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以來,中國積極推行簡化字運動,成效卓著。但一般認為,簡化漢字實有利有弊,

2007-12-17 11:06 pm
民國以來,中國積極推行簡化字運動,成效卓著。但一般認為,簡化漢字實有利有弊,
其利弊之處如何?試就所知,詳加析述。

回答 (3)

2007-12-18 12:09 am
✔ 最佳答案
【大紀元11月3日訊】關於簡化字的利弊,海內外的高知識階層早已開展了不少討論。由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親疏好惡態度不同,加上不同政體下臺灣及海外華僑所實行的繁體字,使這一問題的討論加入了不少背景色彩。下面我們想從正反兩方面更深入地討論這一命題。
大力提倡簡化字的呼聲最早起於五四新文化運動。當熱血青年憤恨於國家落後挨打的處境時,他們就把中國傳統文化當作了替罪羊,在它身上傾注了一切失敗與絕望所帶來的滿腔仇恨,提出要徹底與傳統文化決裂,這裏面就包括了文言文和繁體字。當時的口號不是要簡化漢字,而是要廢除漢字,全部改學洋人的拼音文字。(現在人們認識到,漢字的符號特性使其成為最先進的文字,是最適合電腦處理的。而且學習漢字能提高智商,增進聯想和創新思維的發育。幸虧這場「廢字革命」沒能成功,否則我們不是丟了西瓜去揀芝麻,得不償失嗎?這是題外話。)
簡化字來源於草書,早在南北朝隋唐時期民間就開始流傳,為有別於正體字而被稱為「俗體字」,只是為了書寫方便而已,在正規場合人們還是用正規字,所以當時的人們能同時認識一個字的兩種或多種寫法。這就好比我們在家幹活時,為了方便,喜歡穿隨便的粗布衣物,可外出會客時依然會換成正規得體的真絲衣服一個道理。這樣的情形持續了幾千年,可到了新中國成立後,共產黨就只許人們永遠穿粗布衣服而要燒掉真絲衣服了。
1956年1月底,中國大陸公佈了《漢字簡化方案》,1964年5月出版了《簡化字總表》,如果再用繁體字就算錯字別字了。簡化字總表共有三表:第一表是352個不作偏旁用的簡化字,第二表是132個可作偏旁用的簡化字和14個簡化偏旁,第三表是經過偏旁類推而成的1754個簡化字;也就是說,完全新造出了2238個新字。
那麽這個造字比例有多大呢?目前大陸規定常用字為2500字,次常用字是1000字,合為3500字,加上各行各業使用的專業辭彙,《通用字表》中共有7000字,也就是說掌握了7000字就能閱讀所有專業的普通書籍。七千的兩千,當然有些字不在這七千以內,但我們可以大致描述性地說明這個造字比例是很大的,難怪沒學過簡化字的人很難認識現在大陸的漢字。
為什麽把簡化字比做粗布衣服而把繁體字比做精美的真絲朝服呢?因為漢字在簡化了筆劃的同時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由於簡化了筆劃,使很多字外形相近,識別率大為降低,於是閱讀速度反而變慢。由於人一生中看字的時間是寫字時間的無數倍,哪怕作家也一樣,所以整體來說卻是適得其反。同時,由於簡化字增加了很多偏旁部首,從而加重了學生學習的負擔。這些新造的部首和字,在書法家的眼裏就比繁體字粗俗難看得多。另外,由於把很多音相同但意義不同的字合併成一個簡化字,經常導致語意的混亂,並使漢字本身內在的詞源關係喪失,使整個漢字系統出現結構紊亂。用過電腦的都知道,繁體字和簡化字的輸入速度差不多少,但由於新加一套簡化字體系,人為地增加了一套檢索系統,從而使麻煩多了一倍。如果不搞簡化字,沿用歷史上幾千年的慣例,手寫時可用俗體,印刷還是用正體,那不挺好嗎?何必沒事找事多此一舉呢?用老百姓的話說,真是豆腐變成了肉價錢。
簡化字的理論根據是,綜觀漢字演變過程,從甲骨文,金文到篆書,隸書、楷書以及行書,草書,其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但認真研究漢字的演變,我們不難發現,漢字的發展同時遵循著從簡趨繁和從繁趨簡的雙項規律。由於人們生活和思維的日趨複雜,要表達的內容增多,於是需要創造新字,漢字也就從簡趨繁,增加筆劃後才能造大量新生字;反之,聽任筆劃過多,不予簡化,就會日益繁複累贅,於是人們便尋求簡捷的書寫方式。但研究表明,整體看來,從甲骨文到現代的文字,從簡趨繁的字多於從繁改簡的字。
推行簡化字的另一理由是為了消除文盲,讓勞苦大眾也能識文認字。事實上大陸簡化字推行了四十多年,可至今文盲仍一億多,半文盲更不計其數,相反,在臺灣,依然是繁雜的正體字,可由於政府注重教育,扶助平民子弟入學,到七十年代就掃除了文盲。由臺灣與大陸這組比較實驗我們可以看出,普及教育的關鍵不在文字筆劃的多少,而在政府用心的多少。
