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溫室氣體

2007-12-18 3:27 am
溫室氣體是什麼?

溫室氣體在哪裏來?

為什麼溫室氣體會令到全球暖化呢?

回答 (4)

2007-12-18 3:33 am
✔ 最佳答案
(1) 溫室氣體是什麼?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GHG)或溫室效應氣體是指大气中促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部份温室气体自然存在于大气中,另外一些是人为造成,例如燃烧化石燃料-煤。温室气体包括水氣,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臭氧。

(2) 溫室氣體在哪裏來? 温室气体名称 富集机制 备注 二氧化碳 1、人类燃烧矿石燃料;2、毁林;3、生物呼吸作用
甲烷 1、 生物體的燃燒;2、腸道發酵作用;3、 水稻
臭氧 光線令O2產生光化作用
氯氟碳化合物 工業生產
二氧化硫 1、火山活動;2、煤及生物體的燃燒
一氧化二氮 1、 生物體的燃燒;2、燃料;3、 化肥

(3) 為什麼溫室氣體會令到全球暖化呢?
大气层如同覆盖温室的玻璃一样,保存了一定的热量,使得地球不至于像没有大气层的月球一样,被太阳照射时温度急剧升高,不受太阳照射时温度急剧下降。但因於溫室氣體的增加,令地球整體所保留的熱能增加。
2007-12-18 3:35 am
由於人類經濟活動不斷發展,導致大氣中溫室氣體( Greenhouse Gas):二氧化碳 (CO2) 、甲烷 (CH4) 、氧化亞氮 (N2O) 、氫氟碳化物 (HFCs) 、全氟碳化物 (PFCs) 及六氟化硫 (SF6) 等 濃度持續增加,溫室效應增強,造成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 、海平面上昇、生態系統失衡使生物多樣性驟減, 進而對全球生物的生存產生巨大威脅。

根據 1996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的第二次評估報告,指出人類活動所排放的溫室氣體,若不採取任何防制措施, 全球平均地面氣溫於 2100 年時將比 1990 年時增加 2℃(介於 1 至 3.5 ℃),海平面將上升 50 公分(介於 15 至 95 公分)。預估二氧化碳濃度已從工業革命前的 280PPMV 增加至 1994 年的 358PPMV ,若要在二十一世紀末將二氧化碳濃度穩定在工業革命前的兩倍(550PPMV),則目前全球排放量必須削減一半。


為防制氣候變遷,聯合國於 1992 年通過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對「人為溫室氣體」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es) 排放做出全球性管制目標協議,至今已召開三次締約國大會; 「第三次締約國大會 (COP3)」 已於1997年 12 月在日本京都召開,會中簽署 「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 ,規範工業國未來溫室氣體排放目標。我國基於地球村的一份子與國際公約之壓力, 必須及早因應,積極尋求我國於氣候公約中之合理定位,並在影響國家利益最小的情況下,承擔減量責任。


台灣百年來氣溫上升了嗎
就台灣地區八個代表性測站近百年地面溫度資料,進行定量分析,結果顯示有一緩慢上昇趨勢。

依據張隆男”台灣地區氣候變化”評估:平均而言,各測站之增溫程度約為 0.8~1.6C/百年。此與東南亞地區分析 結果非常接近,亦隱含台灣地區之增溫為大範圍溫室效應所影響,而非單獨之區域現象。

有關臺灣地區氣溫變化情形請參閱損害度與適應”氣候變化 ” 部分之說明


台灣百年來降雨量變化情形
台灣年平均降雨量2150 mm,約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2.6倍,但每人分配平均降雨量卻只有世界平均的1/6弱, 而且因為河流短,地勢陡,降雨量大都直接奔流入海。民國82年為輸旱年,年降雨量僅約1640 mm, 根據1966年經濟部水資料局的資料分析,約有46.2%之降雨量直接流入海中,而33.3%為蒸發散損失, 使得可利用水量僅佔降雨量之20.5%。每人分配之可利用水量更形稀少,因此台灣乃屬於水資源貧乏地區。 另,降雨量分佈不均,約80%集中於5-10月之豐水期, 且大部分為颱風暴雨,因此使水資源調配益發困難。

