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蒙古族
簡介
Top of Page
圖片參考:
http://www.ebaomonthly.com/window/travel/chnat/pix/nat3_102.jpg
我國蒙古族有480.7萬多人。他們的分佈幾乎遍及全國各地,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少數聚居或散居在新疆、遼寧、吉林、黑龍江、青海、甘肅、寧夏、河南、河北、北京等北方地區,西南地區的四川、雲南等地也有少量的蒙古族居住。“蒙古”,是蒙古人的自稱。其意為“永恒之火”。
蒙古族有一個特點,就是離不開馬。他們的祖先曾騎著馬四處征戰,創造了英雄的業績。他們勞動生產離不開馬,行路離不開馬,就連吃、住、娛樂都離不開馬。蒙古族盛行的體育運動之一是賽馬,歌唱的是駿馬,跳的舞是《牧馬舞》、《馬刀舞》,連最有名的樂器也叫馬頭琴。因此,人們把蒙古族稱為“馬背上的民族”。
蒙古族有自已的語言文字。蒙古語有內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三種方言。現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紀初用回鶻字母創制,13世紀初,經蒙古學者卻吉·斡斯爾對原有文字進行改革,成為至今通用範化的蒙古文。用蒙古語言文字的新聞出版、廣播、戲劇、電影事業也有了相當的發展。《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著名的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三大英雄史詩之一;《飲善正要》被列為對世界文明貢獻卓著的重要醫學發明成果之一。畜牧業是蒙古族人民長期賴以生存發展的主要經濟。此外還從事加工業、農業和工業。
蒙古族
歷史
Top of Page
蒙古的稱謂最早見於唐代,那時只是蒙古眾多部落中的一個部落的名稱。這個部落的發祥地在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以後逐漸西移。各部落之間競相掠奪人口、牲畜和財富,形成了無休止的部落戰爭。1206年鐵木真被推戴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國,從此中國北方第一次出現了一個強大、穩定和不斷發展的民族----蒙古族。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族各部落,統一了中國,建立了元朝,還不斷地發動大規模的軍事活動,擴大其疆域。自元代以來,蒙古族人民在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技術、天文曆算、文化藝術、醫學等各個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蒙古族
音樂
Top of Page
圖片參考:
http://www.ebaomonthly.com/window/travel/countries/sound.gif
蒙 古 族 約 有 三 百 四 十 一 萬 一 千 多 人 口 , 是 具 有 悠 久 歷 史 的 民 族 之 一 , 主 要 分 佈 在 內 蒙 古 自 治 區 , 其 餘 分 佈 在 遼 寧 , 青 海 , 吉 林 等 省 , 蒙 古 有 自 己 的 語 言 和 文 字 , 他 們 信 仰 薩 滿 教 和 喇 嘛 教 。
內 蒙 古 素 有 『 詩 歌 民 族 』 之 稱 , 高 亢 , 明 亮 , 粗 獷 的 牧 歌 是 他 們 獨 特 的 風 格, 樂 曲 中 如 歌 委婉 的 旋 律 , 把 人 們 帶 到 了 美 麗 的 草 原 , 傾 聽 牧民 們 扣 人 心 弦 的 馬 頭 琴 演 奏 。
蒙古族
禮儀
Top of Page
見面要互致問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問好。平輩、熟人相見,一般問:“賽拜努(你好)”;若是遇見長者或初次見面的人,則要問:“他賽拜努。”(您好)。
蒙古族自古以來從事狩獵和畜牧業,以性情直爽、熱情好客著稱。家中來客,不管常客還是陌生人,都滿腔熱忱。首先獻上香氣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盤盤潔白的奶皮、奶酪。飲過奶茶,主人會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時節還會高興地請客人喝馬奶酒。
有些地區用手抓肉招待客人時,還有一定的規矩。例如用一條琵琶骨肉配四條長肋骨肉進餐;牛肉則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節肋骨及一般肥腸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後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頦、脖子肉都是給晚輩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貴的客人或是喜慶之日則擺全羊席。
獻哈達也是蒙古族的一項高貴禮節。獻哈達時,獻者躬身雙手托著遞給對方,受者亦應躬身雙手接過或躬身讓獻者將哈達挂在脖子上,並表示謝意。
蒙古族
慶節
Top of Page
蒙古族民間傳統節日有“白節”、祭敖包、那達慕等。
“白節” 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和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要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在錫林郭勒盟民間除過年節外,還在每年的夏天過“馬奶節”。節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還要擠馬奶釀酒,節日的當天,每個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幹、奶酪、奶豆腐等奶製品擺上盤子裏,用以招待客人,馬奶酒被認為聖潔的飲料,獻給尊貴的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烤全羊過去多用來進行祭典或祭敖包時才用,現在已成為盛大節慶或迎接貴賓用的一種特殊菜肴。
那達慕大會 每年夏秋季牧閒時舉行。“那達慕”在蒙語中有娛樂或遊戲之意。內容有摔跤、賽馬、射箭、舞蹈,以及物資交流等。解放後又增添了不少新內容,如田徑、球類比賽、文藝演出、圖片展覽、放映電影、交流生產經驗等,成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盛會。
魯班節:魯班節,是雲南省通海縣西城的一帶蒙古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四月初二舉行,為期一天。 居住在這裡的蒙古族人民從其他兄弟民族那裏學會了建築 技術。他們修建的房屋,不僅造型別致、美觀,而且經久耐 用,頗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稱讚。為了紀念和慶祝在土木建築方 面取得的成就,他們就把農曆四月初二定為魯班節。 節日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無論路途遠近都要 趕回家裏來歡度節日。各村寨都要殺豬宰羊,搭臺唱戲。人們 還把檀香木雕刻的魯班像拾著,敲鑼打鼓,遊直各村寨,然 後,大家匯集場上,唱歌跳舞。他們最喜歡的舞蹈叫“跳樂”。跳時,先由男青年作為先導,他們懷抱龍頭四弦琴,邊彈邊 跳,後面的人群群分成兩行,有時圍成圓圈有時互相穿插,隊 形多變,且歌且舞,場面十分活躍。
節日後,各村寨忙著收小麥、油菜籽,犁田插秧。幹完這 些農活後,工匠們又成群結隊外出承包建築。
節日習俗 蒙古族的節慶日是比較多的。春節、清明節、中秋節都是 他們歡慶的佳節。由於和其他兄弟民族交錯雜的緣故,其他兄 弟民族的傳統節日也在蒙古族產生了深刻影響。六月二十四 日,是雲南許多少數民族歡慶的盛大的火把節,而雲南蒙古族 現在也喜歡這個節日。他們在這天要到田裏祭祀“地母”,求 其保祐五穀豐登;兒童們要栓五色線,用以避除災病;年輕人則在夜間高擎火把,嘻戲歌舞。式唱答,形式 活潑,內容多是表達咒罵過去,嚮往未未來的思想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