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明白的佛教問題

2007-12-20 6:18 am
佛教信ge神有幾多個?
財神、福祿壽...等等ge都係唔係都係佛教信ge神呀?

回答 (4)

2007-12-27 7:38 am
✔ 最佳答案
佛教不要去信神,因為神未證果,無乜好信。
但人以為信佛教就要拜好多神,這是凡夫不明佛理所致。
財神、福祿壽...等等都只是中國的民間信仰。印度佛教就沒有這些神,而其他國家的佛教有其本國的神,例如泰國的四面佛,正確來說非佛教的,而是印度教的。
佛學與佛教是不能分離的,讀佛學的人未必是佛教徒,但佛教徒是要聞思修佛法的,修學佛法則要讀佛學。而學佛的人也要聞思佛學,否則會變成盲修瞎練。佛教嚴格來說不是有神論的宗教,而是佛陀的教法,若要說是宗教,那個宗是人生的宗旨,教是佛陀的教法。
佛學都在說怎樣成佛的,南傳佛教的佛學內容會有解脫道,目標定在成阿羅漢,而菩薩道,南傳佛教,北傳佛教及藏傳佛教,都在說怎樣成佛的。不執著或說放下或說熄滅貪瞋痴,都是佛教重點。佛學是佛教的學說,故不是兩樣互不相干的東西。佛教的學說,無論南傳或北傳或藏傳的三藏都有一大堆的神及鬼。南傳小部柅柯耶就有天宫事及餓鬼事兩部經,都在說神及鬼的事。地藏經,法華經裡也有一大堆神與鬼。
佛不等於人也不等於鬼及畜生。我估你想指眾生有佛性,佛因佛性而成佛,人有佛性所以可以成佛,鬼有佛性所以當轉生為人時也可以成佛,畜生有佛性故轉生為人時也可以成佛。因眾生有佛性,所以是平等。但不可說佛等於人等於鬼等於畜生,這就說不通了。佛必出人間,所以眾生要轉生為人後,才有成佛的緣。
2007-12-20 6:30 pm
佛教中有神,一點也沒錯,而且有很多!就如<<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所曾提及過的就有:山神,河神,江神,湖神,土地神,樹神,苗稼神,閻羅天子,等等等等,在叨利天宮聽佛說法.

不明白佛教的人就會質疑,佛教是迷信的.但其實不然!

佛教的神,只是六道眾生的其中一種眾生,和人,鬼,畜生,修羅,本質上是沒有分別的.因為神只是在天道生活,只是福報高的關係,在天道能享天福,但福報盡時,便會與人面對死亡時一樣,甚至更為恐怖,因為天道眾生死亡前會“五衰相現”(眾叛親離,孤獨終老).而由於天道眾生,在天享樂時不會精進行善,因此,死後通常會下墜修羅,人或三惡道.

但是,神仙有特別技能,為什麼我們不拜呢?沒錯,根據佛經所言,神有五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知道他人心思),宿命通(知道前世今生).但值得注意的是,鬼也有這五神通,只是神善鬼惡.

如果人因為神有一些人沒有的特殊技能就要去拜的話,那烏懂飛,猫懂抓老鼠,我們就要拜猫拜狗嗎?

所以神和人和狗和鬼都一樣,要善修佛學,才能解脫生死之苦.而能超出六道者,即聲聞,辟支佛,菩薩,佛才是佛教徒皈順的師尊.
參考: 很多經典的總結
2007-12-20 8:18 am
首先我要斗正, 真正的佛教(佛學)是無神論的, 或者說得正確點, 佛學是不執著有沒有神, 是一個「不拜鬼不拜神」的宗教。

至於你所提及的財神、福祿壽、土地公、天后、觀世音、黃大仙、關帝等等, 全都是中國民間的神祇, 這些所謂的神其實全都是人, 因為生前的功德死後被人當作神敬拜....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有敬拜上天(創世主)的傳統習俗, 遠古時代黃帝對上天的敬拜會上香,燒肉, 其後慢慢被民間演變成「祭祀上天」與「祭祀先人」的混淆, 才成為民間的一種迷信(將先人與上天同化), 所以中國民間除了將生前有功德的偉人當作神敬拜, 亦會將自己的祖先當作神敬拜, 所以那些拜神佛,求神問卜等行徑, 都是將釋迦牟尼當作神拜一樣, 這些都是一種迷信。

正信的佛教,沒有創世主的觀念,佛陀是人間的覺悟者,佛陀雖能覺悟世間的一切原理,但卻無能改變世間已有的狀態;佛陀雖能化度眾生,眾生的能否得度,尚須由眾生的能否自我努力而決定。佛陀是最好的良醫,能為但眾生痛苦診斷處方,服他的藥,必定得度,如果不肯服藥,佛陀也是愛莫能助;佛陀是最好的向導,能給眾生引導出離世間的苦海,聽從佛的引導,必定得度,如果不從引導,也是愛莫能助。因此,佛陀不以創世主自居,甚至不希望徒眾們僅對佛陀作形式上的崇拜;能夠實踐佛的言教,就等於見佛敬佛,否則,雖然覲見了當時的佛陀,也等於沒有見佛。所以,佛陀既不是創世主,也不是主宰神,佛陀只能教導眾生離苦得樂的方法,佛陀自己雖已離苦得樂,但卻不能代替眾生離苦得樂。佛陀是大教育家,人天導師,而不是幻術家及魔術師,他用不著騙人家說「代人贖罪」,他是教我們一切要自己對自己負責──「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佛教相信:佛陀是以覺悟的眾生,眾生是尚未覺悟的佛陀。在境界上,凡聖雖有不同,在本質上,佛性一律平等,所以,佛教不將佛陀當唯一的甚來崇拜,也不承認另一個宇宙的創造神的存在。所以,佛教徒是無神論者。

