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發燒、喉嚨痛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因為「艾柏斯坦病毒」的初次感染引致。這種病毒通常以唾沫傳播,所以,這種病的另一個名字是「接吻症」,青少年如果沒有染過這種病毒,便可能透過接吻而感染。當然,我們知道除了接吻之外,其他的接觸也可以引致唾沫的散播。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主要症狀是發燒、喉嚨痛、淋巴腺增大、頭痛及腹部不適。醫生檢查病人的時候,可能發現有輕微黃疸的徵狀,有些患者的肝臟及脾臟,也有機會脹大。
絕大部分患者沒有併發症,10至14天之後便會自動痊癒。如患者有先天或後天的免疫力缺乏症,便較容易出現併發症,例如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及肝炎。
「艾柏斯坦病毒」是一種疹病毒。所有疹病毒都有幾項特性,包括終生感染、潛伏性感染及復發性活躍感染的機會。「艾柏斯坦病毒」的慢性感染,可能引致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病及非霍奇金性淋巴腫瘤。有些學者亦認為,慢性的「艾柏斯坦病毒」感染,可能和「慢性疲倦綜合症 」及若干慢性疾病有關。
可引致病毒疹
「艾柏斯坦病毒」的感染,可以引致病毒疹。而絲絲全身發疹,可能因為兩個因素——急性「艾柏斯坦病毒」感染及口服抗生素。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主要靠臨斷症。如有需要,醫生可能替病人驗血,看看病人的全血球檢查中,有沒有淋巴細胞增多。醫生可能同時測試較舊式的單核細胞增多症試驗,或較新式的「艾柏斯坦病毒」抗體測試。香港中文大學社區及家庭醫學系的醫生,正積極研究「艾柏斯坦病毒 」初次感染及復發性活躍感染,與皮膚病的關係。
文﹕香港中文大學社區及家庭醫學系許晏冬醫生
兩性關係﹕封建思想作怪 女大未嫁受歧視——男
許多男士對那些已過了適婚年齡而嫁杏無期的女士,總帶點貶斥歧視,認為她們必定在性格、樣貌或擇偶要求上出了問題,又或猜測她們已是別人的情婦了。這種眼光正反映「父權社會」裏,對那些脫離定角色的女性所展現的規範和操控。
「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郎才女貌」的擇偶指標仍殘留在我們的社化過程中。很多男士仍要求配偶比自己年輕,在職業和家庭中要處於較伴侶優越的地位。所以那些年逾30歲或事業有成的未婚女性,在男士眼中變得缺乏吸引力。
或許香港的女士會鄙視這些過分自我、膚淺、自大的「港男」,而不願降低自己的擇偶要求,但偏偏周邊地區卻有為數不少年輕和要求較低的女士可讓這些男士選擇。甚者,一些男士變作隱蔽族,對結婚成家提不起興趣,終日沉迷虛擬網上世界。在無可奈何下,本地女士在擇偶方面出現「揀無可揀」的苦。
女士們已積極爭取多種平等權利及社會角色,但似乎男士們的思想和角色仍未解放,還是原地踏步。一些別於主流「門當對」匹配條件的伴侶,又被譏笑為不倫之戀,承受很大的壓力。相信這些情仍會持續一段日子,我們以往教化的人倫關係,兩性尊卑角色,「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成年準則,在今天實有解放的必要。但在新的人倫道德準則未形成前,大家只可自求多福了!
文﹕性治療師邱貴生博士
吃 不胖有法
【吃得快,壞肚皮】
張翠芬指出,肥胖的人大多吃得快。吃得太快,確實壞肚皮,原來,飽足感需要20分鐘左右才傳送到大腦,令食慾下降,飢餓感減少。以10分鐘極速吃完一碟飯的人,飽足感來不及傳往腦部,便以為自己未飽,於是又再吃其他東西,結果只會熱量攝取過多。
不少家長以「吃完飯才可看電視」為條件,利誘子女吃飯,但她不贊同,這種做法間接鼓勵子女狼吞虎嚥,吃壞肚皮。
慢慢咀嚼,不單吃的分量較少,亦容許飽足感有時間傳往大腦。且,吃是一種享受,把食物倒進肚裏,又怎能嘗到食物的真味﹖
【自助餐進食有序】
大量美食當前,什麼都想試。取食物前,可看一遍當天有何食物選擇,然後運用自助餐「進食攻略」,既可獲得均衡的營養,適中的分量亦能多嘗不同的口味。
(1)取用次序﹕先嘗湯及沙律,其次為麵包(或其他澱粉質食物)及蔬菜,然後是燒牛肉或海鮮等主菜,最後是甜品或水果。
(2)每次取用的分量及種類,宜少不宜多,喜歡的話,寧願回頭再取。
(3)記得預留胃口給甜品及水果。
甜品每周一次
外出吃飯,多有吃甜品的欲望。不少甜品的熱量好比一碗飯,例如廣受歡迎的楊枝甘露,熱量便有260千卡。張翠芬建議,甜品每星期宜吃一次,還要精選健康的﹕
中式低脂之選
1.少甜豆腐花
2.少甜水果涼粉
3.番薯糖水
4.木瓜雪耳糖水
5.桑寄生蛋茶
6.冰糖燉雪梨
7.紅豆沙/綠豆沙
西式低脂之選
1.鮮果沙律(免沙律醬)
2.雪芭(Sorbet)
3.喱
4.梳乎厘(Souffle)
5.低脂雪糕/乳酪
6.水果薄餅(Crepes)(免忌廉)
7.天使蛋糕(Angel cake)
冠心病
【10年心臟病發風險評估】
網址﹕
http://www.10YearHeartRisk.com
適用對象﹕沒有糖尿病或心臟病的20歲以上成人
由美國一項大型冠心病研究——Framingham研究——發展出來的評估工具,最近由中大藥劑學院把它翻譯成網上中文版,可計算未來10年冠心病發的機會,但先決條件是,填寫人必須知道自己的血壓值、總膽固醇值、俗稱「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膽固醇(HDL)的水平,電腦才能計算出答案。
中大藥劑學院助理教授李詠恩稱,上述網上版的冠心病風險計算方法,取自美國的原版,有研究指出,它可能高估華人的冠心病發機會。不過,此網上評估工具的目的,在於讓填寫者多留意自己的膽固醇值、血壓值及吸煙等與冠心病相關的危險因素——只要加以控制,能減低患病的風險。
基督教聯合醫院心臟科主管兼心臟科專科醫生陳偉光指出,填寫者應注意,此評估只計算10年內的冠心病發機會,不能估計長遠的病發風險。年輕人因年齡的優勢,即使是吸煙者,計算出來的病發風險通常較低,但長遠而言,仍有病發的可能,不能掉以輕心﹔相反,長者失去年齡優勢,病發風險一般較高,但如沒有其他風險因素,毋須過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