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六慾」係邊幾樣?

2007-12-20 3:03 am
「七情六慾」係邊幾樣?

回答 (3)

2007-12-20 3:06 am
✔ 最佳答案
七情

七情有3種講法:

儒家:喜、怒、哀、懼、愛、惡、欲
佛教:喜、怒、憂、懼、愛、憎、欲
中醫:喜、怒、憂、思、悲、恐、驚

可以解造:

喜:開心
怒:嬲
哀:唔開心
憂:憂心、憂慮
懼:怕
思:掛著、諗著
愛:愛、愛情
悲:慘
惡:討厭
恐:怕
憎:憎、恨
欲:欲望
驚:驚

六欲:色欲、形貌欲、威信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
2007-12-20 9:04 am
自作(不抄yahoo,找四字詞):
七情:
午夜驚情
鐵漢柔情
大漠風情
觸景生情
達理通情
一見鍾情
反面無情

六慾:
求知慾
表演慾
權力慾
佔有慾
為食慾
好色慾
參考: 腦內詞庫
2007-12-20 3:07 am
七情

七情有3種講法:

儒家:喜、怒、哀、懼、愛、惡、欲
佛教:喜、怒、憂、懼、愛、憎、欲
中醫:喜、怒、憂、思、悲、恐、驚

可以解造:

喜:開心
怒:嬲
哀:唔開心
憂:憂心、憂慮
懼:怕
思:掛著、諗著
愛:愛、愛情
悲:慘
惡:討厭
恐:怕
憎:憎、恨
欲:欲望
驚:驚

六欲:色欲、形貌欲、威信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

五戒的意義
  佛教的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就是世間的五倫——仁、義、禮、智、信,不殺是仁、不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 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五戒是保持身不造三惡業——殺、盜、淫,口不造四惡業——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若再能意不造三惡業——貪、瞋、癡、心地善良,這就是十善。
  五戒十善是佛教的基本戒,萬丈高樓從地起,要證菩提,地基要打好,持戒就是基礎,有戒就有定,有定就有慧,得戒定慧三無漏學,自然能了生死。以下就五戒的要義逐一談論︰

  五戒的第一條就是「不殺生」,沒有人願意被人殺,殺人會遭惡報的。一切事情要儘量和解、儘量向好處想,不要隨著惡性糾纏下去,這樣人類都安樂,世界才會和平。

  如要做到不殺,即是實行素食是最好的,素食是大乘佛教的特色,是為慈悲一切有情眾生的原故;若因家庭及社交上的困難,不吃素不要緊,但是不可去親自屠宰,也不可指揮他人去屠宰。買了已屠死的魚、肉回家是無罪的。南傳地區的佛教國家,乃至那的出家比丘,都不是守素食;西藏的喇嘛,也不守素食。但他們不親自殺生。

  暗中拿別人的東西叫偷;「明搶就是盜」。偷盜不限錢財,凡是「不與而取」便犯了偷盜戒。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寧可餓死都不能偷盜。有時因犯盜戒而再犯殺戒,因為別人依靠錢財生存,你偷了他的錢,令他失去生存的依靠而死亡,那就罪加一等。或是你將偷罪嫁禍到他人身上,逼人受冤枉之災,那就更嚴重了。

  盜戒最容易犯,像貪一時方便,順手牽羊,雖是一針一線,都不要隨便取別人的東西。如果你需要,一定要經對方同意,才可取用,否則不與而取就是犯了偷盜。

  夫婦之外,與別人私通便是犯了邪淫戒,守淫戒可使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平安,社會有良好的風氣。若犯淫戒,名譽受損,夫妻不和,家庭不安,社會風氣便被敗壞。

  夫婦之道為傳宗接代,不可縱欲,縱欲會弄壞身體,更不可輕狂。

  「法華經」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持念觀音聖號可使我們身心清淨,不為外染所犯。

  妄語戒包括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共四種。妄語是指不真實的話,不真實叫虛妄;就是有那件事說沒那件事,沒那件事說有那件事,所謂「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虛妄顛倒的話是不可說的。

  「兩舌」就是搬弄是非,例如有人在甲面前說乙的不好,在乙面前又說甲的不好。挑撥離間,好像看到兩人好,他心裡會難過,看到他們爭打鬥鬧,他就在背後高興著。這樣的行為要不得。

  「惡口」就是罵人。俗語有云︰「一語傷人,如刀刺心」,惡口如刀如斧一般地傷人,惡口的人所受的果報也不會安樂自在。

  「妄言」是說話違反事理,沒有人信任說假話的人。我們要依事而說,依理而說。

  「綺語」是指說男女之間風流事、打情罵俏、風花雪月的俏皮話,使人聽了失去正念。

  所以我們要遠離這些口過,不要隨便亂說話,要說就說好話。

  酒戒與其他四戒不同之處是飲酒不會直接侵犯別人,但飲酒能令我們神志紛亂,因而會做殺、盜、淫、妄的罪業。

  現今世代除了飲酒之外,吸食海洛英、可卡因、大麻和其他林林種種的軟性毒品等,都會殘害我們的身體,令我們喪失理智,所以不飲酒是包括不吸毒的意思。

  因治病而飲酒或用酒製藥是可以的。但我們不能藉口治病而隨便用酒。

  就算不受五戒,我們仍然要自律,不殺人、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吸毒;但是受了戒使我們的警惕心重了,若然犯了戒,我們會有慚愧心而懺悔,因而減低日後再犯的機會。

  持戒的目的是守衛保護六根的大門,不讓壞事從六個根門之中溜進我們的心田,以致種下生死流轉的禍苗。

  眾生有貪、瞋、癡的病,佛陀有戒、定、慧的藥。讓我們勤修戒、定、慧,去息滅貪、瞋、癡。


收錄日期: 2021-04-11 15:50: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19000051KK0265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