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偉績有什麼?

2007-12-22 2:57 am
孔子的偉績有什麼?
plx! 要 交 功 課 嫁

回答 (4)

2007-12-22 3:18 am
✔ 最佳答案
孔子
[編輯首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國哲學
古代哲學

姓名: 孔丘
出生: 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 前479年
學派/流派: 儒學
主要領域: 倫理學、社會哲學
著名思想: 儒學
受影響於: 中國周代思想
施影響於: 幾乎所有後代東方哲學家


儒家

儒家思想
忠 孝 仁 義 格物致知
儒家人物
孔子 顏回 曾子 孟子 荀子
董仲舒 邵雍 周敦頤 張載
二程 朱熹 陸九淵 王陽明
羅欽順 王夫之 曾國藩 熊十力

儒家經典
《四書》《五經》《十三經》
歷史發展
焚書坑儒 獨尊儒術 經學

玄學 理學 心學 氣學 新儒家

相關事項
六藝 諸子百家 孔子弟子 綱常

科舉 書院 國子監 儒教 孔廟

主題:中國文化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子姓[1]孔氏,名丘,字仲尼,魯(今中國山東曲阜)人,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中華文化中的核心學說儒家的首代宗師,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和他創立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台灣、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這些地區又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為政之道
正名是孔子最重要的政治主張。我們可以從下面這個故事來徹底了解孔子「正名」的涵義:

當孔子三度至衛時,衛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原來先前衛靈公寵愛夫人南子,想要把公位傳給南子的庶子。於是,嫡長子蒯聵便企圖暗殺南子以保公位。不幸謀殺計劃未成,而衛靈公得知此一消息之後勃然大怒,欲弒子蒯聵。蒯聵逃亡至晉,衛靈公便與晉國宣戰。就在衛靈公想要請教孔子有關兵陣之事時,孔子說:「俎豆之事,則嘗學之。軍旅之事,未之學也。」隔天孔子便感慨萬千地離開衛國。現在靈公過世,蒯聵又不在國內,蒯聵子輒便繼承公位,是為衛出公。但是,就在此時,蒯聵亦在晉軍護送下回到衛國,父子便為了爭奪公位而反目成仇。孔子看在眼裡十分傷心!有一天,子路問孔子:「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孔子便對子路不厭其煩地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由上述這個故事我們可以了解,正名的目的在於維繫一個秩序良好的社會,使人們有一定的規範遵循,而不致生活在一種不可預期的狀態之中。很多人認為孔子希望能夠恢復西周的禮樂,也有一些人認為他只是以復古的名義鼓吹一種新的世界秩序。

立信,對於孔子而言,不僅是個人的美德,而且是一個基本的政治原則。子貢請教為政的要點,孔子說:「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點,他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德治,孔子認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孔子曾任掌刑罰的大司寇,他怎會不知道嚴刑峻罰立竿見影的效果呢?但是,孔子深深感受到「民免而無恥」的社會隱憂,所以才提倡用道德倫理來教化人民,徹底洗滌人心,激發人的善性,才是經世濟民的正途!


[編輯] 孔子的教育理念與教學實況
孔子教學的項目有四:文、行、忠、信。(原文見於論語述而篇)文,指詩書禮樂等古代文獻;行,是德行;忠,意指盡心盡力;信,即為誠實無欺。孔子對於古代文獻十分重視,尤其是詩、禮、樂。他認為這三項學問對於人的性情養成非常重要。《論語˙泰伯》:「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詩,可以使人興起好善惡惡之心;禮,使人進退得宜,進而可以立身於世;樂,可以使人養成完美的人格。順道一提,孔子曾經這樣稱讚詩經:「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學不厭、教不倦,使孔子成為中國的「大成至聖先師」。他主張「有教無類」,學生多至三千人,從「論語」書上看來,他教導學生的只是人生日常所必經問題的解答,以及人與人相處所必備條件的闡明。其道合理而平凡,易知易行;然而用之於身則身修,用之於家則家齊,用之於國則國治,用之於天下則天下平。
2007-12-22 3:12 am
孔子首先集結了中國第一部詩集《詩經》,裡面收集了當時民間是官方的各種音樂。並廣為傳誦。詩經裡面的《風》反映的就是民間的喜樂和疾苦,裡面還有對酷吏的詛咒,時時提醒著統治者不要實行苛政。而詩經裡的《頌》拿著古代最智慧的領導者堯舜禹等聖君作為標竿,告訴統治者該如何作個明君。