有關臺灣地區降雨量變化情形請參閱損害度與適應 ”氣候變化” 部分之說明。


台灣沿海地區海平面是否上升
依據PSMSL所取後得日據時代基隆港、 高雄港資料分析之歷年冬、夏季及全年海水面之變化圖。由圖中可知近90年前開始, 兩地之海平面有上升之趨勢,基隆港之上升速率較不明顯,變化量約為0.31cm/yr,高雄港之上升速率則約為 20.232cm/yr。


由中央氣象局提供之潮汐資料分析:

基隆、竹圍、塭港、將軍、安平、高雄、梗枋無論冬夏季或全年平均,其海水面有上升之趨勢。
台中、蟳廣嘴、富岡、蘇澳海平面有下降趨勢。
此外,基隆港之變動量最小,安平、梗枋上升之變化速率較大。海平面下降則以蘇澳最為明顯, 但確實結果將再作進一步之分析探討。( 各站之詳細分析結果)

本網頁最後維護日期1999/07/01
本計畫執行時期已於88/6截止,相關資料參考至88/06止



(1) 溫室氣體是什麼?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GHG)或溫室效應氣體是指大气中促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部份温室气体自然存在于大气中,另外一些是人为造成,例如燃烧化石燃料-煤。温室气体包括水氣,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臭氧。

(2) 溫室氣體在哪裏來?温室气体名称 富集机制 备注
二氧化碳 1、人类燃烧矿石燃料;2、毁林;3、生物呼吸作用

甲烷 1、 生物體的燃燒;2、腸道發酵作用;3、 水稻

臭氧 光線令O2產生光化作用

氯氟碳化合物 工業生產

二氧化硫 1、火山活動;2、煤及生物體的燃燒

一氧化二氮 1、 生物體的燃燒;2、燃料;3、 化肥


(3) 為什麼溫室氣體會令到全球暖化呢?
大气层如同覆盖温室的玻璃一样,保存了一定的热量,使得地球不至于像没有大气层的月球一样,被太阳照射时温度急剧升高,不受太阳照射时温度急剧下降。但因於溫室氣體的增加,令地球整體所保留的熱能增加。
參考: myself
地球的大氣中重要的溫室氣體包括下列數種:水蒸氣( H2O )、臭氧( O3)、二氧化碳( CO2)、氧化亞氮(N2O)、甲烷( CH4)、氫氟氯碳化物類( CFCs,HFCs,HC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等。由於水蒸氣及臭氧的時空分佈變化較大,因此在進行減量措施規劃時,一 般都不將這兩種氣體 納入考慮。至於在1997年於日本京都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化綱要公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中所通過的[京都議定書],明訂針對六種溫室氣體進行削減,包括上述所 提及之:二氧化碳( CO2) 、甲烷( CH4)、氧化亞氮(N2O ) 、氫氟碳化物(HFCs )、全氟碳化物( PFCs )及六氟化硫( SF6)。其中以後三類氣體造成溫室效應的能力最強,但對全球升溫的貢獻百分比來說,二氧化碳由於含量較多,所佔的比例也最大,約為55%。
各種溫室氣體的增溫效應比較
氣體別 增溫效應(以二氧化碳作為基準) 二氧化碳(CO2) 1 甲烷(CH4) 121 氮氧化合物(N2O) 310 氟氯碳化物(CFCs) 140~11700 全氟碳化物(PFCs) 6500~9200 六氟化硫(SF6) 23900
各種溫室氣體的人為活動產生源
人類活動 產出氣體 石油、煤等石化原料的燃燒 二氧化碳(CO2) 農業活動 甲烷(CH4)、氧化亞氮(N2O) 工業製成品(如:冷媒) 氟氯碳化物(CFCs) 物質燃燒 氧化亞氮(N2O) 工廠、汽車排放之氮氧化合物及 碳水化合物經過光化學作用所合成 臭氧(O3)
主要溫室氣體對全球升溫的貢獻百分比


