇后一人
左昭儀、右昭儀,位視大司馬
三夫人,位視三公
三嬪,位視三卿
六嬪,位視六卿
世婦,位視中大夫
御女,位視元士
又置女官以掌教後宮典儀;

內司,位視尚書令、尚書僕
作司、大監、女侍中,位視二品
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書史、書女、小書女,位視三品
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位視四品
春衣、女酒、女饗、女食、奚官女奴,位視五品

北齊

皇后一人
左娥英、右娥英,各一人,位視左右丞相
淑妃,一人,位視相國
左昭儀、右昭儀,各一人,位視二大夫。
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為三夫人,位視三公。
上嬪;隆徽、光猷、昭訓,位視三卿。
下嬪;宣徽、宣明、凝暉、凝華、順華、光訓,位視六卿。
二十七世婦;廣訓、修訓、靜訓、敬訓、敬婉、敬信、昭寧、昭華、婉華、芳華、芳猷、正華、光正、茂光、明範、明信、明淑、弘猷、弘徽、令則、暉則、暉範、貞範、艷儀、曜儀、曜德、和德,皆各一人,位從三品。

八十一御女;茂德、敬茂、茂範、妙範、修範、英範、暉章、瓊章、瑤章、良媛、良信、正信、柔華、思柔、令儀、秀儀、慎儀、妙儀、婉儀、修靜、茂儀、潤儀、麗儀、弘儀、肅儀、穆儀、穆閨、穆華、明懿、崇明、明訓、明艷、敬順、崇敬、修敬、敬寧、昭順、昭容、昭慎、穆光、曜光、光範、內範、艷光、媛光、彭媛、肅容、靜肅、肅閨、懷順、懷德、貞懿、貞凝、貞穆、貞媛、貞慎、弘慎、徽淑、徽娥、弘艷、艷華、婉德、明婉、艷婉、芳婉、凝婉、修媛、修禮、英淑、淑懿、淑猗、承閒、修閒、閒華、麗則、柔則、良則、妙則、訓成、寧訓,皆各一人,位正四品。

隋朝

皇后一人
嬪,三員,掌教四德,視正三品。
世婦,九員,掌賓客祭祀,視正五品。
御女,三十八員,掌女工絲枲,視正七品。
因獨孤皇后善妒,後宮位號形同虛設,在獨孤皇后崩後,隨文帝才又將之改為;

貴人,三位
嬪,增至九人
世婦,增至二十七人
御女,增至八十一人
隋煬帝時期,隋煬帝又參閱古典,自製嘉名以充實後宮;

皇后一人
三夫人;貴妃、淑妃、德妃,品正第一
九嬪;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品正第二
婕妤,十二員,品正第三
世婦;美人、才人十五員,品正第四
寶林二十四員,品正第五
御女二十四員,品正第六
采女三十七員,品正第七
另又有承衣刀人,皆隨侍左右,並無員數,視六品以下

唐朝
唐朝初開國時,參考前朝舊制而設立;

皇后一人
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各一人,正一品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各一人,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寶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唐高宗時改製為;

皇后一人
贊德二人
宣儀四人
承閨五人
承旨五人
衛仙六人
供奉八人
侍櫛二十人
之後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又改宮制為;

皇后一人
惠妃、麗妃、華妃、貴妃[1],各一人,正一品
六儀;波儀、德儀、賢儀、順儀、婉儀、芳儀為正二品
美人,四人
才人,七人
尚宮、尚儀、尚服,各二人


宋朝
宋朝立,沿唐制,設四妃、九嬪、等等。真宗、仁宗在位時,把九嬪擴充至十八人,仁宗又在妃級別中增一位號名宸妃。 宋朝定宮制為;

皇后一人
四妃;貴妃、惠妃、麗妃、華妃[2]
九嬪[3];太儀、貴儀、妃儀、淑儀、婉儀、順儀、順容、淑容、婉容、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
婕妤
美人
才人

金朝
金朝後宮制基本沿用唐制:

皇后一人
元妃、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正一品。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二品
二十七世婦;

婕妤,九員、正三品
美人,九員、正四品
才人,九員、正五品
八十一御妻;

寶林,二十七員、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員、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員、正八品
在金宣宗貞祐年間後改製為;