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個宇宙的創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懷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

佛教相信:宇宙的原素是永恒的,生命的原素也是永恒的,前者是物質不滅,後者是精神不滅。所謂永恒,就是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本來如此就是宇宙和生命的實際情況。

佛教相信:宇宙形態的變化,生命過程的流轉,那是由於眾生所造的「業力」的結果。

業力是指有情眾生(動物)使每一樁或善或惡的行為,像各種的顏色一樣,繼續不斷地薰染到生命的主體──識田中去,在從識田之中,等待外緣的誘導而萌芽生長,正像播種在泥土中,等待日光、空氣、水的誘導而萌芽生長,這在佛教稱為業力的現行。業的造作是業力現行的因,業力的現行,是業所造的結果,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就是這個意思的說明。

業,有個人單獨造作,也有與他人共同造作的;有的雖然單獨造作,但也可以和他人相同,有的雖然與他人共同造作,但也各有輕重不同。因此,業的種類,從大體上說,分有「共業」及「不共業」的兩大類。

由於共業,所以感得同樣的業報;地球,便是由於地球世界的眾生──過去、現在、未來的無數眾生的共業所感,而有各類不同的共業,所以也感得各種不同的世界,太空之中,宇宙之間,有著無數無量的世界,它們的成因,都是由於各類不同的無數眾生,所造各類不同的共業而成。所以,火星上如果真的有人,火星人的形體,未必也和地球人的形體一樣。至於那些無人的星球,乃至那些沒有生物存在的星球,雖不是眾生活動的舞臺,但卻也是為了眾生活動的舞臺而存在;宇宙之間,萬事萬物,沒有一種現象沒有其存在的理由。比如,太陽上不可能有生物,但如沒有太陽的話,地球上的生物也將無法生存;雖然上有許多的事物,無法用科學的觀點證明其存在的理由,但在佛教的解釋,一切都是由於眾生的業力所感,那就是它們存在的理由。

至於生命在地球上最初的出現,佛教相信是由變化而來,下至單細胞的生物,上至人類,都是一樣。地球形成之後最出的人類,是由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來,他們是飛空而來的,那是由於他們的墮落,貪愛了地球上的一種天然食物,吃了之後,身體粗重不能飛行了,就在地上安居下來(世記經、大樓炭經、起世經等)。實際上,那也是出於他們的業報所致,天福享盡之時,必須要來地上隨業受報。正像以後所有的眾生一樣,既然先由共同的業力,感成了一個地球,豈能不來接受地球生活的果報?一旦在地球世界的業報受完,又將往生應往的他方世界中去。

又由於不共業的理由,雖然同樣生在地球世界,品類的高下,也就不同,下至昆蟲,上至人類,人類之中,貧富貴賤,上智下愚,也有千萬差別。

事實上,共業,也是不共業的分類,比如地球眾生的共業與他方世界眾生的共業相比,便成了不共業;同樣的,不共業,也是共業的分類,比如非洲的黑種人與亞洲的黃種人,是由不共業所感,但因彼此都是地球世界的人類,所以仍由共業所感。以此類推,同在一個國家的人民,也有千萬差別,乃至同在一個家庭,兄弟姊妹,也各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成就,各有各的生活感受。

這,就是佛教對於宇宙生命的來源及其存在的看法。

佛教相信,除了已經解脫生死(如小乘的阿羅漢)或已經自主生死(如大乘的聖位菩薩)的聖者之外,一切的眾生,都不能不受輪迴的限制。

所謂輪迴,實際上是上下浮沈的生死流轉,並不真的像輪子一般地回環。輪迴的範圍共有六大流類,佛教稱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的:天道、人道、修羅(神)道、傍生道、鬼道、地獄道,這都是由於五戒十善及十惡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惡,殺父、殺母、殺羅漢、破壞僧團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稱為五逆)而有的類別,五戒十善分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羅的三道,十惡五逆分為下中上三品,感生傍生、鬼、地獄的三道。作善業,生於上三道,作惡業,生於下三道。在每一類別中的福報享盡或罪報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終結,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開始,就這樣在六道之中,生來死去,死去生來,便稱為輪迴生死。

不過佛教特別相信,眾生的生死範圍雖有六道,眾生的善惡業因的造作,則以人道為主,所以,唯有人道是造業並兼受報的雙重道,其餘各道,都只是受報的單重道,天道神道只有享受福報,無暇另造新業,下三道只有感受苦報,沒有分別善惡的能力,唯有人道,既能受苦受樂,也能分別何善何惡。佛教主張業力的造作薰習,在於心識的感受,如若無暇分辨或無能分辨,縱然造業,也不能成為業力的主因。所以,佛教特別重視人生善惡的行為責任。

正因為造作業力的主因是在人間,所以上升下墮之後的眾生,都還有下墮上升的機會,不是一次上升永遠上升,一次下墮永遠下墮。
2007-12-20 7:47 am
所以可以無神(在了義而言)亦可以係多神(在世俗而言)
因為所有神或菩薩,或佛的化身,報身都只係為左利益眾生而示現不同的相
像文殊像徵智慧,觀音代表大悲,地藏代表大願,普賢代表大行


收錄日期: 2021-04-14 10:45: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19000051KK0392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