贊成簡化字的人認為,漢字不就是個代號嗎?代號不是越簡單越好嗎?與其花那麽多時間來學認字,不如多花時間來學習真正的文化。其實這是種誤解。漢字每個字本身就是一部濃縮了的文化,一個固化的資訊模組,在學認字寫字的同時就是在學習中國的文化。比如奮的簡化字把中間的'隹'字簡化掉了,隹是什麽?它是種候鳥,下面的田代表鳥的棲息地,這個字說明候鳥只有奮力展翅,才能完成南北遷徙,去掉隹就丟掉了奮的最本質的資訊。
六十年代的簡化方案使漢字由平均16筆劃降到了10.3畫,到1977年共產黨又想推行第二套簡化方案,欲將筆劃降到十以下,後因民眾反對強烈而停止。這讓我想起一個笑話,英文中有很多字也很長很難記,我們能不能把它也簡化了呢?難道文字最重要的就是它書寫的繁簡程度嗎?為了簡單,廢除文字,不寫字不更好嗎?這當然是笑話,但也說明一個問題,在全球能對祖先的文字大動干戈,橫砍豎切的,恐怕只有中國共產黨人了。
談到這大家都明白了,繁體字簡化字各有優缺點,文字的繁簡難易都不是主要問題,那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麽非要搞簡化字呢?簡化字的背後是什麽呢?
我們發現這裏面有個巨大的陰謀,有個很深的陷阱。
中國老百姓有句俗話:三代出一個貴族。意思是說,一個人文化氣質的培養是個漫長而艱巨的任務,要經歷三代人的努力才能培養出一個氣質高貴的人,事實果真如此。無論一個人還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傳承沈積都要求有個繼承過程,只有繼承了前人的,站在了前面巨人的肩上,我們才能看得更遠,才能有所發展。所以我們說,簡化字最大的弊端就是割裂了文化,使延續了幾千年的文化命脈被簡化字割斷了。由於那麽多新字出現,廢除了那麽多正體字,六十年代後出生的人,哪怕是大學生,也很難閱讀40年前的報刊,更別說在那以前的古籍了,中華文化被攔腰砍斷了。一個最生動的例子就是全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在百年校慶時發行了一百張限額的「百年書簽」,印刷精美,成為海內外校友爭購的珍藏品。誰知裏面錯字連篇。如「桃李芬芳」錯成「桃李紛芳」;「直掛雲帆濟滄海」錯成「直掛雲帆濟蒼海」;「坐擁書城,富甲一方」錯成「座擁書城,富甲一方」。北大文人都鬧這樣的笑話,可見中華文化後繼無人也。
在中華歷史上,出了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斷送了先秦以前的先皇教導和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外,對文化的巨大損傷就數這次的簡化字了。活生生地把後來的炎黃子孫隔在了祖先文化長河的外面,讓新中國出生的人成了「文化無根人」,成了文化荒漠裏的人。有人說新文化運動不是宣導學習西方文化,搞拿來主義嗎?可學來學去,事實又如何呢?很多時候都是邯鄲學步,沒學到別人的,反而把自己以前的好東西也丟了。
為什麽說這是個陰謀呢?因為傳統的中國文化教育人要做到「仁義禮智信」,要「知天命,敬鬼神」,這與共產黨「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的暴力革命基本理論是相反的,這和共產黨的「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的鬥爭哲學相衝突的。共產黨為了使中國人跟隨他聽命於他,於是利用簡化字來砍斷其他文化養料的來源,讓其一言堂的文化封鎖和精神洗腦得以順利實現,從而鞏固其政治統治。這就是簡化字背後的陰謀。
可惜的是,有著同樣聰明想法並擁有同樣暴力的秦始皇,剛傳三代就垮臺了,成了歷史上最短命的王朝,我們知道,歷史是從來不寬恕那些破壞文化的人,因為他們的罪過遠遠超過殺人放火。
2009-01-28 10:57 am
大紀元對內地共產黨素有不滿~
該報看法向來較偏頗~不可盡信~
2007-12-18 3:37 am
簡化漢字這名稱是不恰當的,我認為叫簡體中國字或簡稱簡體字比較適合,因為中國字的出現並非自漢朝才有,遠在上古傳說已有伏犧氏作八卦,八卦的符號就是中國字的始祖,比起另一傳說黃帝時倉頡造字早了很多。目前憑考古發掘得到的甲骨文是最古老的中國文字,是商朝的遺物,有四千年左右歷史了。