皇后一人
貴妃、真妃、淑妃、麗妃、柔妃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
婕妤
麗人、才人,為正三品。
順儀、淑華、淑儀,為正四品
女官

尚宮夫人,尚宮左夫人、尚宮右夫人、宮正夫人、寶華夫人、尚儀夫人、尚服夫人、尚寢夫人、欽聖夫人、資明夫人,為正五品
尚儀御侍、尚服御侍、尚寢御侍、尚正御侍、寶符宸侍、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為正六品
司正御侍、寶符御侍、司儀御侍、司符御侍、司寢御侍、司飾御侍、司設御侍、司衣御侍'、司膳御侍、司藥御侍、仙韶使、光訓良侍、明訓良侍、遵訓良侍、從訓良侍,為正七品
典儀御侍、典膳御侍、典寢御侍、典飾御侍、典設御侍、典衣御侍、典藥御侍'、仙韶副使、承和良侍、承惠良侍、承宜良侍,為正八品
掌儀御侍、掌服御侍、掌寢御侍、掌飾御侍、掌設御侍、掌衣御侍、掌膳御侍、掌藥御侍、仙韶掌音、祗肅良侍、祗敬良侍、祗願良侍,為正九品。
金海陵王當政時,皇妃位號多達十二等:元妃、姝妃、惠妃、貴妃、賢妃、宸妃、麗妃、淑妃、德妃、昭妃、溫妃、柔妃

明朝的後宮位號,大體上並無嚴密的等級分別,對於後宮嬪妃的等級有著很大的彈性。除以皇后為最高之外,貴妃僅次於皇后、明憲宗時又封萬貴妃加“皇”字為皇貴妃,以後漸成定製。
皇妃位號除貴妃之外,亦以賢妃、淑妃、莊妃、敬妃、惠妃、順妃、康妃、寧妃等為眾妃位號。
之後在明世宗朝和明神宗朝分別都出現了端妃和恭妃的位號。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禮冊立九嬪;

德嬪、賢嬪、莊嬪、麗嬪、惠嬪、安嬪、和嬪、僖嬪、康嬪,位在眾皇妃之下。
但又無嚴格規定以上位號非用不可,在明朝這二百七十六年間,後宮除去上述位號外,還出現過端妃、恭妃、慧妃、裕妃、成妃、昭妃,寧嬪等位號。
除去以上妃、嬪的等級分別之外,另外還有婕妤、昭儀、貴人、才人、美人、選侍、淑女、答應等位號雜置期間。

清朝




在清朝,將之分為八等級,分別為;


皇后一人
皇貴妃一人
貴妃兩人
妃四人
嬪六人
貴人不限人數
常在不限人數
答應不限人數
2007-12-23 11:17 am
一、汉代的等级制:
自汉武帝、汉元帝始,后宫三千嫔妃扩至十四个等级。即:
1.昭仪,2.婕妤,3.(女圣)娥,4.容华,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长使,11.少使,12.五官 13.顺常,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等。
东汉时又化繁为简,六宫仅有皇后、贵人之称,其下只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二、历朝历代不同的后妃制度
中国后妃的体制发始于周,形成于秦,自汉、唐、宋、元、明、清以降、历代多有增损,但大体仍不离周制。
周代的后妃制规定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所谓后,在宫闱中其地位如同天子,三夫人则如同三公,九嫔如同九卿,世妇如同大夫、御妻如同士。后及三夫人乃为天下母仪,制定妇礼。九嫔掌教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归功;世妇主管丧祭礼宾之事,御妻则侍奉天子之宴寝。除此还有女史、女况、典妇等多种名目,分掌内闱各种杂事。后妃们的行动必须按照严格的礼制规定,听从祖辈的训戒,不得白由行动或随意言笑。所谓后妃,“妃”字,其本义即指配偶,古音即读“配”。“后”字,其原义曾是国主,国君。古代的后王就是指的天子。后来天子的配偶称为后,[后汉]班固在“白虎通”《嫁娶》曰:“天子之妃谓之后.何?后.君也。天下尊之.故谓之后。”然而这里所谓天下尊之,其尊者仍为天子其人,而不是后妃其人。尊后妃的实质.仍是尊天子。郑玄注《礼记》曰:“后之言,后言,在夫之后也”。因此,后地位虽位同天子,然而决不可言在天子之先,必以天子之命唯听。充其量,后只能辅佐天子,所以其地位乃在天于之下是不言自明的。不仅如此,甚至后妃的生死大权也掌握在天子手里。以天于的快乐为快乐,以天子的忧愁为忧愁。一切惟天于是命,这就是后妃生活的本质。

