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
http://tw.yimg.com/i/tw/blog/rte/smiley_6.gif
一般來說腎衰竭分為急性腎衰竭和慢性腎衰竭兩種,所謂急性腎衰竭是指正常的腎臟在受到某種原因的傷害後,原有的正常功能突然消失,導致水、尿素及其他代謝廢物的排泄發生障礙的一種狀況。
引起急性腎衰竭的原因可以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是其他器官病變所引起的腎衰竭,例如心臟病、肝硬化或是肺部缺氧,都有可能會引起腎衰竭;
第二類是腎臟本身發生病變所引起的腎衰竭;
第三類是腎後部份所引起的腎衰竭,例如膀胱發炎、輸尿管阻塞、輸尿管結石、女性因婦科問題而引發膀胱發炎、男性最常見的就是攝護腺肥大的問題‥‥等等;
第四類就是亂服用成藥引起的腎衰竭,通常只吃一種成藥並不會造成腎臟太大的負擔,最怕的就是好幾種成藥一起混合著吃,致使腎臟負荷不了而引發腎衰竭。
而慢性腎衰竭則是指腎臟長久以來一直有毛病,隨著時間腎臟的情形一直壞損,最後會演變成尿毒症。
引起慢性腎衰竭的原因有三類︰
第一類是腎臟本身的病變所引起,通常這類腎衰竭發生後,除了少數人可以痊癒之外,大部份的患者都無法痊癒,且會持續惡化,像是腎絲球腎炎,所謂腎絲球就像是腎裡面的一個過濾器,過濾器的功能就是將有用的、好的東西留下來,排除不好的如尿及毒素,當這個過濾器發生問題時,腎的功能就無法正常運作,因此,就造成了腎衰竭;
第二類是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腎衰竭,以台灣地區而言,目前比例最高的是糖尿病,其他還有紅班性狼艙及痛風等疾病,都會引起慢性腎衰竭;
第三類就是先天性的腎臟病變,最常見到的是多囊性腎臟病,這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分為顯性和隱性兩種,一般大約都是顯性的,通常到了中年後才會發病,而罹患隱性多囊性腎臟病的病人,通常不會繼續存活。
急性腎衰竭和慢性腎衰竭的症狀類似,在剛開始時並無明顯症狀。方文達醫師強調,民眾過了中年之後,每三年應做一次全身健康檢查,即早發現即早治療。腎衰竭到了末期,通常會有精神不好、體力不佳、容易倦怠、體重減輕、食慾降低等現象,情況嚴重者甚至會有貧血、氣喘、吃不下東西或是吃了食物會產生反胃嘔吐的情形,最嚴重者還會神智不清。當身體發生上述的症狀時,都是已經到了末期,因此平日就應該養成定期做好健康檢查的習慣。
目前一般民眾對洗腎仍抱持著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總認為洗腎是件可怕的工作,不但花費龐大,也是一輩子的事,甚至有些病人寧可放棄生命,也不肯洗腎,結果一些原本有機會恢復的患者,因為不洗腎而死亡,殊為可惜。所以,民眾應該導正這個錯誤的觀念,洗腎並不可怕,也不見得需要洗一輩子,像是急性腎衰竭,只要洗到腎功能恢復正常之後,就可以停止洗腎了,而在腎病的早期,也可以利用藥物治療。
常見的透析(俗稱洗腎)有兩種,使用最普遍的是血液透析,就是將血液從血管中抽出,經過過濾器後,將毒素排出留下營養素,最後再將血液回到人體中;另一種比較少見的是腹膜透析,是在腹部開一刀,插入一根管子放入藥水,幾個小時後藥水會將毒素引出達成功效,但礙於此法的技術,台灣醫界並不常使用。
治療腎病的另一個方法就是換腎,且目前換腎手術的成功率高達90%以上,但是礙於傳統觀念,願意捐腎的人並不多,因此換腎手術的例子相對並不多。方文達醫師表示,捐腎其實對人體正常的機能並無影響。人體的兩個腎,只有一個在工作,另一個腎通常是預備的,當在工作的腎發生問題時,預備的腎才會出來支援,這也是腎病發生初期,並無明顯徵兆的原因了。
至於預防腎衰竭的方法,下列幾點建議:
患有高血壓者,必須嚴格控制血壓,避免因高血壓引發腎衰竭。
盡量少吃成藥,最好是由醫師開處方才服用,若是腎臟有問題者,也應告知醫師。
食物方面,勿食用太鹹的東西,可以以糖或其他口味取代。
少吃豆類食品,因為豆類中的蛋白質不好,會形成尿毒,增加腎臟的負荷。
勿熬夜,造成過度疲勞。
多喝水,建議每日飲用1500~2000cc的水量。
醫師提醒民眾,定期做健康檢查可以即早發現疾病即早加以治療,若是因為腎病必須洗腎時,千萬不可抗拒,否則有可能會因此而失去治療的良機,那就太划不來了。〈以上僅作參考!!〉
圖片參考:
http://tw.yimg.com/i/tw/blog/rte/smiley_36.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