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宋太祖的問題,10點!

2007-12-15 2:50 am
我想知道更多有關於宋太祖被黃袍加身的資料,我Tuesday要交,請各位幫忙吧!!!!

回答 (3)

2007-12-15 2:55 am
✔ 最佳答案
陳橋兵變是後周北伐大軍於陳橋驛造反,並擁戴趙匡胤為皇帝的的軍事政變。該兵變最後導致了後周的滅亡和宋朝的建立。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死,即位的恭帝柴崇訓年僅八歲。時任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握有實權。公元960年春,鎮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縣)報稱北漢和遼國的軍隊聯合南下,攻打後周,聲勢很大,請求派兵援助。後周王朝遂命趙匡胤率兵北上抗敵。趙匡胤在其弟趙光義,以及趙普、石守信等策劃下秘密行事。2月3日,軍隊行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時,發動兵變,授意士兵為他黃袍加身,反叛後周,改擁趙匡胤為皇帝。而後,趙率兵回師開封,初三趙匡胤陳橋兵變還京,范質率王溥、魏仁浦責問趙匡胤,帳前羅彥威拔劍厲聲:「三軍無主,眾將議立檢點為天子,再有異言者斬!」。王溥面如土色,降階下拜,范質亦拜,匡胤親自扶起,以優禮待之。經過並不激烈的抵抗後,後周恭帝禪位,趙接任帝位。趙即位後,改國號為宋,改元建隆,定都開封,史稱「陳橋兵變」。
在宋朝的官方史書中,聲稱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前,是沒有預謀的。但是,近代許多史學家認為,從趙匡胤即位後竟無須再出征,遼兵即「自行遁去」、《遼史》也沒有「是年南寇」的記錄以及京師在兵變不久前即謠傳「點檢作天子」,再加上現成黃袍之預備、禪位詔之事先草擬、及趙匡胤母親之言:「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等史料來看,陳橋兵變應該是一起早有預謀的軍事政變。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9%88%E6%A1%A5%E5%85%B5%E5%8F%98&variant=zh-hk"
2007-12-15 4:06 am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976年10月19日),中國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廟號太祖,涿州(今河北)人。出身軍人家庭,趙弘殷次子。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周世宗柴榮死後,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鎮定二州的名義,謊報契丹聯合北漢大舉南侵,領兵出征,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

趙匡胤稱帝後,先後攻滅吳越、後蜀、南漢、南唐和北漢等割據政權,統一全國,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混戰局面。

趙匡胤統治時期,吸取唐朝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導致滅亡的教訓,接受大臣趙普的建議,通過「杯酒釋兵權」削奪了武官的權力,從而「重文輕武」,加強中央集權。使宋朝沒有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問題,比起其他朝代來說宋朝的社會比較安定和公平,文學、哲學、美術、科技、教育等也比較發達。但重文輕武的結果也導致宋朝軍事力量不足,和外族戰爭多以敗仗收場。

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在北征契丹的途中,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清晨暴死,得年50歲。關於趙匡胤的死,《續湘山野錄》有「燭影斧聲」的說法。

據說他武藝高強,太祖長拳就是他傳下來的。

北宋除了他外,其他皇帝為其弟匡義(宋太宗)的後代,相反,南宋除宋高宗外,其他皇帝為太祖之後代。
參考: 維基百科
2007-12-15 3:07 am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死,即位的恭帝柴崇訓年僅八歲。時任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握有實權。公元960年春,鎮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縣)報稱北漢和遼國的軍隊聯合南下,攻打後周,聲勢很大,請求派兵援助。後周王朝遂命趙匡胤率兵北上抗敵。趙匡胤在其弟趙光義,以及趙普、石守信等策劃下秘密行事。2月3日,軍隊行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時,發動兵變,授意士兵為他黃袍加身,反叛後周,改擁趙匡胤為皇帝。而後,趙率兵回師開封,初三趙匡胤陳橋兵變還京,范質率王溥、魏仁浦責問趙匡胤,帳前羅彥威拔劍厲聲:「三軍無主,眾將議立檢點為天子,再有異言者斬!」。王溥面如土色,降階下拜,范質亦拜,匡胤親自扶起,以優禮待之。經過並不激烈的抵抗後,後周恭帝禪位,趙接任帝位。趙即位後,改國號為宋,改元建隆,定都開封,史稱「陳橋兵變」。
參考: 中史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42: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14000051KK0254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