三宫六院体系
对于皇帝的后妃,俗言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提法,其实这只是一种泛泛之谈,皇帝后妃的编制历朝历代虽大略近似,然而在名目上和数量上并不相同。
民间所谓的三宫,一般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宫和东西两宫,其实这是明清以后的体制,三宫最早乃是指诸侯大人所而之处、而天子后妃所居乃曰六宫。《礼记》言:"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周礼·天宫内宰》言:"王后帅六宫之人。"郑玄注六宫曰:"正寝一, 燕寝五,合为六宫。"六宫为皇后居住之所,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诸侯的消亡,三宫的含义有了变化。汉代就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称为三宫,又称太皇大后、太后、皇后为三宫。唐代穆宗时又将两太后与皇后合称三宫。六院作六苑,皆以后妃所居宫院(苑)代指后妃。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贺《贝宫夫人》中的\'六宫不语一生困,高悬银(片旁)照香山",所言"六宫"皆指后妃,而不是专指皇后。明以下遂泛称后妃为三宫六院。
所谓七十二嫔妃,不过是泛指皇帝后宫人数的众多,实际上皇帝后宫侍妾的数目远比七十二为多。《管子·小匡》即言:"九妃六嫔,陈妾数千"。《礼·昏仪》则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可见早在诸侯时期,国君的妻妾已甚众了。秦汉之时秉承周制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制,以皇帝为中心,皇帝之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嫡妻称皇后。由于秦的时代短暂,所以完备的后妃体制及其等级划分实际执行于汉代。汉代的后妃爵列八品:即1.皇后,2.夫人,3.美人,4.良人,5.八子,6.七子,7.长使,8.少使。自汉武帝、汉元帝始,后宫三千嫔妃又扩至十四个等级。即1.昭仪,2.婕妤,3.(女圣)娥,4.容华,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长使,11.少使,12.五官13.顺常,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等。东汉时又化繁为简,六宫仅有皇后、贵人之称,其下只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三国魏晋时期后妃制又有所变化,自夫人以下魏定爵秩十二等。魏太祖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 婕妤、容华、美人。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时又增设淑妃、昭华、修仪(除去了顺成)三等。晋参照汉魏之制于皇后下设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又设淑妃、淑媛、淑仪、修华、 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还有美人、才人等,其位亦在九嫔以下。
至此周之三夫人、九嫔便有了具体名称。

清代宫廷后妃制
以清代宫廷制度而言,宫闱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康熙皇帝的时候,规定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妃四人,嫔六人,分居东西十六宫,佐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三级,俱无定数,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清代后妃的来源,与历代不同之处在於,满族实行具有自己特色的「阅选秀女制度」,不仅皇帝的后妃要从秀女中挑选,被选中的秀女还要为皇子、皇孙栓婚,或为近支的宗室亲王、郡王指婚。能被选入宫的女子,又可分两种:由八旗户籍选出的称为「秀女」,地位较高,可选妃立后;由内务府包衣佐领下选出的则叫宫女,地位较低,仅供内廷使令,但宫女亦有机会晋升为妃嫔。
挑选秀女,三年一届,参加闺选秀女的年龄,多在十二、三岁以上,十七岁以下,秀女一旦被选入宫中,即为贵人,而最大的幸运就是可以被选作妃嫔。而没有被选入宫中的秀女,则可以自由聘娶。
2007-12-23 7:13 am
唐制
皇后
四妃: 貴妃, 賢妃, 淑妃, 德妃, 貴妃較尊
九嬪: 昭儀, 昭容, 昭媛, 修儀, 昭容, 昭媛, 充儀, 充容, 充媛, 昭儀較尊
婕妤、美人、才人各九
寶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

不同朝代會有少少不同的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47: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22000051KK0430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