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天水圍社區有甚麼問題存在??

2007-12-19 10:38 pm
你認為天水圍社區有甚麼問題存在??

回答 (3)

2007-12-21 1:47 am
✔ 最佳答案
希望能幫到您

意見:(己多過四千字。)


1:天水圍是新開發的城市,開發時間不算長,而且離一般市區頗遠,所以政府當年開發時,已投下不少資源,例如那裡的公屋租金比較便宜,目的就是吸引市民去居住。
本來要一個開發地區興旺,最好就是有工業,可以提供職位給當地居民,奈何工業北移,居民便要跨區謀生,交通費的龐大支出,往往令低下階層入不敷支,而一來一回的交通時間差不多三四小時,加埋超時的工作時間,家庭結構完全崩潰,問題便一個接一個出來。


這種連鎖式的民困,不會是三言兩語便解決,香港是自由經濟社會,不能硬要企業去那裡設廠開公司,也不是把有困難的居民搬到市區便是助他們解脫。
香港開埠以來,不少新區比現在天水圍更成問題,更悲情。但隨著時間、環境改變都一一成為過去。而天水圍筆者都不時經過,絕對不是如傳媒說到人間地獄般,起碼都有個濕地公園吸引外來遊客。
要幫助那裡的問題家庭,增加社工是現在唯一可行的有效方法,還有那班一天到晚只懂喊口號拉選票的區議員,如果肯多點在區內工作,一定幫助不少家庭及減輕政府壓力。

2:1998年天水圍北部開發時,特區政府剛宣佈建立「八萬五」房屋計劃,北部地區成為供應大量樓房的重要地段。按照當時規劃,俊宏軒、天逸邨、天恆邨共一萬三千個單位,本來都規劃作居屋,但隨著九七金融風暴影響擴大,大量居屋停建,原有單位逐改建成接收低收入家庭的公屋。而原本建立夾屋的用地,在夾屋計劃取消後,亦用以建立公屋。除此之外,為應付八萬五房屋計劃的指標,房署每年需要提供五萬個公屋單位,天水圍北於是額外增加了七千個公屋單位。[1]
大量公屋在一區內出現,令人口急劇暴漲。按照香港樓房規定,居屋單位對每戶人口限製較為寬松,但公屋必須容納更多人。結果天水圍北人口急增至十萬人,公屋居民高佔85%,其中天水圍北的屋邨2001年入伙後,不少家庭屬新移民家庭,其妻兒本在內地、隨後獲准家庭團聚來港,也有不少是老夫少妻,男方收入也屬低下層。

3:在發展過程中,天水圍規劃長期受到非議。政府發展天水圍北初期,原本規劃區內會有大量居屋居民,因而按照8比1的人口比例建立停車場,但大量房屋改成公屋後,區內停車場長期空置。與此同時,天水圍北原定有一間警署,但因特區政府當時面臨財赤危機,建立警署的計劃因此取消,區內亦長期沒有公園等基本設施。 

4:在區內人士要求下,民政署曾讓步把俊宏軒和天逸邨中間的空地填平,讓區內人士散步,但負責工程的民政署指公園是康文署管理,只肯稱這片地方是「地台」,亦因為財政預算不足,長期拒絕在「地台」上建燈。當地區議會幾經申請後,康文署才在「地台」上裁種二十棵樹,但拒絕給樹澆水,居民唯有發起植樹運動,讓居民種樹及澆水。[2]

5:區內唯一的政府診所位於天水圍南,低收入居民為省車錢,要步行半小時才可看病。醫管局最後在天華邨的博愛醫院中加開一間診症室,但面對十萬居民,該診所每天的名額僅有廿二個。天水圍北亦沒有圖書館,康文署亦只安排圖書車每星期來兩天,經過多年爭取,才於天澤商場租下一個單位做臨時圖書館。
就業問題在區內更備受關注。天水圍不少人口屬於新移民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往往只能尋找低收入工作,但從該區到市區的車費每日高達40多元,到區外打工的交通費高昂,令不少家庭長期倚賴失業綜援。

※總結:連串事件下,天水圍被傳媒冠以「悲情新市鎮」[4]的名字,香港人亦常把天水圍聯想到「綜援」及「倫常慘劇」。其中,2005年香港天水圍婦女聯合會曾就天水圍進行意見調查,半數非天水圍區居民對該區的印象只屬「一般」,更有20%受訪者表示感覺「很差」。[5]歌手李克勤2006年亦有一曲《天水.圍城》,歌詞說「圍住了血汗,圍住了當初厚望」、「氣候太涼,像殘酷得天生等天養」。
參考: 維基+自已
2007-12-19 11:15 pm
社區的安全設施不足,有很多人跳樓,死亡.....而且較偏僻!!!
參考: 自己
2007-12-19 10:45 pm
離市區太偏遠
太多新移民
太多低下階層市民
太多拎終援的人
仲要個個都生咁多個細佬 ............ 唉 ..............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45: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19000051KK0131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