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十四歲少女未成年懷孕,日前更涉嫌把初生親兒擲落街事件,再次為青少年性教育問題響起警號。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實習刊物《大學線》報道,部分青少年性態度開放,但學校視「性」為忌諱,有中學甚至把教育科書中有關墮胎及避孕的內容撕去。有社工批評學校的做法消極,擔心學生從互聯網、朋輩之間獲得錯誤性知識,後果不堪設想。
本報教育組
最新一期《大學線》報道,部分青少年性態度開放,卻不懂適當地避孕。今年十九歲的美基,中一時首次與男友發生性行為,但男友間中使用安全套,她則只計算月經安全期,結果中二時意外懷孕,兒子今年已五歲。她指出,中一時曾有科學課,教授生殖器官名稱及避孕方法,直至會考 生物堂才教授避孕套的使用方法。
《大學線》又指,部分學校視「性」為忌諱,馬鞍山一所中學的中二學生透露,校方代學生訂購綜合科學教科書,但會把書末有關墮胎及避孕的附錄撕去,教師亦從不提及附錄內容,學生要偷看教師用書才知悉。
教師亦不提附錄內容
循道理楊震社會服務處社工沈偉全認為,「學校可撕去幾頁書,但網上有大量講性的網站,學校撕得幾多?」她續稱,學校選擇避而不談,青少年從網上或朋友口中得知性知識會更危險,「好彩的話他們得到正確知識,否則錯誤的性觀念好像病毒一樣,一個傳一個。」
她表示,近年中學對性教育的態度已較開放,但仍有部分學校頗介意,例如社工與學校商討舉辦性教育活動,須以義工服務、領導才能培訓等名稱包裝,「亦試過向學校講,向學生示範戴避孕套,即使小組去教,學校都不肯。」
社工建議列必修科目
沈偉全批評,學校的性教育未必能對症下藥,「教師對學生說不准婚前性行為,他們未必認同,最終只變成訓示,不是教育。」她建議,學校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與他們討論性問題,從而灌輸正確的兩性觀念,避免更多悲劇發生。
青少年愛滋教育中心創辦人程翠雲接受《大學線》訪問亦指,不少教師根本不懂得教授性教育,她曾遇到一位教師每提到性便會作嘔。她建議政府把性教育列為必修科,並開設性教育的師訓專科。
教育局發言人回應指,當局已發出「學校性教育指引」,提高學校對性教育的關注,並配合社會關注及學生成長需要,在學校推行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