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博有甚麼害處?

2007-12-22 7:26 am
賭博有甚麼害處?

回答 (2)

2007-12-22 7:30 am
✔ 最佳答案
賭博的害處
1腦海常充滿賭博的事情,沉溺於以往賭博的經驗,計劃下次的「搏殺」,和想方法籌集賭本等

2需要逐漸加大注碼才可達到賭博的刺激

3多次嘗試控制,減少或戒賭,但都不成功

4當減少或停止賭博時會感到不安或煩躁

5以賭博來逃避一些問題或藉以暫時舒解不快的情緒(如:感到無助、內疚、焦慮和抑鬱)

6每當賭輸後,會再賭,希望「追」回所輸掉的

7向家人、輔導人員或其他人「講大話」來隱瞞自己的賭癮

8為找賭本原故而作了非法行為,如詐騙、偽造及偷竊等

9因為自己的賭博行為而傷害或致喪失了一些重要的朋友、親人、一份工作、一個事業或教育的機會

10因賭博以致債台高築而要靠別人作出金錢上的援助
2007-12-22 7:35 am
一.理性上認知的教育(提前六6-8)

  求「大利」是每個人都想得到的。正如中國人,每逢新年都愛講「恭喜發財」。在經文中保羅同樣談求「大利」的方法,就是「敬虔加上知足」。試問誰是「最貧窮」的人,不是那些搵朝唔得晚的窮人,而是那些貪得無厭的貪心人。在問題賭徒當中,有不少這類人,他們曾贏過數百萬元,但因貪愛更多錢財,不單輸掉所贏到的,更會因此欠下一筆數以百萬計的債項。還輸掉家庭溫暖、親朋戚友,甚至淪落街頭,到處躲藏避債。保羅教導信徒,無論在任何環境,常存知足的心,那就是最富有的人了。因為在「無求」的境界中,心情和思想都會感到輕鬆。保羅提醒我們,人沒有帶東西來到世上,也不能帶什麼離開世界,一切只作今生生活便已足夠,無需要為自己積聚財寶。所以我們要教育信徒,在理性上認知到:無求是最富足的,一切物質只供日常生活使用,更不是用來炫燿自己的地位身份。

二.情緒上接納的教育(提前六9)

對賭博產生興趣,往往建基於想發財的觀念上。而這些觀念多是自小從家庭中學習得到的。二次大戰後的香港家庭,大都處於貧窮的情況,「笑貧不笑娼」,「有錢使得鬼推磨」的觀念深入社會。為父母者很容易以賺錢多寡來衡量子是否出人頭地,甚至單求發財,不問道德標準。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帶給我們很大心理壓力,時常渴求能發財,便可以滿足父母的要求。因此,明知賭博是不對的,但也許是搵快錢的一個方法,在求財心切下,輕易下注賭博。

教牧同工們應留意弟兄姊妹有否在情緒上受到這方面的影響,應以保羅在提摩太前書六章九節「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提醒那些常常想發財的信徒。免得他們在心理和情緒壓力下,很容易落入迷惑中,正如很多問題賭徒都有很多偏差的思想,例如:他們整天都會認定財富代表了人生的一切,惟有靠賭博才可以得到龐大的財富,有錢等於自己的名譽和地位,有些更不斷希望藉此滿足上一代的要求。

教會可設立小組,讓弟兄姊妹分享經驗,特別在賺取金錢上的體會,以此舒緩父母對我們要求財富的壓力。更要接納自己的限制,肯定人的價值是超過身外的物質,讓弟兄姊妹能互相支持,共同接納大家,避免陷入迷惑和網羅中。更能向以賭博致富這種錯誤思想跨勝一步。

三.靈性上肯定的教育(提前六10)

在一個講求物質的港澳社會,較難接受賭博是不健康的。很多人都認為賭博只是娛樂,小賭可以怡情,甚至有些家長會認為子女懂得賭錢才是聰明。在這種觀念流行下,我們很容易落入一個誤導中,認為賭博對靈性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在過去一段時間,與問題賭徒接觸後,大家都會認定,賭博的根源是「貪財」。貪財就帶給他們靈性的陷墮。引致生命出現很多苦痛的傷害。教牧同工可在講壇信息上,以保羅在提摩太前書六10去教導信徒,讓他們知道賭博是一個貪財的行為,這不單是理性和情緒上的問題。這更涉及靈性的問題。保羅更嚴厲地聲明:貪財是萬惡之根。他將貪心與邪惡連在一起,貪心是所有惡事的源頭。聖經中也提及不少人因貪心,招來殺身之禍。也有不少因貪財,以致被引離真道。在問題賭徒中間,有一些是基督徒,對聖經認識也很好,只可惜的是他們因貪戀錢財,愛好賭博,不理會聖經教訓,最後招來破產,妻離子散的苦境。因此在靈性上要肯定:貪財乃是萬惡之根,不能讓賭博與真理共融。這才能真正叫我們逃離賭博的侵害。

四‧意志上創新的導向

不貪財並不等於不上進,不賺錢。保羅提及一個新主義,就是我們有錢時,當思念貧窮的弟兄姊妹。願意與他們分享主所賜與的。我們應該把握每一個上進和賺錢的機會,用功努力去工作,不要心存僥倖,以博彩方式去求取置富之道。更 不應用財富來肯定自我價值,也不應用一個任意花霍的態度去面對財富。保羅在提摩太前書第六章中對今世富足的人所提醒的是「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 神。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願意教會眾弟兄姊妹能在主恩中,善用財富,學習一個願意與貧窮人分享的心,叫大家能在理性上認知敬虔加上知足便是大利,在情緒上學習到如何接納和處理自己想發財的心思,在靈性上肯定貪財是萬惡之根,更時常學習將所擁有的財富與貧窮人分享。 

潘仁智(工業福音團契副總幹事)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16 00:13: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21000051KK0399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