簡體字絕非近代突然冒出來的,大部份是自古已有!文字的進化規律必定是由簡單而進化至複雜,所以說簡體字是從繁體字簡化出來是與事實不符,事實上是古字不足以描述日漸複雜的社會生活,就有需要在原有字的基礎造出新字。繁體字是從古字(大部份簡體字)進化出來的。但若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法定的簡體字是全部從古字而來的,也並不符事實,因有有部份簡體字確是從繁體字簡化過來的。

中國文字自古以來都是不斷有進化的,甲骨文以後,先秦的文字在各地區並不是統一的,被稱作蝌蚪文,秦始皇統一中國時,其中有一項政策叫做統一語言、文字。那時最初用的字體叫作大篆,其後進化成小篆,更有隸書的出現。秦朝可說是中國字基本定型的年代,也出現官方進行規範文字的記錄。

漢朝以後基本上流行隸書作書寫字體,時代的進展文字就會越造越多,大家只要有讀中國文學就會發覺漢賦的用字明顯比詩經年代(周朝)所用的字豐富得多。

南北朝至唐中業期間,中國突然興起造字的風氣,究其原因有二:1.佛教傳入中國到了成熟期,佛經翻譯是當時的熱潮,翻譯佛經時發現故有的中國字並不足以應用,就要另創新字了,很多佛教的用字就是那時創造出來的。2.民族大匯合的年代,五胡亂華,雖說胡人文化水平較低,但他們入主中原,對中原的語言有重大的影響,語言要書寫,就要創造出新字,特別是形聲字的出現得甚多。也就是那個時代,《說文解字》這本中國文字學鉅著出現了!
《說文解字》明確說出造字的原則與方法的"六書","六書"就是"象形"、"指示"、"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就是這六項準則,就可以解釋中國字是如何被造出來。

自宋朝以後,中國文字的書寫以楷書為官方標準,直都現代,非中國大陸的華人仍是以楷書寫的繁體字作為正宗的中國字。期間中國字的數量並沒有停止增加過,例如化學元素的中國名字就必定是近代產物。

中國文字的書寫字體並非到了宋代就停止發展的,官方用楷書,民間就有行書及草書的出現,行書和草書所用的字就是現代簡體字的雛形。

中共掌權後,極力推行簡體字,以簡體字作為官方文字,其理由與目的並不難理解:1.中共是以"無產階級革命"取得政權的,所謂"無產階級"就是一般生活艱苦的人民,他們絕大部份都是文盲或只懂得部份民間流傳的簡體字。以簡體字作為他們的溝通工具較用繁體字方便得多。2.領導人的喜好直接推動文字的改革,毛澤東就是喜歡破舊立新,在他掌政時除了積極推行簡體字外,還曾努力過漢字拉丁字母拼音化,只要我們翻閱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的教科書,就會發現每個簡體字旁都有拉丁字母,特別是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宣傳海報,部份連中國字都沒有,只有拉丁字母拼音的漢字!3.當時中國的文盲比率相當高,估計佔是全國人口八成以上,推行簡體字是較推行繁體字更快、更有效達到掃盲目的,不竟學簡體字比繁體字要認識的字少一半以上,對文盲來說學簡體字會方便得多。

簡體字的推行確實有利有弊!
有利的地方是節省時間,方便推廣。
弊處就是簡體字過於簡潔,未必能夠全面準確描述事物,一字多解容易令人誤解。如果只認識簡體字,就沒法看得懂民國或以前繁體字作品的原文。對學術研究會有障礙。

個人傾向不反對推廣簡體字,已懂得繁體字再學簡體字並不大困難,因為簡體字大都是繁體字已有或是繁體字的解化。但在推行簡體字的同時我反對要努力限制繁體字的流通,不竟中國大陸以外的華人,仍有很大部份都是以繁體字作溝通的。

中國政府可能是為著大陸人的利益,也可能是為著打擊台灣政府的影響力,就是正在努力限制繁體中文字的流通,已於年前要求聯合國取消繁體中文字在聯合國的法定地位!目前聯合國的官方文件,繁、簡體的中文字都具有同等的地位。若依程序進行,繁體中文字將於2008年中失去現時在聯合國的法定地位!那現時港、澳及台灣長期讀寫用繁體字的人就必須要從新適應簡體字。

下面網站是為了反對聯合國這項決定的投票運動,大家去投票吧 ,謝謝!
投票步驟:
1.點下方網頁進入
2.滑動轉軸到下方一點的地方,點 Sign the petition
3.填寫資料
4.送出即成
5.轉寄給其他朋友

http://www.gopetition.com/region/237/8314.html

個人不願意繁體字的地位迅速消逝,不竟用開有感情,也看不出其流通對中國人有太大影響,因此我是支持保留繁體中文字作為聯合國官方文字的,也希望大家支持。


收錄日期: 2021-04-12 13:22:3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17000051KK0151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