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膠袋為我們帶來一時方便,卻會令環境污染。根據環境保護署資料顯示,香港人每日「生產」超過1.7萬公噸固體垃圾,當中有3,300萬個是膠袋,平均每個港人每天棄置5個膠袋廢物,驚人的棄置量正不斷蠶食本港堆填區,加上膠袋屬不能分解的物質,對生活環境確實會造成嚴重破壞。為了紓緩問題,本港環保組織曾發起「無膠袋日」,卻仍未能徹底控制膠袋廢物的數量,因此政府將在本年度提出立法徵收五毫膠袋稅的建議,減少市民使用膠袋,引起社會對環保的關注,也正好讓我們思考如何有效減少使用破壞環境的膠袋。
有環保人士曾指出膠袋可怕之處在於其「打不死」的特性,無論人們用盡甚麼殲滅方法,包括揉碎、埋葬、燃燒,也不能令其消失,並且可能於數百年後仍不能分解。膠袋對環境的禍害甚多,若讓毫不透氣、難以分解的膠袋飄落水渠中,便會容易造成阻塞,引致積水或水災,影響環境衛生;膠袋流出海上、河面,更會污染水中生態,甚至因此而殺死成千上萬的魚類、鳥類及其他海洋哺乳類等動物;以焚燒方式處理膠袋,又會弄巧反拙,令膠袋釋出致癌化學物質,損害人體健康及污染空氣。
92%人支持續辦「無膠袋日」
膠袋帶來的種種禍害引起環保組織的關注,「無膠袋日」因此在06年於全港推行。今年的一項調查,訪問了700多名剛於超市購物後的顧客,發現推行「無膠袋日」一年後,港人使用膠袋的數量有明顯下降跡象,數據指受訪者該次購物平均每人使用1.5個膠袋,較「無膠袋日」舉辦前2.3個有所改善。有92%人支持超級市場和零售商繼續舉辦「無膠袋日」,卻有4成港人未改變使用膠袋的習慣,令人憂慮,可見市民明白膠袋的害處,卻仍未能控制使用量。
政府提出向立法會提交膠袋稅的方案,有助鼓勵市民減少索取膠袋,確是有望改變市民使用膠袋的習慣。膠袋稅初步擬於各大超市及便利店率先推行,商戶每發一個膠袋需徵收5毫稅款,放濕貨的膠袋則除外,估計膠袋用量會因而急跌4成,當局並決定把部分收益用於環保基金,推動膠袋回收業的發展。然而徵稅是否真的可以起到阻嚇作用?強制商戶不能使用膠袋在本港有否空間實行呢?當局又是否應該於學校大力推行環保教育,讓下一代明白膠袋的影響?
其他地區主張用膠袋要付費
讓我們來參考一下其他地區的處理手法,如台灣、新加玻、愛爾蘭等地主張向取用膠袋者收費,提升市民的環保意識及責任。台灣推行膠袋用者自付及禁用即棄膠容器等規定,當地便利店規定顧客需多付一元新台幣購買膠袋,政府亦禁止全國的百貨公司、超級市場、便利店、連鎖速食店等免費提供膠袋,降低膠袋的使用量。新加坡亦將學習香港推動「購物袋日」,於每月首個星期三,市民到超市購物取用膠袋須支付0.1新元,鼓勵市民自備購物袋。愛爾蘭自02年推行膠袋稅後,經檢討效果將於今年把該稅款調高7cents,即取用每個膠袋要付出約2.32港元。本港實行膠袋稅後,是否需要定期檢討加費的問題?
此外,印度旅遊區拉達克早於90年代初因禁止區內使用膠袋,並把每年5月初定為「無膠袋日」;位於英國西南面的一個名為Modbury的小城,所有商戶因了解膠袋對環境的威脅亦已棄用膠袋,市民改以籃、環保袋等代替裝載東西;澳洲的Coles Bay於2003年發起全面禁用膠袋,最終一年省下35萬個膠袋,為保護地球生態出一分力,可見不同國家的人已意識到膠袋對人類造成的威脅,禁用膠袋得到大家響應。
學校日棄發泡膠飯盒18萬個
膠袋引致環境污染,可是生活上除了膠袋正在破壞我們的生活環境,還有塑膠造成的飯盒及餐具。一項訪問了292間小學關於小學環保午膳供應情況調查顯示,近7成受訪學校學生需留校午膳,當中39%被訪小學採用即棄飯盒,較06年上升一成六。據政府的資料指,本港學校每日棄置的發泡膠飯盒便多達18萬個,由於發泡膠不能分解,佔去堆填區不少空間,將嚴重影響環境,反映香港學校教導小孩子保護環境的意識也不甚普遍,又何以喚醒市民自覺放棄使用膠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