二氧化碳 55%
甲烷 15%
氧化亞氮 6%
氟氯碳化物 24%

回溫室氣體主選單
參考: myself
2007-12-18 3:31 am
由於人類經濟活動不斷發展,導致大氣中溫室氣體( Greenhouse Gas):二氧化碳 (CO2) 、甲烷 (CH4) 、氧化亞氮 (N2O) 、氫氟碳化物 (HFCs) 、全氟碳化物 (PFCs) 及六氟化硫 (SF6) 等 濃度持續增加,溫室效應增強,造成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 、海平面上昇、生態系統失衡使生物多樣性驟減, 進而對全球生物的生存產生巨大威脅。
根據 1996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的第二次評估報告,指出人類活動所排放的溫室氣體,若不採取任何防制措施, 全球平均地面氣溫於 2100 年時將比 1990 年時增加 2℃(介於 1 至 3.5 ℃),海平面將上升 50 公分(介於 15 至 95 公分)。預估二氧化碳濃度已從工業革命前的 280PPMV 增加至 1994 年的 358PPMV ,若要在二十一世紀末將二氧化碳濃度穩定在工業革命前的兩倍(550PPMV),則目前全球排放量必須削減一半。

為防制氣候變遷,聯合國於 1992 年通過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對「人為溫室氣體」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es) 排放做出全球性管制目標協議,至今已召開三次締約國大會; 「第三次締約國大會 (COP3)」 已於1997年 12 月在日本京都召開,會中簽署 「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 ,規範工業國未來溫室氣體排放目標。我國基於地球村的一份子與國際公約之壓力, 必須及早因應,積極尋求我國於氣候公約中之合理定位,並在影響國家利益最小的情況下,承擔減量責任。

台灣百年來氣溫上升了嗎
就台灣地區八個代表性測站近百年地面溫度資料,進行定量分析,結果顯示有一緩慢上昇趨勢。
依據張隆男”台灣地區氣候變化”評估:平均而言,各測站之增溫程度約為 0.8~1.6C/百年。此與東南亞地區分析 結果非常接近,亦隱含台灣地區之增溫為大範圍溫室效應所影響,而非單獨之區域現象。
有關臺灣地區氣溫變化情形請參閱損害度與適應”氣候變化 ” 部分之說明

台灣百年來降雨量變化情形
台灣年平均降雨量2150 mm,約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2.6倍,但每人分配平均降雨量卻只有世界平均的1/6弱, 而且因為河流短,地勢陡,降雨量大都直接奔流入海。民國82年為輸旱年,年降雨量僅約1640 mm, 根據1966年經濟部水資料局的資料分析,約有46.2%之降雨量直接流入海中,而33.3%為蒸發散損失, 使得可利用水量僅佔降雨量之20.5%。每人分配之可利用水量更形稀少,因此台灣乃屬於水資源貧乏地區。 另,降雨量分佈不均,約80%集中於5-10月之豐水期, 且大部分為颱風暴雨,因此使水資源調配益發困難。
有關臺灣地區降雨量變化情形請參閱損害度與適應 ”氣候變化” 部分之說明。

台灣沿海地區海平面是否上升
依據PSMSL所取後得日據時代基隆港、 高雄港資料分析之歷年冬、夏季及全年海水面之變化圖。由圖中可知近90年前開始, 兩地之海平面有上升之趨勢,基隆港之上升速率較不明顯,變化量約為0.31cm/yr,高雄港之上升速率則約為 20.232cm/yr。

由中央氣象局提供之潮汐資料分析:

基隆、竹圍、塭港、將軍、安平、高雄、梗枋無論冬夏季或全年平均,其海水面有上升之趨勢。
台中、蟳廣嘴、富岡、蘇澳海平面有下降趨勢。
此外,基隆港之變動量最小,安平、梗枋上升之變化速率較大。海平面下降則以蘇澳最為明顯, 但確實結果將再作進一步之分析探討。( 各站之詳細分析結果)
本網頁最後維護日期1999/07/01
本計畫執行時期已於88/6截止,相關資料參考至88/06止


收錄日期: 2021-04-13 21:29: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17000051KK0284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