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多數是在十二月二十二日,但有時是在十二月二十一日,為什麼?

2007-12-23 5:13 am
冬至大多數是在十二月二十二日,但有時是在十二月二十一日,為什麼?
更新1:

真的有冬至在二十三日?

更新2:

可否說出何年份的冬至在十二月二十三日? 我在網中的日歴找到的全部是二十一曰或二十二日,未見過有二十三日呀!!

回答 (3)

2007-12-23 6:16 am
✔ 最佳答案
冬至就是二十四個冬節就是冬至,時間在陽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

在冬至這一天,對於位於北半球的我們,這時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陽光直射南回歸線,黑夜最長。忙於防凍、積肥和深耕。

節氣的由來

聰明的我國先民,在幾千年前就發明了曆法,曆法中把一年分成廿四個節氣
,古農村民們即將所有的農事活動,按照節氣來安排,所謂春耕、夏耘、秋
收、冬藏,四者不失其時,則五穀不絕,道理就在此。
談到廿四個節氣,首先我們必須瞭解祖先們如何創造發明曆法,即農家延用
迄今的「陰曆」,古代沒有時鐘,祖先們以一根竿子插在土地上,依竿影看
時,同時他們發現到,每日中午所看的竿影,長短不同,且變化有規律可循
,由日影最刁漸變到最短,再由最短變到最長,則分別叫做「夏至」和「冬
至」。

冬至是一年廿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它的由來,和曆法有直接的關聯。冬至的日期,每年都在陽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陰曆的日期則不太一定,但大抵不超過陰曆的十一月。 天文學家將圓天分為三百六十度,作為一年時間的分配,自春分起,將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各放在九十度的位置上,所以冬至是以陽曆而論,每年的冬至約在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

Q:
冬至大多數是在十二月二十二日,但有時是在十二月二十一日,為什麼?

A:
因地球運行快慢不均,在近日點附近公轉運行較快、遠日點附近運行較慢等因素, 造成廿四節氣日期約有前後一、二天的差異

2007-12-23 19:39:07 補充:
的確有些年是於12月23日為冬至哦!年份:1943 ,1939 ,1935 ,1931 ,1927 ,1923 ,1919 ,1915 ,1914 ,1911 ,1910 ,1907 ,1906 ,1903 ,1902 可是在過去半世紀間卻沒有一年是23號冬至= =我也不明白箇中原因参考資料:http://www.kankanwoo.com/toolsbox/calendarindex.asp
2007-12-24 6:06 am
由於曆法中每年三百六十五日比實際年三百六十五點二四二二日,大約每四年要閏一日,這一閏日其實應該平均分佈在四年內的每一天,但為方便起見我們將它一整日放入其中一年的二月二十八日之後,使它成為二月二十九日。
但你會發現,當我們去到閏年中的二月二十八日,其實我們還未累積足夠整整四年去閏一天,但便在第二天閏了一天,即是我們的日曆在該年年底前其實是快了少許,所以在閏年中二月以後的節氣,例如是清明,也會早了一天。
2007-12-23 5:36 am
冬至就是二十四個冬節就是冬至,時間在陽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依照我國傳統的曆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一年又分為十二節和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而節氣中的一個。因為它的日子並沒有固定,所以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在冬至這一天,對於位於北半球的我們,這時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太陽又慢慢地向北回歸線轉移,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正因為如此,冬至便成為曆法上重要的節氣之一。更由於古人對於這種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有著深刻的認識,所以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就要回升了。


收錄日期: 2021-04-25 22:20: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22000051KK0411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