其次,孔子編撰了世界第一部領導學教材《書》,收集了歷代睿智的國家領導人的講話和道德高尚的賢人的文章,教育和培養有道德的領導者。同時,裡面的《甘誓》、《武王伐紂》等文章不斷提醒統治者,如果不按照天理道德統治,如果不真心解決百姓的疾苦,實行仁政,隨時會有人順天承運改朝換代的。

為了進一步約束官吏,孔子編撰了《禮》。禮其實就是政府官員行為守則。約束官員的各種言行,包括如何走路、吃飯、祭祖等等,事無鉅細,就是防止官員肆意妄為,奢侈無度,聚斂民脂。

孔子還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編撰了《樂》,用來陶冶官員的情操,舒緩政治壓力,指引官員和善的對待百姓,理智管理國家。

孔子還是一位預測大師,理性詮釋了預測學巨著《周易》。周易不僅是一部預測手冊,同時還記錄了中國周朝聖君周文王艱辛起伏波瀾壯闊的一生。周文王同時是孔子樹立的最主要的國家領導人的標竿,也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中國古代的國家管理制度基本都是模仿周文王的周禮,周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自由民主的時代。孫中山先生的五權分立制度也是模仿周朝的分權制度。中國宋以前的輝煌和平主要就是靠這套寬厚愛民的國家管理制度

孔子最偉大的地方就是編寫了世界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同時《春秋》還是世界第一部管理學案例教材,各種管理狀況都在其中。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孔子對歷史的道德評價,讓人在讀史的時候就學習了道德和管理方法。

這些偉大的成績即使只有一項,孔子也足以在中國歷史上留下大名,而孔子竟然做出了六項偉績。孔子建立的這套領導人培訓系統更是人類文明史上最耀眼的明星。

孔子這套培訓系統,一方面培養出了大量道德高尚的治國賢才,另一方面也成為了昏君奸臣的心靈枷鎖,使得他們不敢明目張膽的搜刮民財,實行苛政。正是由於孔子的這套培訓系統,在中國建立了世界最穩定的社會結構,和世界最領先的文明體現。因此,孔子是世界最偉大的管理學家。
2007-12-22 3:04 am
他實行''有教無類''的政策,,原本只有貴族子第才可以接受教育,,但是他開辦私塾,,提供免費的教育給平民百姓
參考: me
2007-12-22 3:02 am
政治方面,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後,儒家便成為中國歷來的"正統之學",若想飛黃騰達,或想實現政治抱負,非要讀儒家不可。這可解釋了中國歷來的讀書人、官員都是儒生。


   教育方面,孔子所開創的私人講學之風,流傳後世而增大其規模。當儒學成為"正統"官學之後, 中國的教育事業便以它為中心,儒家文化得以興盛。小孩,若家境不太差,能夠供養他讀書的話,自小開始就要誦習儒家經典,為未來立身處世舖路。這可反映了儒學深入民心的程度。

   思想方面,儒家所主張的"仁",深深地影響了中國的讀書人, 以"仁"為本所推展開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可 說是中國讀書人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目標。孔子的思想,歷來有 不少人研究、繼承和發揚光大。戰國時便有"亞聖"孟子、主張"性惡" 的荀子;使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漢代大儒董仲舒。

   唐代的古文家韓愈,以儒家思想為中心來推動其"古文運動";以及宋明理學的代表朱熹、 王守仁等,他們的學說都是建基於儒學而有所闡發(當然有所偏頗和走向極端)。新文化運動雖然將儒家思想批評得一文不值,但近 現代學者也開始重新研究儒家的學術價值,現在大儒唐君毅先生 便是當中的佼佼者。甚至西方的漢學家,也都十分重視儒學;現在美國政府倡導的家庭觀念,就是基於這些漢學家的研究而實行 出來的產物。



   社會方面,由於學習儒學可以使平民晉身統治階層,提高社會地位,所以傳統中國社會便出現四民之說:"士、農、工、商。"士即位讀書人,中國古代讀書人皆是儒生,位列四民之首。不論他們出身如何,總之能出仕為官,就會受到尊重。反之,則百般凌辱。因此,中國社會的分化十分嚴重。讀書人有他們的清高,但下層人民連生計都成問題,文化出現斷層,而令儒家的理想抱負不能廣及民間,"大同"世界的"眾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理想沒曾出現。


   總括而言,儒學影響著中國二千多年來的文化,現在我們的生活也受孔子的思想所影響。當然,這是有好有壞的,我們在學習儒學時,不要被各種有所預設觀點的作者所誤導,要以一顆清明的心,去體會箇中價值,這才得其精髓:"中"!


收錄日期: 2021-04-23 22:49: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21000051KK0267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